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艺明 《今传媒》2020,28(5):107-110
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为网络社群提供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结社平台,人们分享信息、发表意见的行为打破了单一的传播格局,在一些事件和议题上形成合力同国家权力展开激烈的博弈,对政治文化产生异化。本文在对网络社群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网络社群的演变发展、网络社群对文化政治的异化以及对网络社群的治理等进行评述。目前对网络社群分类、运作模式和治理策略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网络社群心理尚未建立系统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翁旭东 《东南传播》2021,(10):51-55
随着青年成为网络社区中最活跃、最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文化空间更多呈现出具有青年群体鲜明特点的话语风格体系与内容消费方式.加之基于个人兴趣和文化喜好的网络社群走向进一步细化与彼此区隔,对红色文化在网络社群环境下的适应性、创新性生产与传播提出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概念的角度观照红色文化与网络青年社群的互动关系,并结合近年来红色文化在互联网传播中出现的新形态、新样式进行梳理与分析,对现阶段红色文化的生产传播策略及实践进行系统性总结,探讨其在网络青年社群视域下的创新性转向,为红色文化的移动社会化生产传播创新研究提供视角、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航  赵雪梅 《传媒》2022,(15):15-18+20
<正>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电视剧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和接受度,一直是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国产电视剧的国际传播迎来新的机遇。流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区域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流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国产电视剧国际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平台。中国电视剧如何通过流媒体平台更加高效地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成为新形势下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袭来,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界限愈加模糊,中国互联网空间上涌现了大量的虚拟社群。在众多虚拟社群中,粉丝社群是声势最大且最为引人注目的。网络粉丝社群的凝聚力从何而来?为何网络粉丝社群具有高度的行动同质性?新媒体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本文从互动仪式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参与式观察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粉丝社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直播是维系电视剧粉丝社群的重要仪式,实时讨论是相互情感连接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群化发展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化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基于移动端视频平台的网络社群为网络用户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但相较于已经成熟完善的大众媒介传播系统,其传播模式相对粗放,传播内容同质化、娱乐化倾向严重,社交属性较为薄弱,仍缺乏区分其他互联网传播形式的社群文化.  相似文献   

6.
江凌  宋婷婷  刘敏 《东南传播》2021,(12):101-105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粉丝群体在虚拟空间逐渐形成特有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粉丝社群意见领袖开始出现并成为引导、煽动普通粉丝的重要力量,也因其部分过激言论对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成为整治"饭圈"乱象时的主要打击对象之一.文章以易烊千玺粉丝社群中的意见领袖在电影《少年的你》宣传推广过程中发布的动员性微博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提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三重维度为理论框架,借助ROST内容挖掘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粉丝社群中意见领袖动员普通粉丝时的话语策略,以期为文化工业市场引导粉丝理性客观表达意见、有效管理粉丝社群以及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BBS的议题特征及议题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网络BBS的日常议题进行探讨,以水木清华论坛、强国论坛、西陆论坛为分析对象,探讨BBS的议题环境,其公共领域特征;BBS的议题内容,其意见的分散多元、对生活政治的关注、感性化与情绪化等,以及BBS议题建构与引导的具体方式,即BBS的技术控制与人工把关、BBS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的建设、建构BBS良好的激励机制等等。从而在理论上呼应了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网络舆论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群的结构与行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丽丽 《今传媒》2012,(2):21-23
在网络兴起之后,"网络上的社群"因其具有的集体的凝聚力、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以及行动反应的迅捷性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不同的网络社群结构与行动机制间的内在关系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毛德胜 《传媒》2016,(1):89-91
互联网思维下的电视剧文化生成具有多屏幕交互,传播与互动同步,内容日益满足受众需求,多元文化合流以及类型化、周期性的特征.这种文化生成受到网络技术、电视营销模式、舆论领袖与群体模仿机制的影响.因此,电视业应把握这种文化生成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与观众互动,从网络中汲取营养,创新题材并充实文化内涵,以打造生命力长久的经典电视剧.  相似文献   

