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作为全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建设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开齐、开足和上好美育课”保证了学校美育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由多到好的课程建设要求,体现了学校美育从普及化到多元化再到优质化的渐进过程。为了促进中小学美育发展,应该依据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美育治理,建设高质量美育课程体系,同时依据“各美其美”的逻辑,形成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双轨发展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的立体美育空间,实现家校社“美美与共”的格局,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审美教育虽然有着固有的特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时代对学校美育提出了挑战,“中和协调”、“陶冶情性”的美育思想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了,学校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健全人格、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与思想,学校在儿童审美教育中必须体现时代特点与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征,以及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感染性、情感动人性与娱乐性;必须从开阔学生视野入手,多方位地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与欣赏力,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作为美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美育,即审美教育。1、国外早期对美育的定位.“美育”一词,最先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提出的.他认为“审美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把‘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即理智的人”.  相似文献   

4.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们广州市109中学构建和实施的“以美育人”教学基本模式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并得到理论界认可的成果。由全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查有梁教授编著出版的《课堂模式论》一书的第一章《模式论与教学建模原理》中,就选人了我校构建的“以美育人”教学基本模式,作为案例进行推介。该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整体优化、渗透美育”为方法论原则,通过反复实践,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诸要素而形成的,体现109中审美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运用高校大美育五圈课程体系,挖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和美育相融合的实践教育内容,研究构建“三维度·三融合·三联动”的“思政+美育”实践体系:从“社团活动美育课程、潜在美育课程、美育综合课程”三圈层维度入手,创建美育型社团、师范内涵校园文化、特色美育实践基地;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社会服务与艺术展演”“社团活动与网络育人”三个层面融合开展实践育人;以学分为纽带实现第一(校园内、课堂上)、第二(校园内、课堂外)、第三(课堂外、社会中)课堂联动,将思政理念、元素融入美育实践教育中。  相似文献   

7.
缺乏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和谐的人。审美教育的实质是对创造性的追求。1986年3月25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七五”计划的报告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至此,又重新确立了美育地位。这对提高我中华民族的全面素质具有其深远的意义。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它是以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艺术作品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过程来提高人格素质的教育。高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人才”当然应该具…  相似文献   

8.
一、大美育与传统美育所谓大美育 ,是相对于单纯的学校美育而言的 ,包括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的综合性审美教育。大美育作为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人。大美育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美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美育化。美育的社会化就是说 ,除学校把美育视为“本职工作”之外 ,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系统都要责无旁贷地担当美育角色 ,发挥好美育的功能。社会的美育化 ,就是说美育的对象已不仅仅是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成员 ,而是全体社会成员 ,人人都有接受美…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当美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美育”这个词也第一次被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席勒正式提了出来,在席勒的代表作《美育书简》第19封信中,他明确指出:“美可以成为一种手段”。正式把美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理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席勒认为教育的范围应该有:促进健康的教育、促进知识的教育、促进道德的教育、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德、智、体、美四项教育并提,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席勒不仅是把美育作为德育的一种手段,而且作为了在他那个时代具有独立目标的一项教育了。当今我国教育学,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0.
季斌普 《现代语文》2006,(12):51-52
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美。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爱美,是人类在千万年劳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性,人的大脑已经具有美的生理机制。凡是人类认识的一切以及创造的一切,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作为教育,德、智、体、劳中部孕育了美,渗透着美。语教学更应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发挥美育功能,让中学语教学美起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教育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将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所以普及计算机教育是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的世界趋势,不懂计算机将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我国全日制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中,都把美育作为各科教学目的之一,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如何将美育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呢?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随着电子计…  相似文献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意义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如今,社会和学校已认识到美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英语具有美育功能。作为英语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增强美育意识,使学生在“美”的形式中自觉愉快地接受知识。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整体思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重点,以英语歌曲、游戏等为教学形式,采取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画画、演演等教学手段,发掘英语学习中美的东西,全方位渗透美…  相似文献   

13.
美育:时代在呼唤省教委学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陈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美育被忽视了,在青少年中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至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为此,加强美育,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就显得异常迫切美育,时代在呼唤!美育,即以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照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色的德育模式,突破了(但不否定)“以美辅德”的传统认识,鲜明地提出了“以美立德”的主张。“立德”是指具有美的言行和养成美的品德。  相似文献   

15.
李春珍 《云南教育》2004,(35):21-22
语文新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审美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纵观社会发展史,欧洲中世纪的倒退和我国十年浩劫的停滞,也可以理解为脱离“以人为本”、美育所受到的歪曲和摧残的结果。美育在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天的教育家面临着一件使人着迷的任务,发现如何在理性训练与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其中,美育就充当着贯通理智与情感的主要角色。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可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美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美育”一词进入中国语境中以来,美育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便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20世纪初美育的“无用之用”,到当今美育功利性的泛化,本文在避免美育“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孰是孰非的基础上,强调美育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幼儿美育的发展历经了从单纯的艺术教育发展为美育综合活动,乃至贯穿于多种教育活动的美育主体模式这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育研究的成绩是显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美育教师就必须学会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这个实施、反思、再实施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美育水平,真正地实现“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1898年光绪皇帝接受康有为建议,诏令全国高、中、小各级学堂开设“歌乐课”,使音乐正式成为普通学校中的一门基本课程,到蔡元培先生提倡“以美育代替宗教”,强调“智德体美”全面发展,将列入美育范畴的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组成部分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音乐,你会感到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变迁它的地位越来越高,音乐的审美功能与为社会服务的综合性能也不断地被发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音乐“随风潜入夜”荡漾千家万户,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各民族人民互相沟通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美育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泛美化”倾向,危害甚大。“某某美”名词满天飞,其结果是败坏了“语文教学美育”的声誉,误导了语文教学美育的走向。它给人们一个强烈的错觉:语文教学美育就只是罗列、展览或者至多是赏析教材中的“美”。诚然,语文教学美育应该而且必须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仅仅停留在此,又是非常不够的。如果说,利用教材中的“美”元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那是“美的发现”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美育至少还应包括“发现的美”,即让语文学习的过程充满发现,让学生的心里充满了发现的“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