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着: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作为英雄,荆轲最主要的品质不外乎勇于献身和长于谋略。如果以此来衡量荆轲,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
“荆轲兄,久仰大名,今日相见,实乃三生有幸!”浑厚低沉的男中音传入我的耳膜。荆轲?莫非是语文教材《荆轲刺秦王》中的英雄荆轲?我循声望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中,荆轲名列榜首。他受命于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未遂而死。后人评论,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荆轲智勇双全,值得赞赏。”认为荆轲是个足智多谋的英雄。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是个勇有余而智不足的侠客。  相似文献   

4.
听过荆轲刺秦王这段故事的多数人称不畏牺牲、勇刺秦王的荆轲为英雄。荆轲真的是英雄吗?非也。战国末期,秦国部队压至燕国边境,曾被秦王羞辱的燕太子丹一心为报前仇,救国难,物色一人去刺杀秦王。荆轲“应运而生”了。他本是一个不务正业,吃喝嫖赌的浪荡公子,不客气地说就是流氓、无赖。燕太子丹投其所好,为笼络荆轲,当荆轲夸一女子的手美时,他残忍地将该女的双手砍下送给荆轲。燕太子丹是多么阴险卑鄙、多么残忍,而荆轲还拿此人当知己,作生死朋友,甘愿为其“效犬马之劳”。一个被阴险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6.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悲壮动人、传诵千古的历史故事。荆轲行刺失败,燕国便随之灭亡了。对于荆轲这个历史人物,后人看法各有不同,宋朱熹曾说:“荆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又有人反对说:“荆轲并不是匹夫之勇,实乃是位足智多谋,机智勇敢的英雄豪杰。”  相似文献   

7.
走近英雄     
“历史是有节奏的,到时候就必须有很响的一声鼓或一声锣。豪侠义士们便是历史节奏中的大锣大鼓。”(引自老舍《四世同堂》)荆轲刺秦、垓下突围正是鸣响在战国后期、秦汉之际的响锣响鼓。感谢司马迁在他的历史巨著里为荆轲、项羽这两位英雄立了碑,而张承志、艾煊则运用现代散文这一形式对两个历史人物进行了更加详尽的刻画,使英雄荆轲、项羽的形象显得更富神韵,更具震撼力。两位作者以白话置换文言,取得了相当别致的转述效果。走近英雄!特邀主持人@王延学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的历史是龙的叱咤,它千年不绝其韵的气魄崩溃了一个混乱堕落的时代,洗礼了那个曾经弯弓射日的民族。一时间,大国蜂起,霸主迭现。英雄,更是层层峦峦。这里,就有一个无畏的英雄——荆轲。荆轲是个无畏的英雄。司马迁先生说:“然其人沉深好书……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可见,荆轲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而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儒生,至少也是个“四有”的青年。但他却为什么要去刺杀秦王呢?是缘于忘年交田光先生的自刎.缘于太子丹的苦口婆心,抑或是缘于中原人民的民族大义?  相似文献   

9.
王丹凤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6-27,30
"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时世的兴衰对荆轲主题诗的影响颇大。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同题而作说明该文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有的说,荆轲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虽事败身死,却死得其所,死得英勇壮烈。有的说,荆轲企图凭一寸之  相似文献   

11.
"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时世的兴衰对荆轲主题诗的影响颇大。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同题而作说明该文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松亭 《语文天地》2012,(15):13-14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荆轲。荆轲似乎连一个合格的刺客也算不上,更何谈是一个"胜利的刺客"了。那么怎么才能算得上"合格"的刺客呢?怎么才能行刺成功呢?笔者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每个人的心中也都会有一个关于侠士的梦。在我心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梦,它关于荆轲。记得最早认识荆轲这个人物,还是由于一部电影《刺秦》。影片中漫天飞舞的剑光、凄美动人的旋律和那让人心碎的易水悲歌,构成了我心中最初的  相似文献   

14.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从河北来到陕西,行刺秦王嬴政。然而他最终也没有获得成功,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做一个英雄。荆轲的事迹是因《史记》而流传千古的。在《史记》的《刺客列传》里,司马迁描写了五个刺客,  相似文献   

15.
人们只敬重坚贞刚毅的英雄刺客荆轲,而太子丹——行刺秦王的策划者——却成了英雄的反衬。太子丹唯一的“罪证”就是婉言催促荆轲出发。荆轲想等待一个朋友同去行刺,但那个人住得太远一时无法赶到,太子丹心里着急,也有些怀疑荆轲是不是反悔了.于是就绕个圈子婉言催促:“时间来不及了,荆卿您有出发的意思吗?如果不行,我是不是先派秦舞阳去?”刚则自尊的州轲不能容忍别人怀疑自己的人格.他怒斥太子:“你以为就凭着一把匕首去强大泰国行刺就那么简单吗?我之所以不走,是等待我的朋友,现在你认为我出发太迟,那我马上就准备出发。”  相似文献   

16.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从河北去陕西,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一个英雄.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每个人的心中也都会有一个关于侠士的梦,在我心中也有一个这样的梦,它关于荆轲。战国,那是个充满死亡和黑暗斗争的时代,当所向披靡的秦国大军,濒临易水之时,荆轲的出现无疑绐整个燕国带来希望。而此时,燕国的灭亡已经注定。燕太子丹的优柔寡断和秦武阳的外强中干,荆轲比谁都清楚,所以刺杀计划的失败,也就早已注定。失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转身,是诸士动人的悲曲和一脸憔悴,哀伤的面容。心中杀气升腾,赢政、赢政、死啊!跃上马车,驶向强秦,终已不顾。秦王殿上冲天而起的血光。在中国古代,有无数英雄侠士,有季布有张良甚至是诸葛亮和曹操,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和取得的成就是荆轲无  相似文献   

18.
荆轲历来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贾岛说:"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高度赞扬了荆轲面对强秦无所畏惧,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英雄壮举,为人传颂;王昌龄说:"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认为荆轲刺秦王只是逞匹夫之勇,不足称道。笔者认为,在秦强燕弱,大兵压境,燕国君臣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荆轲能不忘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挺身而出,明知赴死,却义无反顾,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关于侠士的梦。在我心中有这样一个梦,梦的主角是荆轲。记得最早认识荆轲这个人物,还是在电视剧《刺秦》中,剧中漫天飞舞的刀光剑影、凄美动人的情感故事和那让人心碎的易水悲歌,构成了我心中最初的荆轲形象。但直到上高中时,我心中的那根弦才被真正拨动。战国,那是个充满死亡和黑暗斗争的时代,当所向披靡的秦国大军,濒临易水之时,荆轲的出现无疑给整个燕国带来希望。而此时,燕国的灭亡已经注定,燕太子丹的优柔寡断和秦武阳的外强中干,荆轲比谁都清楚,所以刺杀计划的失败可以说是早已注定的,而失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相似文献   

20.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中。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有位学生对秦武阳很感兴趣。在这篇文章学完之后,他还特意写了一篇作文《我心中的"英雄"——秦武阳》。那个不起眼的副手秦武阳,被世人耻笑的十二岁少年,成了这位同学心中的英雄。读完他的文章,我解除了心中的疑问。他站在同龄人的立场去分析秦武阳的心理活动,歌颂了秦武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