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报道《纸做的包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市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此报道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人员,每天对北京早点市场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早点市场存在“纸馅包子”。北京市公安部门介入后组成专案组全力核查,于7月16日初步查明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2.
7月8日晚,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一个名为《纸做的包子》的节目。记者的暗访显示,东四环附近的一个加工点为降低成本,竟"创造性"地将废纸箱搅碎连同肥猪肉  相似文献   

3.
臧燕 《青年记者》2007,(18):33-34
今年6月中旬,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临时人员訾北佳化名"胡月",编辑制作了专题片《纸做的包子》,并于7月8日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播出后,社会反映强烈。几乎国内所有的电视台、网站、纸质媒体都对此进行了转载和报道,美国、日本等国外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激愤,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若将“纸馅包子”事件仅仅归咎于临时记者的素质低劣,或是电视台审核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并未能抓住问题的根源和实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栋山 《新闻窗》2010,(6):21-21
2007年7月8号,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一则题为《纸做的包子》的新闻报道。这是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荣膺"2007年"十假"之首。  相似文献   

6.
廖慧平 《青年记者》2007,(18):36-36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经北京市公安部门调查,发现该新闻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临时人员訾某自带肉馅、面粉和纸箱,授意外地来京人员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其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随后将其编辑,用欺诈手段获得播出。  相似文献   

7.
郭武鹏 《新闻知识》2007,(9):65-65,81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后,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们对于包子以及有馅类食品谈虎色变。为此,北京市工商、食品安全部门迅速组织执法人员对北京早点市场进行彻查。然而8天之后,"纸馅包子"事件峰回路转。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纸馅  相似文献   

8.
北京电视台炮制的《纸做的包子》的假新闻,恐怕是我国新闻史上又一起重大的丑闻了。这一丑闻,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已向全国发出通报,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处分。事件已成过去,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久远的。那么,“纸馅包子”事件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对新闻工作者认真进行一番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隐性采访对危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行为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但把握不好又会伤及媒体自身,甚至影响记者总体的职业公信力。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訾某虚构举报人,备面粉、肉馅、纸箱等道具.自编自导,用自己的家庭DV机拍摄并播出“纸馅包子”。最终使这次隐性采访的“舆论监督”沦为震惊全国的假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0.
欧东衢 《新闻窗》2007,(6):90-91
2007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虽然还没有评出,但毫无疑问,发生在今年7月的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将会成为今年最大的假新闻事件。从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纸做的包子”,到7月18日北京电视台为这起假新闻事件公开向社会公众道歉,短短的10天里,  相似文献   

11.
时统宇 《视听界》2007,(5):108-108
“纸馅包子”露馅不久,在北京电视台制片人培训班讲课时,我说到为什么会有“纸馅包子”?万恶之源是收视率!大家还给我鼓了掌。  相似文献   

12.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所谓《纸做的包子》的报道,曾在京城甚至更大范围引起短暂的"轰动效应"——许多消费者再不敢随便去街头购买包子,包子铺的生意严重受挫,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受损……然而,这短暂的"轰动"之后,关于"纸包子"报道是假新闻的消息公之于众,社会震撼、  相似文献   

13.
从"纸馅包子"事件看虚假新闻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波 《青年记者》2007,(18):35-35
"纸馅包子"事件是近年来诸多新闻不正之风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虽然事件主角訾北佳不是一名在编的媒体员工,但是在我国目前特有的事业格局里,这种不在编、也不拥有国家新闻总署印制的记者证的"编外记者"不在少数,这也是国家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是否具有合法新闻工作者身份不应当成为我们讨论这个事件的前提。凡是在新闻媒体里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正面宣传”中的摆设造假,就是露馅了,又有多少人会当作一回事去较真和较劲。尽管不能与“纸馅包子”的恶作剧相提并论,但其手法并没有多少差别,延伸开去如法炮制,形形色色的造假便接续而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各媒体、网站争相转载,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该报道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纸馅包子"。北京警方成立专案组全力核查此事,于7月18日初步查明事实真相——该报道系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炮制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6.
石月平 《视听界》2007,(5):21-24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8月12日公开审理了“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相似文献   

17.
一位北京电视台的聘用记者訾北佳自编自导演出了一部假新闻,忽悠了成百上千家新闻媒体和无数百姓。“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令人震惊。在人们众口一词批判制假者,思考假新闻为何屡禁不绝的原因的同时,作者从新闻场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剖析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纸馅包子”事件是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的一则报道,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后经证实是一则精心策划的假新闻。这起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败坏了国家声誉,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纸馅包子”事件使我们不能不正视当前我国广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张伯涛 《中国广播》2007,(10):24-25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对我们新闻界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耻辱,把这样的人从我们的新闻队伍中清除出去,很得民心,而留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业界和学术界,“偷拍”、“暗访”、“隐性采访”等已是个老掉牙的旧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但是今年7月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訾北佳携带秘密拍摄设备采用“偷拍”方式炮制的“纸箱馅包子”假新闻则着实为“偷拍”再一次亮起了“红灯”。在这一事件中,媒体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面前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