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陆女性电视节目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试图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视角,梳理中国女性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比较中美两国女性电视节目的特征,以此廓清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练出具有借鉴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既有有利条件,又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必须坚持理念、载体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必须坚持理念创新、载体和机制创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是时代需要,也是时代必要。因此,通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和拓宽大学生道路认同实践途径,以此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5.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认同的关键在于认知、遵循和把握其国际认同机理。国际认同机理包含认知、认可和认同三条理路,认知由知识层面的价值观传播实现,认可依公共外交层面的价值观渗透,认同靠国际层面的价值观体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首先要利用社会传播系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国际认知;在公共外交中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增强其国际认可;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国际认同。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的构建既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也有深层次上的不利因素:社会领域,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分歧的增加,导致了政治冷漠和“认识失调”;经济领域,“经济人”理性和全球化,滋长了狭隘的实用主义,使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激增;文化领域,大众文化带来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文化的异质性蕴含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次级价值体系,传媒的商业化降低了其价值观社会化工具的效用。应通过公共利益的建构、利益的满足和分歧的排解与控制,减少甚至消除上述不利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组织认同强调的是个体对其所在组织对象拥有的组织认知、组织情感和组织行为。这一理论对当前高校创造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乏启迪。不断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认同,可以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凝聚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力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宜人性,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出一条崭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价值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是相互制约的,认同危机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是:加强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注重实践,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0.
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存在一些问题,如价值观信仰不坚定、信仰危机,理论脱离实际、认识浮于表面,缺乏道德责任感和精神追求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情感认同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机制.各民族共有的情感发生基础、共享的情感体验内容以及共通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中华民族情感认同的形成开端、稳定支撑和独特载体,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前提条件、重要基础和联结纽带.情感认同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能够促进情感有效发挥动力、调节、感染以及迁移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将实现从中学阶段“保姆”式应试教育向“自主”式创造性教育的转变,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成为大学生活开始阶段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对当前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机理审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与准确把握当前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了解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方面面临的困境,有助于找到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提升大学新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得到认同的路径是通过多样化的思想灌输和生活濡化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勇于和善于对当前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理性深入思考与分析,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5.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是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抓好这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为此,需从"外化—内化—外化"的基本过程,抓住"知—情—意—信—行"五个环节,以组织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为切入点,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抓先进,树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坚持"三贴近",将"三个认同"教育融入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切实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形成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情感支撑,无论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要增强情感认同,唯有如此,方能深入人心。基于此,本文从情感认同内涵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机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缺失的现状、现实后果,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实践旨归,以期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着力点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沈蕾  郑嘉禹 《教育探索》2021,(12):49-52
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批示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要求,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内在需要.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理论层面的认知、实践层面的体验、情感层面的共鸣、价值层面的认同等...  相似文献   

18.
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必须走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深化选举制度的综治性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的制度化结构配置等法制化路径,只有如此,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非全面性、不平衡性和不一致性等特点,须从注重教育引导,增强情感体验,加强实践养成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如何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教育,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