10.
作者运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对新浪微博维吾尔社区群体互动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地域广阔、精英化、社群关系稳定是该社区成员的主要特点,聚焦维吾尔民族文化和新疆话题是该社区热点议题的主要特征,一批活跃的关键人和舆论领袖促使热点议题生成与扩散,但由于这类议题大多不足以调动主流人群的广泛关注,很难形成网上网下共同讨论的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些年来横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一支显学。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对传统社会形态持续不断的冲击,社会资本理论与网络的关联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套用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在中国当下,网络社群构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其崭新的构建模式及一系列社会实践具备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创新意义:从微观层面讲,网络社群改变了传统人际关系的架构模式,通过六度分割理论,将个体的人际资源拓展到极致;从宏观层面讲,通过"聚众"的方式为个体搭建了一座通向国家和社会的桥梁;网络社群文化弥补了个体与官僚机构之间巨大的鸿沟与裂痕,为个体正常的群体合作、社会融入以及政治文化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舞台。  相似文献   

12.
颜彬 《编辑之友》2022,(8):50-54+61
文章关注当下出版业网络直播中针对粉丝群体使用的营销策略,以粉丝文化为研究视角,提出文本盗猎、情感认同与精神消费三个与出版直播密切相关的粉丝议题,旨在探究出版行业与网络直播两者间的契合交互与发展可能。通过研究,文章提出以下三方面观点:首先,作为粉丝领袖的KOL与直播粉丝受众都可进行参与式生产,对文本进行盗猎和解构,推动出版与直播实现内容互通与相融;其次,作为互动仪式的出版直播内外,粉丝与主播、直播场域及粉丝社群需要实现情感认同;最后,粉丝在出版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可作为购买其符号意义和文化所指的精神消费,进而实现增值。  相似文献   

13.
社群化发展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化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基于移动端视频平台的网络社群为网络用户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但相较于已经成熟完善的大众媒介传播系统,其传播模式相对粗放,传播内容同质化、娱乐化倾向严重,社交属性较为薄弱,仍缺乏区分其他互联网传播形式的社群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高度解析的"微粒社会",由于差异化的单体特性受到关注,人们易陷入脱离群体归属的孤独困境.在个人通过提升共情能力消弭差异的同时,微粒社会通过技术手段促成新型网络社群关系,实现社群高效精准的匹配与管理,助力人们回归"具身"的有机交互,创造"人机共生"的网络社群交互环境,维系网络社群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舜 《青年记者》2013,(2):16-17
在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并不总是由媒介决定,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成为一个非闭合的流程。本文尝试以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为例,探析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转移的路线,并以此观照个体、社群、媒介、公众、政策等之间的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新特点。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与议程设置1.第一阶段:议题的媒介显要性获得和转移及属性显要性设置2012年2月29日,浙江在线刊登了一篇题为《百年华装看旗袍丝博中国旗袍百年展3月晋京展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媒介事件的传统类型逐渐分化,形态更加多样,社会功能、意义更加多元.同时,媒介事件在受众群体中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对社群具有生成性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媒介事件与社群生成的关系,探析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事件的类型划分,分析新型媒介事件中的"人-群"关系.  相似文献   

18.
崔波涛 《东南传播》2014,(8):116-118
"微议程"这一概念对当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舆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会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参与的方式发生变革,微议程极易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社会为微议程提供技术条件,激发公众公共参与的热情;微议程的议题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等特点;从网络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微议程形成的条件、动力及议题呈现特点,进而反思公众舆论参与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网络社群及个体的意见,进行舆论引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Web 2.0环境下网络社群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b2.0环境下,由用户参与提供内容的网络社群逐渐成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知识分享的媒介与平台。本文在对网络社群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网络社群的演变、分类、运作机制与发展模式、知识共享、知识管理以及Web2.0与网络社群的关系等进行评述。目前对网络社群的研究,在分类以及运作机制上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网络社群发展至关重要的交互与服务问题,尚未建立具解释力的分析架构。图1。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博的网络社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对网络社群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微博网络社群产生的原因,接着对基于微博的三种网络社群模式即单一微博社群模式、主题微博社群模式和相同应用平台微博社群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微博网络社群在发展过程中需关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对微博网络社群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