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在译文中如何处理和再现陌生化是决定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陌生化的相关概念和文学作品的英汉互译实例,并且在不扭曲原语文化的前提下尽量再现原文学作品的陌生化,译者就应该采取直译法、意译法和补偿等翻译策略,并且再现陌生化时应注意运用适度尺度去把握译文内涵。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理论自从出现之后,对文学翻译研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审美的异域性以及杂合性会给审美接收者带来一种十分新奇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赋予文学翻译陌生化的特征。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过程当中通过对陌生化的应用,能够十分有效地避免将翻译的文章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的或者说是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言文本的语言以及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的保留,这样能够实现异域化,也会使翻译审美主体以及审美的接收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断有新的发现,进而十分有效地延长审美接收者对于文本的关注的时间以及感受的难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审美接收者审美的快感。基于此,针对陌生化、陌生化效果以及其在文学审美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对于译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成功再现陌生化手法的译文比只传意而不传神的译文更能准确传达原作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是体现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英文畅销书The Kite Runner为例,从词汇、句法、叙述角度、写作风格和技巧等方面分析原文的陌生化手法在李继宏译本《追风筝的人》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结合翻译实践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与和谐性进行探讨,从而希望有助于文学翻译工作者进一步认清文学翻译的本质,增强文学翻译的技巧,实现译作的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形式之美和文学意义之美两个方面探讨阐释学与作品审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词句和篇章层面上的美学再现、译者的叙事口吻以及作品情感的再现,并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和情感意象来揭示文学翻译中美学因素的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讨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异,首先介绍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特征,并在两种文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特点,讨论两种翻译之间存在的区别。然后再根据实际案例,分析二者在翻译策略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审美距离包括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空间距离,视觉距离和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之间是审美关系,译者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直接关系着能否准确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在分析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翻译中如何把握翻译距离,建构审美空间作了深入探讨,揭示了译者审美心理的再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琴  曾真 《现代语文》2007,(6):120-121
“陌生化”表现手法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本文探讨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陌生化”,应首先准确把握“陌生化”的概念及其形式,然后根据三种情况处理“陌生化”。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阅读难度,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和审美体验。在翻译英语诗歌时,译者可采用类比翻译,模仿原文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再现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  相似文献   

11.
徐一灿 《英语广场》2020,(15):11-13
伴随全球一体化趋势,中西方文化迎来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作为深层次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也不断被本地化。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极具艺术价值,在我国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具体从视听感性、形态结构和意义涵蕴、物象之于意象以及"以情志为神明"三方面探析译文的审美再现,对文学作品的汉译及译文的评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俄罗斯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移用于文学翻译的问题在文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陌生化"与文学翻译中的"异化"问题及陌生化的程度问题是本文主要观点所在."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可以共享的.适当的陌生化产生的距离是美的,但细部的背离应在整体的把握之中.  相似文献   

13.
翻译讲究“信”、“达”、“雅”,不同文体的翻译有其各自的翻译标准及策略。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须遵循忠实、通顺,真实地反映原作的艺术现实的艺术性原则及符合译作的本民族的语言习惯的原则等。因此就要探讨文学翻译的标准、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中,由于文学文本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译者的翻译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本文将译者的整个审美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审美认知过程、审美整合过程及审美再现过程,并重点讨论了其中的审美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伊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文学处于文学系统中心地位时,往往不惜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引进新的表现手法;翻译策略着重译文的“充分性”;处于边缘时,则常常套用本国文学中现成的二级模式,翻译策略着重可接受性。通过对鲁迅和林纾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一时期不同翻译策略的采用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译者对目标文学传统的主观认定。  相似文献   

17.
18.
19.
全球一体化局势的不断发展,使得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虽然二者的文化内涵不断交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中西文化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文章从英语文学翻译入手,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展开阐述,并就其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人文背景因素进行详尽分析,希望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翻译这个特殊的审美过程,发现影响原文审美价值在译文读者那里实现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译者、翻译规范和读者;并分别从这三个因素入手,详细分析了每个因素对读者审美活动的具体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审美价值传递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