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短篇小说《水藻行》,是茅盾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篇先在国外发表的小说。该小说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发表在日本《改造》第十九卷第五期上。关于《水藻行》的日文译者,孙中田、查国华编的“茅盾研究资料”中写道:“本文由鲁迅译成日文。(《茅盾研究资料》[下]第138页)这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究竟是哪一篇?有人说是《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有人则持异议,认为“茅盾干一九二○年一月十日以笔名‘佩韦’发表的《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刊于《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一号)应是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见《新文学史料》)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应该是刊登在一九二○年一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一卷上的《小说新潮栏宣言》,署名“记者”.同期还登有署名“冰”的茅盾的另外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比较严可均<全三国文>所辑<典论>所有佚文,可以推知<典论>的著述体例,以此衡之,<论文>开篇至"而作论文"应为篇序.结合篇序与正文来看,<论文>是围绕评论"七子"的创作展开的,从"文体"与"丈气"两方面破除时人对他们的轻视,再通过提升文章的价值来推重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茅盾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十分别致,他抓住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时作者《附记》中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茅盾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  相似文献   

6.
“乱伦”情节使《水藻行》在茅盾创作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作品本身看,财喜的“乱伦”既是人的动物性在起作用,也有社会性的因素,它使小说显示出一种悲剧性。茅盾在正面人物身上设置“乱伦”情节,恰是为了增加小说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茅盾的中、长篇小说中,《多角关系》是一篇很少被人评论的作品。叶子铭《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一文中(上海1959)完全没有提到,邱伯周《茅盾的文学道路》(武汉1979第二版)一文中也只有九行说明,说它是《子夜》的续篇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第6期《生活教育》杂志刊登了我省两篇陶研论文:一篇是副秘书长涂怀京博士的《借鉴与试构:"统能学习"叙论》,另一篇是周志平副秘书长的《陶行知的有效教育教学思想初探》。  相似文献   

9.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一类人物。因此,《野蔷薇》可以说是《蚀》三部曲的续篇,是茅盾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是评点派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广的批评家。他写的三篇《水浒传》序言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大量见解新颖独特的批语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浒传》艺术成就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推向了高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的出现,“使群星黯然失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金圣叹和《水浒传》的著名学者张国光教授在《金圣叹学创论》一书中强调指出:“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反映在《第五才子书》(即他所批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序、批文中,而《读第五才子书法》,则是他小说理论的纲领,是我们打开尘封蠹蚀了许多年的金圣叹小说理论遗产的宝库之锁的钥匙。我们要深入地研究金本《水浒》并进行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版本的历史演变,评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也得首先读懂、讲通《读法》,并对它作出恰当的评价。”这里,张教授充分肯定了《读法》的理论价值,还提醒人们应对《读法》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论无产阶级艺术》是茅盾于1925年5月——10月在《文学周报》上连载的一篇论文。笔者在以苏联的文艺理论对茅盾影响为题的调查中,发现《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是全面依据亚·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的论文而写出来的。这在《茅盾研究会会报》(日本茅盾研究会主办——译者注)第7期(1988—6)上,笔者以《茅盾<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出典》为题作了介绍(以下简称《出典》)。我将茅盾的《论无产阶级艺术》和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的英译文及日译文並列在一起,指出了对应之处。之后,在1988年夏天日本召开的中国三十年代问题研究会集会(7月30日——8月1日在长野召开)上,笔者获得了这一课题的发言机会,虽还是初步整理出的东西,却聆听到了与会先生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我校历史系世界史研究室编的《世界史研究文集》,于1989年12月由我校出版社出版。《文集》辑入了该研究室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些研究成果13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胡钟达教授的《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再评五种生产方式说》、《论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五种生产方式”问题答客问》四篇论文。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短篇小说《水藻行》(1936年作)最初发表在日本的综合性杂志《改造》上,尔后在中国被收到短篇小说集《烟云集》。这篇作品的经历很特别,在中国国内发表前,首先是在日本译成日语发表的,作品的内容也较有特色,它是以中国农民乐观的生活观(特别是性道德观念)为中心的。这篇作品有两点值得注意:这是茅盾作品中唯一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材处理。1990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一单元议论文,新增了《文学评论两篇》。这篇课文与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编在一起。茅盾评论的是长篇小说《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文学评论两篇》评论的是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的内容和形式。第五册第七单元编有《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为课外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为课内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既可作为《项脊轩志》课外自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年一月,《时代的报告》创刊号重新发表了茅盾同志四十年前的文体论《关于报告文学》(原载一九三七年二月《中流》一卷十一期)。在这篇论文里,茅盾同志精辟地论述了报告文学的性质和基本特征。我们今天常说报告文学是“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的统一,实际上是和茅盾同志这篇文章的启发分不开的。茅盾同志并且指出:“我读过若干‘来路货’的报告文学,觉得他们的形式范围颇为宽阔;长至十万字左右,简直跟‘小说’同  相似文献   

17.
1986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河南师大学报》、《南充师范学院学报》、《湖州师专学报·茅盾研究增刊》、《绍兴师专学报》、《徽州师专学报》先后披载茅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的“佚文”数十篇。辑注者是一位在全国较有影响的茅盾研究工作者。全国唯一的一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还在“学术动态”栏内作了介绍,可见已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黄明 《中学语文教学》2001,(5):34-34,45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这是茅盾第二个散文集,收茅盾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散文、杂文四十四篇.关于它的初版时间,魏绍昌等编写的《茅盾著译图》(最初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后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茅盾研究资料》)这样记载:“《话匣子》,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2月初版”.但这就有了问题.因为收入该书的文章,如《上海大年夜》,作者曾自己标明作于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其时《话匣子》已经出版(按一九三四年二月初版说),为什么这篇后写的文章也被收入了呢?至于在一九三四年二月以后发表的收入《话匣子》的文章则更多,如:《从五四说起》、《我们有什么遗产》、《思想于经验》、《新,老?》,刊于一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水藻行》与许地山的《春桃》,并无事实上的承传或影响关系,但在人物性格、故事框架上相似相同而交互相映.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与作家创作历程中,均是开拓题材的一次探索.两篇均涉及严峻的伦理道德,大致包括夫权、父权、妇道、人道诸方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园地里的两朵奇葩,正是“平行研究”的好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