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靖 《视听》2016,(11):65-66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展现杓峪村"乡景"的变化,采用三线平行交叉叙事塑造了朴实、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影片折射出的农村社会公共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近现代以来,乡村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知识分子揪心和焦虑的中心议题之一,相当一批人文社会学者以各种方式(学科)持续不断关注这些问题。在众多的凝视的目光中,文学从来不曾缺席。20多年前,梁鸿离开养育她的梁庄,今天,当她再次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4.
江山华 《出版参考》2006,(3S):39-39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的一个徽派村落,村子不大、名声很响。从电影《卧虎藏龙》中杨紫琼在宏村月沼上的凌空一跃,到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宏村逐渐在公众视野中脱颖。忙忙碌碌的都市人到宏村去寻“人行明镜中,鸟度青山里”的旧梦、品“浣汲何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诗意,来过走过之后却把“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向往留在了宏村。  相似文献   

5.
吴海 《声屏世界》2003,(5):33-33
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本是我国文艺领域的一个强项,但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崛起,火爆的都市生活大举闯进了文艺家的视野,而农村生活却受到了冷落。现在,“三农”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江西电视台推出8集电视连续剧《乡村伊妹儿》正适逢其时,这无疑是会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6.
吴世真 《视听》2021,(4):58-59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采用原生态的视听语言、多线交叉的叙事方法、朴实生动的人物塑造等手法,通过对农村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以及对村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深度挖掘,引发受众对农村社会及农民生活现状的思考,体现出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笑 《视听》2023,(9):6-9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作为极具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的影像形式,在新时代的创作需求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传播态势。其中,人民日报社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中国扶贫在路上》生动勾勒出传承与超越的乡村图景,着力塑造碰撞与变革的乡民形象,通过个体影像共筑社会记忆,借助冲突叙事还原跌宕情节,既对脱贫成果进行可视呈现,也给攻坚进程赋予人文关怀,为此后同类题材纪录片丰富观照视角、提炼内涵价值开创了可资借鉴的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9.
电子媒介的兴起消弭了地域隔阂,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乡村生活可视化、具象化。通过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渠道,乡村纪实综艺节目向观众呈现了真实的乡村生活场景,为观众创造了一场身临其境的乡村体验,满足了观众对慢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向往,进而影响其对乡村的认知和态度。《种地吧》作为国内首档劳作互动纪实综艺,以劳作为切入点,通过虚实结合和实时交互的方式,让观众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乡村生活,场景呈现与情感传达相交融,寓情于景,让观众从中获得心灵的疗愈。  相似文献   

10.
杜佩 《视听》2016,(6):91-92
《乡村里的中国》将镜头对准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农村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农村的生活变迁、农民的物质生活困乏和精神追求无法保障等问题的思考。在传播的过程中,该片所承载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表征着当下农村题材纪录片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纪录片界有一本经典学术著作——北京广播学院任远教授主笔并主编的《电视纪录片新论》。尽管距它的出版已有五个年头,但今天在电视领域中,它仍是一本畅销书籍。 这本书立足于“纪实”二字,区分了纪录片与艺术片、专题片的区别,系统提出了纪录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李照澜 《视听》2021,(5):66-67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在故事情节和视听语言方面加入了大量纪实性元素,同时对叙事策略做出了私人语境和叙事范式方面的创新表达,诠释了中国军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世俗神话故事.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该剧不仅有效传播了抗疫精神,也唤起了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具有良好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丽娅 《青年记者》2007,(14):124-125
近几年来,随着韩剧风靡全国之后,紧接着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了主力军,从《刘老根》、《马大帅》、(《插树岭》、“希望的田野))到《乡村爱情》、《福喜临门》,迅速刮遍大江南北。以《乡村爱情》为例,“据央视索福瑞调查,《乡村爱情》的收视率在黑龙江是20个百分点,辽沈地区是10个百分点,南方是5个百分点,在重庆地区排在各电视剧的收视第一位,已超过当年播出的《刘老根》,创出了一个新高。”那么,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言 《历史档案》2012,(3):92-99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自觉地了解和研究西方与世界。短短几年后,便产生了《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两部杰出的世界地理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对世界认知的最新最高水平。两书关于尚未统一的德意志,均予以足够的重视,专门介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对农节目只有不断发展才能让这块希望的田野播种出希望,而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对农节目的创新不是瞎子摸象,必须根据电视媒体的特点和对农节目的要求找准定位,与频道协调,与时代同行,与新锐对接。湖南卫视的对农节目《乡村发现》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栏目,有很好的口碑,但因为与频道定位不协调,曾一度被停了下来。2005年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农村服务年”,于是,栏目于2005年5月再度面世。因此,关于《乡村发现》的定位和创新问题,倍受各级领导和电视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乡村发现》定位和创新思路的探索,能给对农节目特别是省级卫…  相似文献   

18.
朱武梅 《档案天地》2004,(2):18-19,21
1947年8月,石家庄(旧称石门)解放前夕,一份由中共冀晋区四地委城工部秘密完成的机密情报已送达我有关部门参阅。当时华北的两大解放区晋察冀、晋冀鲁豫已基本连在一起,石门却如一道屏障立于两大解放区中间,全面解放华北就必须拔除石门这颗位于中心地带的钉子,于是,解放石门的工作开始  相似文献   

19.
调查型报道是一种既很受受众欢迎又很难做的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就是由于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记者的深入调查将真相挖掘出来告诉受众,给人以震聋发聩之感。如何搞好调查型报道,越来越成为新时期记者的基本功之一。2000年3月至9月,我在中国妇女报社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抵制各种压力,冒着生命危险,采写了20篇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机关刊物,在探索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并通过对农村社会问题的激烈论战,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然具有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