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辉  李宁 《体育世界》2014,(4):57-58,56
对参加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31名运动员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测验,分析优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1)男性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明显高于女性散打运动员,积极情绪明显低于女性散打运动员,并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性差异。2)成绩优秀组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最低,成绩较差组最高,不同成绩组别在紧张、慌乱、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消极评价因子上的得分呈显著性差异。3)紧张和情绪体力耗竭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非常显著预测作用。结论:比赛成功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优于不成功的运动员,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1、追求稳 这个“稳”字具有多重意思。其一是指运动员临场比赛的心理素质要稳定。心理素质稳定与否因素很多,起决定作用的是心理能力。随着体操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能力,才能在临场比赛中稳定发挥最好的技术水平。因此,在新的国际体操赛台上,要想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将和生理能力一样,成为运动员首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举重运动员的临场按摩孙宝魁,范旭山(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前言举重是一项同场直接对抗的竞技项目,它不仅是运动员肌肉力量和技巧的较量,也是心理上的交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情绪表现得特别明显,它直接面对对手和裁判,而由于比赛的规模及运动...  相似文献   

4.
心理因素与平衡木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衡木是女子竞技体操中要求动作准确性、稳定性很高的一个项目。影响稳定性的原因很多,而心理因素则是影响平衡木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为研究此问题,一九七九年于济南全国体操比赛对45名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的平衡木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中的基本功、技巧翻腾动作的稳定性作了调查统计,并且对运动员在上平衡木器械前与赛中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访问。在实际调查中,评定不稳定的指标是根据一九七七年国际体操最新规则[3](女子部分)平衡木第十五条扣分部分的第6、7两款为依据,确定小、中、大晃以及掉下而进行分别调查统计的。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紧张,不紧张等是通过访问,根据运动员自述比赛时心理状态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运动竞赛中观众对运动员取得成绩的影响问题,对运动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意义。在心理学上,它被称为“社会反馈效应”,即竞赛进行时观众和裁判在场对运动员在心理和行动上的影响效应。在‘自己的’或‘别人的’场地上,对比赛胜负非常关心的捧扬者的反应,他们对运动员临场表演所持的态度,对运动技能的发挥都是一种刺激因素——或者是鼓励性的,或者是阻碍性的。运动员对公开比赛的形势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能在比赛进程中提高其成绩的稳定性,并在大赛中减少发生情绪障碍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邹循豪  周国龙 《精武》2012,(28):9-10
运动员心理韧性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采用胡月琴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福建省和湖南省284名优秀竞技运动员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显示优秀竞技运动员心理韧性中等偏上;男女运动员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显示全国前8名、国内前8名、省及市前8名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及积极认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生源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方面优于城市生源;个人项目运动员比团体项目运动员具有更高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的快速发展及国际运动成绩的快速提升,我国运动员在训练方面遇到了很多问题,如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的空中技术动作后,在落地时总是出现失误,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的落地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具体涉及运动员成套动作落点分析、滑行路线分析和运动员平衡能力,研究结果认为,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差和落点区域的不同选择是导致落地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为帮助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备战2018年平昌冬奥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收入与运动成绩、从事运动项目的影响力、自身价值等角度,对我国部分体育明星运动员收入的稳定性及年收入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简单的运动员价值预估,探讨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与年收入的关系数据,为运动员的商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为运动员投融资领域的一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AK收入与运动成绩、从事运动项目的影响力、自身价值等角度,对我国部分体育明星运动员收入的稳定性及年收入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简单的运动员价值预估,探讨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与年收入的关系数据,为运动员的商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为运动员投融资领域的一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术运动员成绩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临场技战术的发挥水平,而且取决于赛前情绪与心理准备的程度。文章对大学生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和赛前情绪状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及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旨在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赛前情绪与心理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临场技战术的发挥水平,而且取决于赛前情绪与心理准备的程度。对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及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旨在对赛前运动员的心理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心理能力是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优秀运动员必备能力。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自然观察法、测量法等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优秀运动员心理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项目优秀运动员心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通过具体原因的分析,提出心理技能训练、运动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对策库等方式培养运动员心理能力,以及为教练员开设心理训练培训课程等提高手段,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浅论心理训练对提高技巧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前斌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56-57,66
现代技巧竞技的发展,要求技巧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竞赛心理素质.运用运动心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技巧运动员的心理类型、心理素质对训练成绩的影响和竞赛水平的发挥,以探讨最佳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临场竞赛水平,取得最佳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及人之间需要的反应。在射击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各自对比赛认识不同,心理准备不同以及对临场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变化。运动实践已经证明:情绪控制的好坏对射击运动员的成绩发挥起着一个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射击运动员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成绩发挥好坏,我们采用ST—特质焦虑量表对参加1988年6月在北京射击场举行的步枪射击达标赛的14名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发现: 1.比赛后的焦虑值高于比赛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15.
一个运动员的成绩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体质、技巧、训练、精神、生理、心理和场地等,其中关键在于运动员的体质。目前,探讨运动员的体质与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报道,国内外尚不多见。我们对1985年全国体育院校运动会上几项主要运动成绩与参加这些项目的运动员的体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不单纯决定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处于生理发育期,受运动年限、阅历等影响,赛前尤其是大赛前心理状态与平时有很大区别,一些微小因素就会引起情绪极大波动。对青少年运动员赛前不适心理状态的了解,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提高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改变不适状态,提高竞争性,因此赛前的心理调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在篮球竞赛中,运动员临场水平发挥的正常与否,主要表现在投篮命中率的高低上。而投篮水平发挥的效果与运动员临场的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和情绪的稳定等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运动员在投篮瞬间注意力的分散和情绪的波动都直接影响投篮命中率,例如六届全运会前夕,中国女篮与广东女篮的一场热身赛中,双方的年轻队员,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临场情绪紧张,造成投篮失误较多(见表一)。  相似文献   

18.
一名运动员如果没有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难以在紧张激烈的重大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文就武术套路运动员引起赛前焦虑的原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赛前焦虑情绪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训练。 一、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呈负相关 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否发挥正常,不仅决定于本体的基本素质和技战术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的心理状态是否符合比赛的需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但是当运动员的这种积极的挑战心理发展成不可抑制的状态时,那就会转变成焦虑。:如:某著名运动…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心理测量与实践法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雪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总体水平适中,发展不均衡;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适中,其创造性倾向较高,能力较低,但心理潜能较大;从事体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不相适宜,而从事技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相适宜;优秀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