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梅 《青年记者》2008,(12):54-56
读图时代,图片为王,千方百计多拍多用照片成了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不二追求。急流之中,泥沙俱下,有些根本不该刊登或者应该谨慎刊登的照片也刊登了出来。比如有关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保护、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的照片等等。而近年来笔者注意到,刊登强奸受害人照片已经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无论是从注重保护隐私的现代法律理念来看,还是从注重以人为本的新闻报道理念来说,这种做法都是有问题的,本文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会朋 《大观周刊》2011,(29):67-68
“读图时代”的新闻照片以其强大的信息量优势和对事件强大的说服力,使得无论是新闻人还是广大读者元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闻照片上。但同时,对照片盲目使用造成了新闻报道在照片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呼吁解决这类问题呼声要求新闻人在坚持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重新重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报道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照片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记录,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重要方面军。新闻照片用生动直观的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同时还担负着记录时代风云和社会变革的神圣使命。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作为报刊的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应当对准什么呢?首先应该对准的是人物!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最初由美国学者沃伦(Samuel Warren)和布兰蒂斯(Louis Brandeis)在19世纪末两人合著的著名法学论文《隐私权》一文中提出,此后隐私权概念广为传播,强调保护隐私和坚持新闻报道自由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本文试图分析英国媒体,主要是平面媒体,在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坚持舆论报道自由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李璐玚 《今传媒》2012,(8):34-35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普通人的言论自由更有渠道得到表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网络媒体信息爆炸的"碎片化"语境时代,对隐私权特别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现象是存在的。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信息的交互性、媒体对点击率的追求、互联网"黑客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使得互联网上的隐私披露成了"家常便饭"。个人隐私被他人或组织传播利用时,对个人的精神伤害无疑是巨大的,被有心人利用甚至会产生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研究网络媒体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侵害,可以从案例中获得启示,从而对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传媒领域,新传媒技术往往快速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影响和改变当今的新闻环境,使传媒格局不断调整,传播范式逐步丰富。新闻环境的巨大变革迫使传统纸质媒体要尽快满足读图时代的要求,在新闻照片的应用和编排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本文综合国内主流报纸的图片编排手法,对国外大报进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王玲 《今传媒》2012,(8):30-3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侵犯报道对象隐私权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既要把新闻报道好,还要保护采访(报道)对象的隐私不受侵犯,成为各媒体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闻照片档案是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拍摄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并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集中保存的照片。新闻照片具有存储久、成像快、传播快等特点。当前市地报新闻照片档案的管理存在一些难度,一是对软、硬件的依赖性强,导致保管难度增大;二是数码信息的易改性高,导致安全性要求高;三是缺乏统一数据标准;四是数码信息与载体的可...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与隐私权的矛盾是理论界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对新闻侵害隐私权的保护只是参照《民法通则》中对名誉权的保护的条款,这种对隐私权的间接保护实际上不利于隐私权保护。新的《民法草案》在这一点上也仍然存在不足。对待新闻侵害隐私权,应该实施从业者自律到法律规范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1.
曾彤 《新闻界》2003,(4):21-22,24
新闻媒体的性质及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媒体在传播信息、实施舆论监督时,极易卷入侵权纠纷中。过多的新闻官司,不仅干扰媒体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媒体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由于侵权而引发的官司,已是媒体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本文将就媒体当前最容易涉及法律纠纷的主要方面作一简要的分析,包括:隐性采访,公民名誉权及隐私权,著作权,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与犯罪报道等问题。一、关于隐性采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的《广播电视辞典》(1999年版)对隐性采访定义如下:“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成晓伟 《视听界》2012,(5):117-118
近年来,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访谈类和法制类节目,更是将某些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报道作为拉动收视率的法宝,忽略了对未成年人(包括报道主体和信息接受者)所产生的影响。在我国,未成年人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大约有3.8亿人,他们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意志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在报道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闻事件时,媒体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3.
"南京虐童案"线索由微博首发,传统媒体跟进,继而先后掀起三波舆论关注热潮,使"南京虐童案"成为全国关注焦点。"南京虐童案"报道过程中,部分传统媒体报道充分尊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有部分报道出现了过度披露隐私及部分领域失范问题。结合近期持续出现的未成年人殴打他人视频被曝光现象,新闻报道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并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李强 《青年记者》2008,(9):79-80
隐私权(right to privacy),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有权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也有权要求新闻媒介不报道、不评论以及不非法获得.二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权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扰,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区域不受侵入、窥探.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媒介质的丰富和信息传播的普及,媒介信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明星隐私遭遇危机。由于我国有关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不够健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报道侵犯明星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探讨媒介披露明星隐私的合理界限,以寻求媒介报道权、公众知情权和明星隐私权三者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器材频繁更新换代,拍摄技术的变化也日趋活跃,带给受众以丰富多彩的视角感受与情感体验。就新闻照片而言,其拍摄视角的变换,会直接影响到所呈现出的效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闻照片拍摄视角不同对其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捐助类新闻、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对未成年人、受捐助对象、灾难受害者的隐私和个人尊严等不够重视的现象。这些看似帮助采访对象的报道,从另一方面却对采访对象造成了伤害,应该引起新闻界同行的重视和警醒。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国王、医生、教师这三种职业是最神圣的,他们如果一念向善,就功能无量,影响很多人,如果一念向恶,就万劫不复。其实新闻采编人员也是这样的,新闻采编人员是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以文化人,以文章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就跟国王、教师、医生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我们采访了华山挑夫。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历时6个月,拍摄新闻照片300余张,采访笔记达3万余字。2012年9月28日,13000余字的《攀爬在奇峰险道间的搬运工——走近华山挑夫》见于报端。之后在第十三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荣获陕西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在不被采访对象知悉采访意图的情况下进行的采访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暗访、私访、偷拍或偷录。美国的水门事件被揭露,央视新闻调查等的成功均有赖于这种采访方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