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谐社会必然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础,生存权作为所有公民均享有维持健康且文化性的最低限度生活的权利,位居人权之首,因而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谐社会具体展现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三重维度,尊重与保障公民生存权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赵桂 《考试周刊》2012,(31):148-149
随着高校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的落实,高校贫困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暴露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维系高校稳定、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贫困生问题中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的分析,提出国家、高校、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杨芳 《教育与职业》2007,(24):49-50
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党和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阐述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的策略,对实现高校毕业生和谐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就业问题持续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31万,按照近年来离校前平均73%的就业率估算,未就业毕业生将达到170余万,再加上上一年度未能落实就业的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的总数将达到200余万。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旨归在于培养和谐的人。以培养和谐的人为目标,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从"规范论"为主导转向"创生论"为主导,德育内容从笼统抽象的道德教育转向具体、多维的道德教育,德育途径和方法由灌输理论为主转向德育渗透为主。  相似文献   

7.
林苗 《文教资料》2005,(36):6-7
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入手,将大学生就业纳入和谐社会视野,深刻剖析在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可行性,正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提出把完善高校教育体制作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及家庭、学院教育、社会需求各方面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并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讨了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理论研究及法制建构的现实原因,客观述评哈耶克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相关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这种保障的原因、正当性及制度措施等方面的论述,既有积极实践意义,又存在理论缺陷,值得我们全面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别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就业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业院校背景歧视不利于用人单位科学选拔人才和高校健康发展,并对毕业生就业造成消极影响。立法部门应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各级政府及劳动部门应改革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非重点高校要加强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建设,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搭建多种就业平台,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具有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本文从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和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和谐"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贫困生由于社会网络资本的缺乏,明显处在一个劣势的地位。“代际传递效应”正挑战就业公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贫困生就业不公平的深层原因和后果的分析,提出了实现贫困生就业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和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只有和谐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有了和谐的人才才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人才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理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为实现政府治理社会,社会监督政府的良性互动,首先要在政府公权力与社会私权利之间实现平衡,要培育和开发社会功能;其次是转化政府职能,建构服务型政府,培育社会的自主性,实现社会权利监督政府权力,并逐步收回本属于社会的权力,才能实践"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公民权利的保护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长久以来,公民的表达权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维护和保障公民表达权,对于提高民众的权利意识、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是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要制度,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矛盾,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学习领会党中央的精神,首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8.
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属性的本质规定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都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历史进程的维度考察,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从目标要素的相互推进看,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