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文心雕龙》一书虽然没有专章论述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可刘勰的真实观却散见于各章之中。试从作品思想内容的真实、作家情感的真实和艺术表现的真实三方面对刘勰真实观思想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着重讨论了对偶这一骈文首要的形式因素。该篇所论,蕴含了刘勰源于道、宗乎经的骈文起源论,勾勒了文学自觉意识逐渐觉醒下的骈文发展历程。从刘勰对汉魏以来文章的批评中,更可见其文质兼备、骈散相合的骈文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对刘勰的人观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人“才性”论,人修养论,人品行论。根据刘勰的思想和所处时代的社会化阐述其人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徐威力 《教师》2012,(35):112-113
《文心雕龙》书成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是文学理论家刘勰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的产物,该书全面深刻地论述古代文学的养成与发展,并围绕怎么样创作一篇质和文、情和采统一的“道之文”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识,尤其是该书中所运用的文辞观,主张文学形式上要有“三文”之美,可谓情志交融,行思巧妙。笔者在反复研读《文心雕龙》之后,笔及此文对其中的文辞观以作探究,一孔之见,还望方家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我国古代论述文学批评的伟大理论篇章.其中针对当时批评界的混乱局势,在精英文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客观、公正的理想化的批评标准,并从宏观--提高批评主体的艺术与品德修养和微观--从"六现","披文"以"入情"、"照理"以至"见异"等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批评标准的方法.虽然在今天看来他的不少观点具有局限性,但其周密、正确、合理的一面是更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的篇首《原道》,历来争论颇多。我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原道》,都是不足为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第二个“道”,实则圣化以后的道,是圣人所体悟的并在文章里表现的道,乃道家的天道与儒家的人道的统合。在此基础上,刘勰进一步分析了文学的起源、本质、作用、发展以及特征等,建构起科学而完整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刘勰在《练字》篇中除了讲写作中的用字外,更是创造性地引入了中国书法所秉承的美学观念。这不仅体现了刘勰本人书法创作的主要审美取向,还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书学思想,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原道》通过文与道关系的论述 ,表现了刘勰鲜明的人文观 :“文本于道”的本原论、“与道并生”的形成论、人乃“天地之心”的主体论和“文法自然”的创作论 ,给我们昭示了人文本原及其发展的规律。并启示我们 :文学创作只有遵循其规律 ,崇尚自然之美 ,展现自然之趣 ,摹写自然之态 ,穷究自然之理 ,文学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学风格观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刘勰在《体性》篇中论述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才气学习”四个因素构成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作家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形成。他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既剖析了每一种风格的特点,又举出具体作家实例予以佐证。刘勰试图通过作者才性批评联系作品批评,并提出作家与作品相结合的创作才性风格观,形成了系统的文学风格观。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体性》专篇,高度概括了作品风格的八种类型,围绕“体”“性”“才”三者关系,通过文学史上翔实的例子来证明“表里必符”的观点.刘勰对于作品风格的论述,不但对后世作品风格研究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中"体"的含义多样,"体裁"即为其中的一种。刘勰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各种文体:一是"原始以表末",即叙述各种体裁的起源和演变;二是"释名以章义",解释各种体裁的名称,并说明其意义;三是"选文以定篇",从各种文体中选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评论;四是"敷理以举统",就是总结各种体裁的写作法则及其特点。从中反映出刘勰为代表的南朝宗经、通变及体用并重的文体观。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知音》篇提出了"六观说",这是《文心雕龙》中一套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其真正的内涵对当今文学的批评与鉴赏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六观说"指的是"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根据《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的宗旨,从全局出发,"六观说"的内涵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一书中,陶渊明是未被言说的"缺席者",众多学者对此多有讨论。陶诗风格与晋宋文风的巨大反差被认为是此一时期陶诗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然而朴素简淡的诗歌风格在刘勰眼中未必就不可取,刘勰的"自然"与陶诗之"自然"自有内在相通之处。陶、刘二人在某种意义上殊途而同归。  相似文献   

14.
通变观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从文学史观或创作论的角度阐发通变观的理论意义,相对忽略通变观所具有的更为深层的方法论价值。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以通变观贯穿全书,形成了以“变”为核心的理论批评方法和实际批评方法的三大特点:一是随事立体,强调创作者和批评者在进行各自的活动中,应当以认识、把握对象内在之理为要务;二是遵时取论,即善于在历史演变中把握不同时代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三是随文立言,主要指刘勰相对宏通的评文态度及其具体方法,不仅要重视作品的审美特性,而且应当顾及风格的多样化问题。这些方法意识的存在,使《文心雕龙》能够避免一隅之见,超越前人,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发展了前代文论,如对陆机《文赋》之“知/能”关系论的补充、对孟子以来“以意逆志”法的修正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宗经》篇不但是从形而上的大道走向形而下之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环节,是向《文心》后半部分开启的一个缺口.而且是后代艺术家之所以“富言”的“秽.更是拨文坛之反,返文学自律之正的理论宣言.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夸饰》是刘勰论修辞手法的一篇重要文章。后世论者多把夸饰当成夸张来论述。但是,夸饰绝不能直接等同于现代修辞学意义上的夸张。二者之间的微妙差别直接决定着刘勰对这种修辞手法的概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从词源辨析入手,在古今对比中具体论述刘勰的夸饰观,并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发展的历史得出本文的结论:夸饰比夸张具有更强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7.
南朝是一个玄风复阐、三教连衡的时代,表现为儒道会通、佛学玄化及诸家思想的大融合.在本体论上表现为道本儒末,体用一如等特征,在圣贤观上既孔老同尊,又认为孔子高于老子,孔为圣老为贤.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刘子>体现了这一时代思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诗言志和诗缘情是诗学中的两大学说。关于志和情在先秦文献中已有相关描述。志和情由统一走向分离,又在实践中显示其融合的一面。从传世文献中关于情和志的最早记录,到迄于大成的《文心雕龙》,情志观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晶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文心雕龙》一书中涉及阴阳五行学说的材料来看,刘勰对曾在秦汉时代盛行阴阳五行学说是持认同态度的。作为传统文化基本骨架和传统思维模式的阴阳五行学说,在文学发展观、风骨论、物感说、丽辞观等方面对刘勰的文学观产生了启发和影响,应当引起《文心雕龙》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