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视野》2004,(6):46-46
日本出版伦理纲领 我们出版人应当充分认识,出版工作对文化提高、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全体国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明确我们的责任和目标,加强出版道德建设,并付之实践。  相似文献   

2.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电子出版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刘渝民以只读光盘(CD—ROM)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存储载体的出现,为我们书报刊出版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光电领域。同时,也使我们的出版慨念、出版方式、传播手段,乃至我们的出版观念、编印发基本认识、出版机...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这个名词现在越来越多地挂在我们嘴边,一不小心就会冒出来。作为一种大趋势,该来的一定得来,不时地说道说道,有助于我们心理上有所准备,不至于面对新事物突然慌神。其实,对于数字出版,我们的认知是一步步进化的。曾几何时,我们以为把电子版的光盘打包卖给某个机构就算是“数字出版”了,  相似文献   

4.
出版产业发展与出版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版资源配置与出版产业的关联性 出版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版资源是指构成出版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狭义的出版资源仅指与图书的编辑加工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和选题资源,本文所论及的出版资源均指广义的出版资源。由此我们可以把出版资源配置界定为“在出版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出版企业之间和出版企业内部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和组合以期最大的产出。”我们之所以关注出版资源的配置问题,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对出版业发展的约束。 出版资源配置与出版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对图书出版管理的认识问题 主要要解决的是我们图书出版为什么要管理。要充分认识当前出版管理的性质,或者说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管理体制的性质,这是做好出版管理的基本前提。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个是最好不要管,或者管的愈少愈好,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管得少的政府是好的政府;另一个是单纯地讲我们这个行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以此指导出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害的。只看到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看到产业属性是不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生产的出版物,是通过市场交…  相似文献   

6.
范军 《现代出版》2006,(2):16-20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在2005年中国出版业高层论坛上的演讲,谈到对出版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有四个方面的“足够估计”,其中在第四个要有足够估计中论及西方发达国家在出版最新科技信息的内容上占有优势时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原如下:“目前,欧美期刊占据世界核心期刊的96%以上,反映科技进展的专业出版几乎被他们垄断。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形成应有的出版理念,更没有形成出版发行的良性运行机制。在我国没有承诺开放出版的情况下,仅版权贸易就已造成了巨大的出版逆差,如果现阶段就放开出版,结果可想而知。从长远看,如果我们在反映人类思想创造、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的专业出版中不占有一席之地,将有丧失话语权的危险,必将构成对我国化安全的威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出版界的重要职责。”这里,邬书林副署长是对全国出版业讲的,但我认为更是对大学出版社讲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出版社在反映科技进展、化创新的专业出版方面是国家的主力军,担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我们这里所说的专业出版,主要侧重于学术出版。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出版中的重任,我们从国内出版业现状以及与国外出版的对比中可以得到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出版历史的发展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袁亮我们这次全国出版科学研讨会的主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出版机制问题。以建立出版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这在我国出版发展史上,在出版改革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版机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出版...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举办的第16届全国书市上,民族出版广受关注,大显身手,成为本届书市最大亮点。对民族出版的参展情况和在书市上的表现,我们已在前面的《第16届全国书市亮点扫描》一文中做了详细介绍。此外,广大读者可能和我们一样,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些民族出版的发展状况以及组织参展的幕后故事,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版协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毅力特。  相似文献   

9.
开拓出版管理新思路贾鸿鸣面对改革开放,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出版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要课题,无论是出版管理的理论建设,还是出版业的改革实践,都要求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认真研究我国当前出版管理的内在...  相似文献   

10.
袁亮 《编辑之友》1995,(1):10-12
关于建立出版机制的几个问题袁亮【北京】我们这次全国出版科学研讨会的主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出版机制问题。以建立出版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这在我国出版发展史上,在出版改革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版机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图书出版十年万里鹏,肖红计算机类图书的出版已成为当今科技出版的一大热点。为此,我们对1985至1995十年来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进行了较详细的统计,以期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选择了新华书店总店的《科技新书目》作为统计对象...  相似文献   

12.
关注编辑:出版科研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出席中国编辑学会的一次会议,想以出版科研与编辑工作为题,介绍一些有用的信息,突然发现出版科研对编辑的关注和投入是很不够的,起码我们这些出版科研工作者是有所惭愧的。你看我们的诸多科研课题中,有关于出版上层建筑的,也有关于出版生产关系的;有关于出版生产力的,也有关于市场和消费的;就企业内部而言,有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也有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  相似文献   

13.
论质量     
论质量小赫伯特·史密斯·贝利出版社不是以其经营的本领,而是以其出版的图书而闻名于世的。……我们分析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出版和发行图书,只有当图书是有价值的,是有人阅读的,我们的分析才是值得的。一般认为,印刷像建筑一样,是一种服务性的艺术。印刷服务于出版,...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的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就是支持单位之一,今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支持数字出版博览会的举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合作出版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合作出版发展趋势许力以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出版界与海外的合作出版,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迅速展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图书的合作出版与贸易,逐年增长。现在我们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合作出...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6,(9X):4-4
工成网市场部经理熊俊辉在《中国图书商报》谈到网络出版时说:网络出版是出版行业公认的大趋势,也是不少专家断言为继网络游戏之后的第二个金矿。尽管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并不对立,但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仍使绝大多数的出版单位抱着观望的态度。根据中国出版行业的发展,我们大胆推断,纸质出版行业发展到网络出版需要一种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迎接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社的挑战,抓住先机,商务印书馆经过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套整体理念,并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出版实践。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理念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品牌、分类、主导。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数字出版领域树立了优秀的品牌,才能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动权。分类,为顺利开展数字出版,我们按照出版物类别、产品特色和出版资源的历史时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改版启事     
《中国出版》在广大新闻出版界人士和读者的关怀与支持下,如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出版》作为新闻出版署的机关刊,曾在“建构出版理论、活跃学术思想、积累出版文化、探索改革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但作为杂志的编辑人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新世纪新闻出版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和广大读者的要求相比,《中国出版》在办刊风格、栏目设置、文章风格及版式设计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决定以此为契机对杂志进行改版。几个月来。我们广泛征求了业…  相似文献   

19.
“新”就是创新,“特”就是特色。创新和特色在图书出版产业化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图书出版的生命。美术图书出版也同样需要创新和特色,去赢得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传统的美术图书出版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选题质量不高、选题重复、书稿质量低下、拼凑品种等等。这种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出版码洋规模和编辑任务的完成,中国加入WTO后,新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对策,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之路。美术图书出版如何创新?如何编辑和出版有特色的美术图书去占领图书市场?这是需要我们每个美术…  相似文献   

20.
王勇安  葛丹 《出版广角》2023,(18):19-23
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应构建精品出版体系,通过深层次系统间的不断互动做好精品出版,更好地助力文化传承发展。通过分析精品出版的战略规划、作者资源系统、策划编辑制度、质量保障体系、投入保障机制、资源深度开发六个要素,我们能够厘清精品出版体系与文化传承系统之间的深刻互动和系统整合,从而使精品出版助推文化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