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新闻传播教育的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凇  程名 《传媒观察》2007,(4):37-39
传播学的起源与兴起是在美国,美国大多数大学中传播学科正式学术单位设置的历史已经超过了30年。早在二十世纪初,传播教育就正式成为美国高校的正规院系,如斯坦福大学等许多著名院校都有了新闻(大众传播)系,60、70年代,许多言语系更名  相似文献   

2.
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就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传播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速,有目共睹;但其中隐含的诸多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传播教育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个.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传播学被引入我国,而"传播教育"这个概念大概最早出现在1986年.该年第1期的<国际新闻界>摘译发表了美国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主任理查德·科尔的<美国新闻、大众传播教育的现状>一文.1983年厦门大学广告专业改为传播系,这可能是国内最早以"传播"命名的系科.此后,新成立的新闻类院系大多冠上"传播"二字.  相似文献   

4.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美国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派。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是罗伯特·帕克。其有关传播的定义、报纸与民意的研究、集体行为以及一系列关于大众传播的实证课题研究对于大众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帕克的上述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是 80年代初从西方引进到我国的。 20年来,传播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不少争论。本文试图对这一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产生  关于“传播”一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作了如下介绍:  “传播”是英语 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它的主要意思是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 communication一词源出于拉丁语 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因此,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关于“大众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著、 1982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与临床医生共同开创了健康传播应用理论的先河。近30年来医疗卫生与大众传播的整合互动已经密不可分。国内外研究表明:公众了解健康信息主要源于大众传媒。利用媒体进行健康教育宣导活动,确能促进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媒体在SARS公众应急教育中的显作用,证明大众传媒成为公众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德国哲学家、传播学学者哈贝马斯于20世纪对“公共空间”的论述,在人类社会演进与媒介技术发展的实践中被不断“扬弃”,在不同媒介形态下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与共鸣。21世纪,在以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中,算法作为新型传播格局的主导者,在无形之中引导公众意识,影响公共空间合议,冲击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构建的传播格局,对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构建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的“新型宣传体系”即“党管算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汪成军 《青年记者》2012,(17):22-23
1959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贝雷尔森无限悲痛地预言传播学研究正在“枯萎”,甚至得出了“传播学已死”的可怕结论.彼时,由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等开创的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模式,作为“主流范式”长期主导着美国传播学研究,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作为传播研究的核心内容.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一研究取向无疑是有价值的,但是,效果研究过于集中在个体行为态度的改变及其作用机制,必然遮蔽了宏观的、历史的研究,结果使整个研究领域“一再重复过去的研究,对明确无误的事加以验证”,①“裹足不前”.面对这种深陷泥潭的传播研究,刚刚进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詹姆斯·凯瑞认为“有必要重新开启对传播的分析”,以使传播研究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9.
在碰撞中反思--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30余位新闻与传播学知名学者应邀参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发展座谈会。学者们就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的学科建制、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改革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学科发展走势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  相似文献   

10.
李国银 《新闻界》2005,(3):110-110,132
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成了席卷全球的传播潮流。日本著名传播学家竹内郁郎曾言,大多数传媒信息的90%为娱乐信息,①而威尔伯·施拉姆也看到了娱乐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份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②而我国大陆自从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媒介传播的大部分内容都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倾向,在传播的形式上注重传受双方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自从20世纪上半叶在美国诞生以来,传播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并成长为一门“显学”。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为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使得传播  相似文献   

12.
2000年: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的使命与目标———一份来自美国新闻教育机构的报告[美]威廉·G·克莱斯特泰瑞·汉尼斯张咏编译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9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很多不同学科被纳入所谓“传播”的建系中。这一院系建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 美国传播教育在世界范围居领先地位。这与传播学起源于美国有关, 与二次大战后, 社会科学在美国有更大的发展有关, 与大众媒介的新兴有关。美国传播教育的历史有两条基本线索: 一条是修辞学教育的传统; 另一条是新闻学或大众传播学教育。本文主要以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传播与文化系的传播教学为例, 介绍和考察了该系主要的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之间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传播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传播学分类”,即根据对象人数是“一”还是“多”将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再根据对象是否特定,将“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分为“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对“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传播、“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与人际传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研究设想从框架理论出发,并以言语行为构建分析框架。框架的概念形成经历了贝特森的人类学到高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框架理论在西方传播学兴起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将框架作为阐释个人的“认知框架”并应用于传播情景。认知框架即“贮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微博的双向互动孕育了大众传播新模式 根据传播学理论,在人类传播模式不断演化进程中,信息的单向传播最终会转化成双向传播,并且交互性与流动性会不断加强.施拉姆提出了“大众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7.
郭林 《当代传播》2007,(2):55-56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传播媒介手段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对公众的影响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传播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所谓"小众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相似文献   

18.
黄经纬 《青年记者》2017,(27):28-29
按学界的共识,中国传播学研究肇始于1982年施拉姆访华.施拉姆给当时的新闻研究界带来了具有启蒙意义的美国主流传播学.但是,师承美国传播学的中国传播学带有先天的不足. 从传播学理论“本土化”到传播学科危机 1.“本土化”由来已久.据孙旭培教授梳理,1994年前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对美国传播学理论“译介-研究-自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播学理论“本土化”的问题被提出.1994年《新闻研究资料》更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期便发布了“讨论传播研究中国化”的启事,“本土化”开始了系统性思考.同期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新闻学的学科建制.新闻学有容纳其他社会科学的宏愿,而传播研究被认为是其实现宏愿的路径.在此背景下,传播研究面临两个议题:“为新闻学服务”和“传播学理论本土化”.“本土化”有两个方向:其一是结合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建立本土理论框架;其二是以传播学理论回应本土问题(潇湘,1995).往后的“本土化”工作主要是沿着这两个方向推进,但这个夙愿至今仍没有实现,甚至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9.
涂雨秋 《新闻窗》2010,(5):80-81
一、理论渊源 所谓“两级传播”,是传播学先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一大发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传播效果研究上.传播学界盛行“魔弹”理论,也称为“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其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受传者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艾历克斯S.艾德斯坦博士系美国华盛顿大学传播学教授和“国际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艾德斯坦曾执教于欧、亚洲大部分国家,并以访问学者身份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胡文虎传播研究基金会”担任传播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大众传播学概论》、《传播与决策的用途》和《信息社会:日本、美国经验比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