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从抚仙湖入湖河流选择了9个点的水样进行分析,同时对抚仙湖入湖河流两栖动物的种类及分布作了调查,共采集标本530号,计14种,隶属1目5科10属.结果显示,在抚仙湖入湖河流中,蟾蜍科代表以及牛蛙分布相对广泛,蛙科的种类较多,但是分布狭窄,且总体来看,污染较重的河流两栖动物很少,甚至没有,而在水质状况较好的河流及人工湿地中,两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
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12月,分别对抚仙湖主要的35条入湖河流进行了定点采样及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入湖污染物TP:103.25 t/a,N-NH3:201.61 t/a,TN:862.67 t/a,SS:73 177.77 t/a;入湖河流水质综合评价为劣V类.从调查结果看,入湖河流是输送陆源污染物的主要通道,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流失及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是保护抚仙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梁王河是抚仙湖北岸第二大入湖河流,属村落农田污染型河流,水质较差,对抚仙湖影响较大.为此,在梁王河的不同河段设置14个采样点,对其TN、TP和CODcr进行分析监测,以掌握其水质沿程变化规律,为梁王河全程污染的控制与水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抚仙湖北岸主要入湖河流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全年和2009年6~7月,分别对抚仙湖北岸的水质及主要入湖河流中的TN、TP和COD污染因子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抚仙湖中TN和TP浓度随着岸距的减小而增大,说明抚仙湖北岸的水质与入湖河流的污染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诸多入湖河流中,梁王河、东大河、代村河对抚仙湖北岸的污染较为严重.监测结果还表明,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9年的抚仙湖北岸的水质有了明显好转,但仍未达到I类水质标准,因此,继续加强北岸入湖河流的治理显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5.
儿向语是儿童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对儿童的简易化使用域,它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主要的语言信息输入。综合国内外语言学家在儿向语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研究结论,其中对儿向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儿向语在儿童早期词汇习得中的作用以及儿向语中是否存在名词或者动词倾向性等问题的讨论,对儿向语的进一步研究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对湖泊的盲目依赖使得抚仙湖本已不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及脆弱的区域陆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将抚仙湖区域的旅游开发与抚仙湖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述抚仙湖滨水区自然概况和人文概况的基础上,对抚仙湖滨水区休闲空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景区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土壤侵蚀是引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水土保持研究的重要内容 . 因此基于 GIS 技术和修正的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抚仙湖流域 2000~2018 年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定量研究 . 结果表明 :2000 年、2005 年、2010 年、2015 年和 2018 年全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17.41 t/(km2·a)、123.13 t/(km2·a)、85.49 t/(km2·a)、100.49 t/(km2·a) 和 72.0 t/(km2·a),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 7.92 万(t/a)、8.37 万(t/a)、5.76 万(t/a)、6.77 万(t/a)和 4.85 万(t/a).RUSLE 模拟结果显示五车河土壤侵蚀量为 744.118 t/a,通过与实测值(718.29 t/a)对比,相对误差为 3.59%,误差较小,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抚仙湖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 抚仙湖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微度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  相似文献   

9.
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和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生态建设应该按照旅游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流域内环境保护能力和法律法规执行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推动试验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弥苴河全程设置12个固定点位对其水质进行逐月监测,结果显示:弥苴河全年的TN年均浓度为0.899 mg/L,水质类别为地表水Ⅲ类;TP年均浓度为0.080 mg/L,水质类别为地表水Ⅱ类;CODC年均浓度为12.2 mg/L,水质类别为地表水Ⅰ类,其总体水质基本达到水功能类别Ⅲ类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抚仙湖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流域生态学与管理学的原理,提出了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的途径实施老环湖公路以下农田的退垦还湖,减少农田污染;拆迁湖滨带居民点,消除农村污染;拆除部分规模小、污染大的旅游度假设施,消除旅游污染和景观障碍;建立主要入湖口经营性人工湿地,净化面源污水;恢复万米沙滩,营造自然和谐的湖滨环境;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创建高原湖泊滨海旅游度假区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抚仙湖沿岸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认为抚仙湖沿岸景观生态建设的主题应为旅游景观生态建设。据此 ,笔者运用景观生态学及旅游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原则等 ,提出抚仙湖沿岸景观生态建设方案及规划示例  相似文献   

13.
抚仙湖环境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抚仙湖径流区人类活动强度大 ,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脆弱 ,并正由贫营养湖泊向贫一中营养型湖泊过渡 ,其主要原因是沿岸生活污水和旅游业管理不善及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抚仙湖湖泊环境现状和湖滨带现存的环境问题,提出湖滨带生态治理的思路和主要污染岸段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原则,指出湖滨带生态治理是抚仙湖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抚仙湖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机构 ,抚仙湖沿岸旅游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破坏性建设”现象非常严重 ,这极大地制约了抚仙湖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破坏抚仙湖的自然环境 .为此 ,应以拆迁、景观恢复为主要内容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 ,把抚仙湖旅游度假区建成一个高起点、多功能、国际化、综合型的旅游度假示范区 .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抚仙湖旅游度假区在其管理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即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度假区管理问题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建立“共同治理”的模式,形成旅游度假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双向互动机制,促进高效、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实现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开采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200~1300 mm和1000~1100 mm的区域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设置野外径流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矿山废弃地产流及矿区现有主要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量的控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产流的关键因子,在大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径流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降雨历时是影响各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关键因子,各植被类型产流量各不相同;径流量大小与植被总盖度、土壤总孔隙、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地表凋落物厚度及重量呈负相关;各植被类型总径流量次序为:灌草丛>云南松灌丛>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矿区现有植被类型均能对降雨径流取到较强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