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也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电视剧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承载着跨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美版《甄嬛传》作为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付费形式播出的国产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对我国电视剧"走出去"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理论出发,试图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文化维度理论,从语境、剧情、主题等方面分析美版《甄嬛传》的对外传播策略,并总结出我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剧翻译是影视剧跨文化交流传播的有效手段。随着媒介形态的变迁,学术界对影视剧翻译的概念认知先后经历了ST、AVT、字幕翻译、影视剧译制、电影翻译和配音翻译等。这些概念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影视剧在不同语种中的语言转换问题。影视剧翻译既是语言层面的编码与解码,还是异质文化直接参与本土文化叙事建构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对影视剧翻译的相关研究中,对核心概念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认为,通过对影视剧翻译概念历史源流的探析,结合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字幕组等多种亚文化形式对影视剧翻译的影响,探究影视剧翻译的名与实能够便于学界更为清晰的认识到影视剧翻译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秉彝 《今传媒》2016,(6):62-63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多语言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东风,字幕组这一由民间自发形成的海外影视剧翻译组织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观看的便捷途径。字幕组对影视文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促进了跨语言和跨阶层的文化传播,对官方文化话语权形成了巨大挑战,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视。本文通过对字幕组的翻译生产流程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国际传播竞争中,新闻关乎国际话语权,是各国竞相发展、激烈角逐的领域.影视剧虽然娱乐色彩较重,但无形之中也是文化价值观念传输的重要载体,关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而且影视剧的政治色彩较淡,比较容易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从而被境外观众接受和喜爱.美国每年向其他国家输出大量的喜剧或故事片,就是为了实现商业利益与文化传播双丰收.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影视精品"走出去",但其前提与核心是影视精品的制作,其中包括全球观众认可的思想理念、精彩的故事内容、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叙事方式以及国际化的制作.为此,亟须努力探索新型的"国际化创作策略",逐渐构建适合中国国情、能与西方竞争的影视精品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韩旭 《今传媒》2022,30(2):82-84
影视剧翻译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是电影电视剧在全球流通传播的必要条件。但近年来由于网络字幕组的兴起,影视剧翻译被片面地认为仅具有"帮助理解剧情"的功能。若翻译的好,可以帮助作品在译入语国家获得价值传播和文化认同;若翻译的不好,会破坏作品的艺术美感,甚至毁掉作品的口碑,使其在译入语国家产生无效传播,违背了影视剧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作用。本文将从媒介学的视角入手,探讨作为传播媒介,影视剧翻译的功能和目标究竟是什么,为未来我国更多的影视剧译配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行业的日益兴盛给传统影视营销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但与之相伴生的版权争议问题也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影视公司纷纷下场与自媒体展开流量争夺并已经成为一种媒介景观.通过内容分析、语义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从视听语言、叙事策略和传播效果三个层面,以《小舍得》官方抖音号为例探讨影视剧片方自主营销活动中的内容建构与营销策略,为...  相似文献   

7.
熊艳 《今传媒》2013,(6):120-121
随着《神雕侠侣》、《甄嬛传》等影视作品的热播,配音演员这个职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他们用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再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声音赋予表情,弥补、修正了前期表演上的缺憾。近些年,国内外影视剧风格和拍摄方式悄然改变,对影视配音演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有声语言的塑造是值得广大配音演员思索的问题。本文将从当前影视配音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影视配音创作的特点,对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展开探讨,这对提高影视配音的艺术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莉 《大观周刊》2011,(44):148-148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引进的国外影片和电视节目不断增多,字幕翻译作为影视翻译的一种主要形式已经逐渐成为跨文化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几部著名英美影视剧的字幕翻译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唐明明 《传媒》2016,(10):90-92
近几年来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屡见不鲜,从《甄嬛传》《芈月传》以及《花千骨》《琅琊榜》《何以笙箫默》再到《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鬼吹灯之寻龙诀》,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已经成为受众和制片方热捧的对象,鉴于这种现象,本文对近年来改编的题材与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总结归纳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 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编译活动具有新闻和传播的二重性: 从新闻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 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 从翻译的视角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 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 编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 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试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翻译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问题,认为翻译是跨文化的活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跨语言文化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在功能主义翻译论的观点指导下,《闽文化(》英文版)翻译教学不但要执著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探讨《闽文化》的跨文化层面,而且要建立相应的跨文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领域面临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的跨文化交流逐步增多,尤其是以影视为载体的文化产品交流,但因为各国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跨文化传播始终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以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这一类型影视剧作品为个例,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于萌 《传媒》2016,(23):50-51
近年来,随着《木府风云》《舌尖上的中国》《熊出没》《甄嬛传》《琅琊榜》等国产剧在国外的走红,"中国故事"正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尽管国产影视剧还没有进入大规模"走出去"阶段,但已经打破西方国家文化垄断的局面,开始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在实现国产影视剧输出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赵玉宏 《青年记者》2016,(35):10-11
影视翻译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基于文化传播角度的理论阐释.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方式,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产品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影视剧通过对白、场景、影视音乐等内容为受众提供各种信息,如文化知识、消费理念、价值观念及生活范例等,而不只带给受众一种娱乐体验.受众在娱乐之余更重要的是解读深藏在其角色、场景以及内容之中的文化及价值理念,物质文化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宗教文化信息等也藉着语言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5.
章洁颖  苏九兰 《今传媒》2021,29(4):110-113
影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中国影视在阿拉伯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向阿拉伯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影视自其诞生之日就注定要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多,国际影视文化交流愈发频繁.精心译制的外国影视作品是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是跨文化传播在人类现代社会的集中体现.随着外国影视作品的流行,影视翻译研究在中国也逐渐兴盛.和普通翻译不同,影视翻译从理论到语言艺术上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领域面临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的跨文化交流逐步增多,尤其是以影视为载体的文化产品交流,但因为各国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跨文化传播始终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以内地翻拍境外电视剧这一类型影视剧作品为个例,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困扰。  相似文献   

18.
《甄嬛传》作为我国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实现了跨地区跨国家传播,不仅是其自身的成功,更是其创作团队和播出方相互携手,运用传播策略的成功。在媒介融合时代,《甄嬛传》很好地整合了各类媒体的优势作用,台网联动,尤其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将电视剧相关信息传递给观众,实现了电视剧的高效传播,展现出多媒体、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特点,从而为我国电视剧产业制定传播策略树立了典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中西方在价值观,风俗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广告的传译,探讨广告翻译的策略,并提出了在广告翻译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