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图学刊》2015,(2):80
太原理工大学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伴随学校发展建设的铿锵脚步,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走过了百余年的艰辛历程,从旧式"藏书楼"发展成为资源丰富、设施先进、理念超前的现代化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海源阁藏书楼是清道光年间的进士、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在道光二十年于故乡山东聊城修建的一座私人藏书楼.海源阁藏书楼的规模建置、藏书的价值影响及汇集散佚,已有众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阐述.笔者现就海源阁藏书楼的一对楹联作以解释,让读者对海源阁有一个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学会藏书楼的建立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一股重要潮流,也是中国早期图书馆的雏形.本文记述湖南学政江标改革校经书院、创办校经书院藏书楼的过程,探讨了校经书院藏书楼对促进湖南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代藏书楼不仅给无数的读书人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而且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广泛传播;藏书楼也起到了收藏和保护古代典籍的重要作用,为古文献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书楼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藏书楼,就其规模、历史和功绩而言,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为数千年绵延辉煌的藏书事业自豪的同时,常又伴生出深深的遗憾--迄今为止,尚无一部系统全面反映中国历代藏书楼、藏书家的著作可供读鉴.如今,这一空白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中国藏书楼>一书填补,不再缺憾.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家府藏书楼,以其藏书数量之巨,内容之精博,成为满清时期我国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子,与其父亲作为掌管曾府藏书楼的兰台人,见证了曾府百年的繁华与变迁,留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古越藏书楼在中国的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有其显明的特色。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古越藏书楼的特色进行论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8.
藏书的最大厄运是火灾.中国古代皇家藏书楼有不少就毁于大火.比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王宫失火,延烧藏书楼崇文秘阁,书多焚毁.明代皇宫内有文渊阁藏书楼,曾分别于正统、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四次遇火被毁.但也有一些皇家藏书楼虽历时数百年之久,却绝无火患,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比如明代的皇史宬、清代的文渊阁等藏书楼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藏书楼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是与其建造者强烈的防火意识和得当的防火措施密不可分的.因此,探究皇家藏书楼建筑的防火之道,以史为鉴,对于提高现代图书馆的火灾防范意识,优化图书馆的结构布局,促进图书馆消防设施的改善和消防管理措施的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清代书院的教学功能逐渐减弱,其学校属性开始淡化。文章从文献保存、文献信息整序、社会教育、文献信息传播、文化娱乐五个角度揭示清代书院图书馆化迹象,通过与近代藏书楼职能的比较,认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史研究在书院文化方面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孕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近代社会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新变法思潮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是原有藏书楼的开放和新式藏书楼的出现。在中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形成了“形似”的近代图书馆。此后,中国藏书楼才全面、完全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藏书楼很多人就会首先想到各式各样楼的形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藏书楼只是一种古代藏书处所的泛指,它包括一切古代官方的、私人和各机构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而且早期的藏书建筑均未冠名,"楼"、"阁"等名字是明、清以后的事,一般只要有藏书作用均可以认为是我们所述的藏书楼范畴.  相似文献   

13.
藏书楼作为我国古代供藏书与阅览的机构,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图书馆的出现,一般认为藏书楼的称谓就此被取代,藏书楼及其文化逐渐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民国时期藏书楼称谓仍然存在于时人的日记、文章及著作中,即使其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加之私人藏书楼的保存与开放,其称谓并未完全消失;另一方面,新式建筑中仍然沿用藏书楼称谓,新式图书馆中也依然建有藏书楼,其文化是一直得到延续的。藏书楼的称谓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也代表了时代的变迁及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藏书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在他们搜集、整理典籍之余,还常常喜欢给自己的藏书楼起一个甚至几个楼名.藏书楼名除了用以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之外,还常常借以炫示自己所收藏的丰富的珍秘."惠施多方,其书五车",那可是<庄子>中就有的话,可见私家藏书之早.  相似文献   

15.
官府藏书楼、私家藏书楼、寺观藏书楼和书院藏书楼是我国古代藏书楼的四大类型,文章从藏书楼选址、藏书楼功能、藏书楼环境等方面对它们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孝道"的某些内容客观上助长了古代藏书楼的封闭性;读书求仕时代的书籍本身就是竞争工具,指望藏书楼开放实际上是苛求楼主们帮助竞争对手;开放也与藏书以扬名的宗旨相冲突;儒家思想中对女性、体力劳动者和"小人"等群体的歧视,也加剧了藏书楼的封闭性。这些儒学思想共同构成了古代藏书楼封闭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刘承斡与嘉业堂藏书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业堂藏书楼以古朴庄严的面貌,矗立在一湾溪流环绕的静谧的江南私家园林之中.它是解放江南之初,被周恩来指名要求南下部队加以保护的两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它以多藏宋元善本而名噪一时,尤以镇库之宝宋版刻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著名,使嘉业堂成为藏书楼绝世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藏书楼是近代图书馆的初级形式,近代图书馆则是古代藏书楼的高级阶段,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西方传教士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促进者;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是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播者",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扬弃者",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奠基者";中国近代图书馆既不是"国故"也不是"舶来品",它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根在中国,它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由此可见,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全球性和地域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决定了研究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必须具备全球视角.  相似文献   

19.
“书馆”一词的演变,学界缺乏阐释。书馆从汉代开始,多指代学校,元明清到近代,学校仍以书馆代称。涉及藏书方面,书馆也指代图书馆,其中古代多指称藏书处所,与同时期的藏书楼类似,联系到古代藏书机构称谓的多样化,“藏书楼”一词不能涵盖古代藏书机构。书馆还是书场、编书、抄书、翻译、报馆、书房、餐饮等方面的指称,因时而变。对“书馆”一词的考释,有助于推进对古代藏书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天一阁     
鲁非 《浙江档案》1998,(7):36-38
天一阁是明代嘉靖兵部右侍郎范钦的私人藏书楼,创建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距今四百三十余载,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