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科课程,开设综合课程已势在必行。从综合课程的概念和意义、师专综合课程的类型、内容体系和实施等方面对师专综合课程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技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两种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是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而重建新课程结构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课程在不断的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确定课程分化和综合的关键 ,是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现有师资质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丽 《天津教育》2004,(6):39-42
课程综合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综合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教育界许多学者和教师关注、探讨的课题。实践证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科综合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为更好地发挥文科综合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探讨课程设置的原则、构建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国内外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课程多元分类系统,为课程建构者和实施者定位综合课程类型和功能提供参考工具。综合课程在学校的实施体现为以下几种实践模式:"国家"综合课程模式、"地方"综合课程模式、"校本"综合课程模式、"特色"综合课程模式、"专项"综合课程模式、"主题"综合课程模式、"德育"综合课程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6.
《宁夏教育》2008,(3):79-79
当前学科和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综合的趋势。现在强调学科和课程的综合是因为目前学校的综啥学科太少。不能满足学习者和社会的需要,不利于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综合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7.
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本文对综合课程的课程取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课程的合理取向应为综合课程的取向是知识的内在整合;是科学知识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是儿童心理发展与社会生活在课程中的整合:是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博雅教育之整合。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海中坚持以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以现有的课程资源为现实基础.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形成学校特色为终极追求.以省高考方案和高考说明为重要参照.采取“定餐制”、“配餐制”和“自助餐制”相互协调补充的课程编排模式来设置学校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课程资源的优势.也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学科课程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论课程的分化和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课程在不断的分化和综合中构成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确定课程分化和综合的界限,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现有 师资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型产物,它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对综合实践课程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为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是实施这门课程的基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特征、内涵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深入认识,可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以教师为设计主体的课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等课程改革目标。新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结构调整为小学阶段以综合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综合课程的形态分析与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综合课程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完备的理论体系。人们对综合课程的形态缺乏全面认识,将综合课程狭隘地理解为综合学科课程,而这一形态的课程在我国实施又缺乏基本的条件。分析不同形态综合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从“形态”和“核心”两个维度,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课程体系,有利于澄清当前综合课程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4.
开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的科学教育分别制定了以分科为主和以综合为主的两种课程计划。然而,目前各个地区的综合科学课程推行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综合科学课程,到底路在何方?是阔步前行还是迷途知返,回归分科。本文将从分析综合理科的特定价值入手,来重新审视分科和综合课程的关系,并为综合理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实践,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对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综合课程产生的背景、性质和特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对综合课程的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滞后,课程内容不具有整合性等问题,提出重视师资力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立足学校,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家校沟通,挖掘家庭课程资源等措施,为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课程框架体系的制约,突破了单纯的以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构建课程的模式,它跨越了惟“理性世界”的樊篱,走出了“规范性知识”的视阈,强调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社会、学科与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综合课程这种课程形态的转型,不仅仅意味着学科边界的模糊与融合,它体现了一种新的课程组织理念,即综合课程的组织目的,不仅是形成一种有别于学科课程的课程形态或课程载体,而且是以促进人的完满、丰富的成长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在这种课程组织的目标定位之下,综合课程组织面临问题是如何协调“制度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课时量占总课时量的6%-8%,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注重学科课程的倾向”,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主动学习、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机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框架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形态、目的及综合课程的结构等问题上还存在误区,实践方面教材和师资问题阻碍着课程综合化的实现。综合课程改革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所以被期待为新课程的亮点。笔在教学视导中发现,不少学校在实施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等不少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和辨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