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行事语力在翻译中的体现,并说明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言语行为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分析源语文本的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翻译过程的分析更合理化;也使译语文本形成过程中,译者将言语行为本身,以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意向性,并社会现象之间合理地相结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谚语的独特性使得谚语的翻译问题一直是翻译领域的研究课题。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对谚语的翻译进行探索性思考,结果表明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言外之意"能对谚语的翻译实有积极影响,它能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意,并在恰当地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谚语的独特性使得谚语的翻译问题一直是翻译领域的研究课题。从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对谚语的翻译进行探索性思考,结果表明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言外之意"能对谚语的翻译实践有积极影响,它能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原意,并在恰当地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三大言语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本文试从这一理论视角探讨在广告翻译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策略,尤其是言后行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言语行为理论克服了结构主义只强调构成性规则的片面性,又使解构主义非理性的批判回归理性道路上,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合适的语言学基础.同时,表达的可理解性、命题的真理性等有效性主张为译文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莉 《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24-12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上的重要课题,同时它对翻译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翻译不只是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转换上,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原文的言外之力及对读者的预期效果,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具有广告语篇的建构功能,其三分说对广告文本的特点也有很强的阐释功能。译者当以作者的意图、消费者的预期效果,即言后行为,作为广告翻译的根本依据,并采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传递原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在广告受众身上产生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勤 《文教资料》2006,(14):140-141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一个综述,并从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入手,说明话语的隐含意义都是语境决定的,语境制约着语力。文章还对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阳 《英语广场》2020,(30):14-16
谚语在日常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谚语文化的特殊性也使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学角度,举例论证英语谚语使用和翻译中的言语行为,并分析其语用环境,尝试为谚语翻译提供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言语行为理论和连贯这两个概念的介绍,引出了语篇中无形连贯的概念,其中语境是判断隐行连贯的重要手段。并阐述了如何把握这种连贯和注意这种无形连贯对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5,(6):27-29
针对影视字幕翻译的需求和应用特点,提出了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翻译实践策略。通过分析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对影视字幕的翻译过程进行了深度解读。重点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等三个层面深入阐述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影视字幕的翻译实践一一进行论述,探索一种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影视字幕翻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翻译及言语交际的过程出发,分析其编码、译码和获得信息的过程。从翻译角度来看,无论是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分析,还是参照语言学家J.Austin等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交际的过程都显得复杂多变却有章可循.同时由于翻译中伴随着影响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信息差的宽泛的文化语境及潜在的心理因素,言语交际过程的复杂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4.
从"以言行事"指导下原作意图的剖析与阐释到"以言指事"要求下译文表达方式的选择再到"以言成事"关照下的译文读者反映,言语行为理论贯穿于翻译过程始终。该文试图通过阐述言语行为理论的"三分说",借助归纳演绎等方法,将该理论与翻译的动态过程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对其在指导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理论,它对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作者试着从对Austin言语行为的理解和对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两个角度来探讨翻译行为,希望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能推断出原作者的真正意图。实践表明,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下的翻译等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在说话时,同时实施三种行为:叙事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成事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依据这一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使译文和原文在施事行为(作者的真实意图)、叙事行为(语言形式)、成事行为(表达效果或产生的交际后果)三个方面的绝对等值。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三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译者应该舍弃原文的叙事行为,而追求译文与原文在实施行为和成事行为方面的等值。  相似文献   

17.
刘振 《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15-116
言语行为理论与合作原则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二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话语的意义问题,但关注点都是话语的意义问题,都认为话语的意义存在于使用当中,都以实际使用中的话语作为研究的对象。本文就是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话语合作的问题,得出了话语的合作有层次性,在语谓、语旨和语效三个层次上都存在合作与否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合作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乔小芮 《海外英语》2012,(4):237-23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重要的语言转向,开始从传统哲学转向语言学,形成了语言哲学的研究热潮。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之后他的学生塞尔对其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引起了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广泛关注。该文试图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观点,并探析其应用及发展的现状,以求更加深入地将其应用于语言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9.
"日语敬语五分法"是日本文化审议会于2007年2月发布的日语敬语分类新规定。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把"日语敬语五分法"这一整体理论话语作为分析单位,考察其"言内行为"与"言外行为",旨在明确其发布动机,为我国日语敬语教育如何应对这一敬语新规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分类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理论。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具体言语分析以及跨文化语言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