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取得一定实效,但财政体制不健全,主体功能区政策与行政区政策相冲突,相关财税政策缺乏整体协调。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要完善相关财政法规,设立合理的预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财政政策为基础的完备的政策体系;匹配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进一步完善省以下的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国内外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只有正确地解读主体功能区。本文从主体功能区的相关概念界定出发,系统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并全面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并可作为国家区域调控的地域单元.通过概念界定与构建背景、建设意义的分析,阐明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两大独特优势,明确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发展、整体发展、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新形势下,创新区域发展政策,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力量推动,明确主体功能区边界和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保障主体功能区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苏南地区的国土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弱,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界定.苏南地区应被划为优化开发区。苏南地区要尽快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区域。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坚持统筹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四平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结合四平实际,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按照“三化统筹”要求,推进四平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课堂运用专题地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复杂问题;从单要素拆分到多要素综合,从学习方法到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通过不同尺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其划分的地理背景,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产业功能区作为近年来区域发展的新型模式,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推进各功能区有机整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也成为城市全局发展的重要诉求。本文以成都市为例,从产业链和产业园区的角度分析了成都市健康产业功能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协同理论,从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和治理协同四个维度提出成都市健康产业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发展的协同路径,为实现其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中央政府解决区域发展失衡、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举措.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因为它是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和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从现实看,关键在于财政政策改革,建立起符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政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转移支付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重点从解决空间失衡问题出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它针对特定的区域差距、空问失衡与区际冲突问题,承担相应的协调任务,其协调途径包括空间整合,开发强度约束、空间管治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与生活条件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11.
中原经济区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农业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域,在明确其主体功能区的地域范围、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给出财政、投资、土地、人口、环境、产业等各领域的政策建议,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走出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邢台作为我省重点城镇化地区,应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下,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走科学的、可持续的、新型的城镇化之路.文章以主体功能区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进行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培育新兴行业、梯度承接产业转移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探讨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保障的途径。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指出甘肃省的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甘肃省水土条件好的绿洲、河谷川地、盆地,耕地分布比较集中。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将使甘肃省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然后通过分析甘肃省耕地变化趋势、耕地减少流向和建设用地的现状,提出甘肃省耕地保护途径。研究结果:甘肃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的实施,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只占一小部分;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比较粗放,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过高。研究结论:适当安排生态退耕,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有针对性的扩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供给,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加强土地开发复垦。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范式,它使我国的区域高等教育分工更加明晰、合作更加紧密。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下,非零和博弈理论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互利共赢式发展,可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与保障机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联席与对话机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划是我国“十一五”时期从空间管治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文章借用“三步”划分法将江苏省12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作为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的禁止开发区散布在各地区外,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地级市城区和苏南特别发达的几个县级市.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城区周围的市辖区、苏南与苏中的县市以及东陇海沿线的县市,限制开发区则大多数分布于苏北县市。  相似文献   

16.
段七零 《培训与研究》2008,25(12):58-61
主体功能区划是我国“十一五”时期从空间管治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文章借用“三步”划分法将江苏省12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作为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的禁止开发区散布在各地区外,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地级市城区和苏南特别发达的几个县级市.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城区周围的市辖区、苏南与苏中的县市以及东陇海沿线的县市,限制开发区则大多数分布于苏北县市。  相似文献   

17.
殷惠玲  唐金华 《华章》2007,(9):28-28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基础是调整农业结构,走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建设现代农业,是农垦发展的方向。从创建开始,农垦就被党和国家赋予了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农业和农村提供示范的历史使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注焦点锁定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垦经过五十多年的实践,最有条件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上先行一步,为建设现代农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主体功能区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要实现其生态功能,就应当确定系统、参数和域值三个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作出级别划分和地域划分,同时又要通过主体功能区的结构化塑造和政府评估体系的改进,实现主体功能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基于主体功能区理论,针对我国河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促进河北省经济与教育协同发展,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