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由于传播者和受众的变化,网络电影传播模式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传播模式。本文在总结传统电影传播模式的基础之上,建立网络电影的传播模式。网络电影传播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对网络电影传播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发现网络电影传播的深层规律、有利于解释及解决网络电影传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产英模电影传播的生态视域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模电影的传播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代表官方文化、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电影宣传与评论在英模电影传播中突显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产英模电影传播困境的原因之一.建构良性的传播生态与系统,从“主导”到“主流”,让“学术”化“大众”,变“断裂”为“系统”,三维统一、整体联动是实现英模电影传播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漫威电影为研究对象,在全球传播的视野下,结合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解构漫威电影中的文化要素和价值观念。研究漫威电影的选题与角色设置技巧、虚拟符号以及文化价值观传播行为等,对提高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动漫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美式英语的国外传播借助于一整套有效的传播机制,大力在海外推广美国语言和美国文化。好莱坞电影对传播美式英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创造和推广语言表达方式影响和建构受众的表达习惯,通过追求英语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影响他国受众对美国的认知。同时,美式英语在全球的优势语言地位也极大地推动了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7.
解读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结合符号学,传播学原理来分析好莱坞电影在商业化运作中的文化传播的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电影的宏观环境,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层面阐述中国电影的进步与缺失,并给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电影传播的几种特殊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后,公权力开始以一种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完全不同的观念与方式介入电影业,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与控制,电影传播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样态,其中有几种则体现着中国特殊的国情、特殊的生成条件与发展概貌.其中,露天电影是新中国电影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传播形态,更多时候扮演着民间基层议事场所的角色.内部电影也是中国独有的电影传播现象,是建国后公共权力渗透与控制大众传媒的一个反映."红头文件"电影则是公共权力利用组织传播来控制和影响大众传播的一种做法.对这些电影传播形态进行反思,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剧本叙事乏力、类型题材单一、核心观众层老化、普世价值和思想性缺失等文化原创力不足问题。本文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就影视出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原创力提升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对其传播效果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电影属性的复杂性增加了传播学研究的困难,对相关研究的有效梳理和总结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有关电影传播效果研究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分析其主要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路程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近年来走出去和海外传播的成果斐然,但不可否认在短时间内中外文化逆差的现状仍然难以彻底扭转,中国影视产品为西方社会和市场所接受和认同仍然任重道远。本期专题研究聚焦中国影视产品的国际传播策略问题,本刊约请各方学者分别展开讨论,希冀专家观点对业界与学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温金凤 《今传媒》2011,19(1):126-128
在全球化传播的时代,电影走向世界,实现它所承载的跨文化传播价值是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首先追溯一下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史,然后由此出发将中国电影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映像进行审视与探讨,从而为电影艺术的对外传播提供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姜波 《东南传播》2016,(7):31-33
电影作为较易被跨文化受众接受的文化产品之一,在中国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效果一直不理想。文章从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提出转变传统对外传播观念、开创中国电影教育新路径、引入市场机制、发挥新媒体优势、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以提高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国家品牌是一国软实力和声誉的集中体现,安霍尔特提出的国家品牌指数模型将国家品牌划分为六个维度以对国家品牌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电影是国家品牌塑造的重要载体,新主流电影更是近年来传递中国社会主流价值、展现当代中国形象的主要电影类型。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维度引发最多关注,而治理维度则引起更多讨论。海外观众从新主流电影中感知到综合国力强盛、国民爱国情绪高涨、重视舆论宣传等中国国家品牌形象。但这也反映出新主流电影在塑造国家品牌时存在的定位不清晰、品牌元素选择不当等问题。对此,新主流电影在创作时应当明确国家品牌定位、挖掘国家品牌元素、提升国家品牌意识并转变创作方式,使新主流电影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奇葩之一,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味,已成为华语电影频繁采用的创作元素.本文从民族文化传播、产业壮大、艺术创作等方面,阐释了“武术”在华语电影文化建构与传播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弋婧 《新闻前哨》2023,(2):44-45
本文通过分析国产低成本艺术电影的传播困境,提出针对性的传播对策,旨在提高低成本艺术电影的市场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电影史研究的唯杰作传统,已经习惯于把文革电影看作是破坏的时期、倒退的时期、黑暗的时期。然而,传播学视角所关注的却不是电影在艺术上的惨痛教训和发展上的种种恶果,而是电影传播独特的现象和问题。文革电影构成中国电影传播一个奇观的时代。它从早期对十七年电影的禁止传播到样板戏电影的独占银幕,再到后期观众对阴谋电影的错位反应,都在表明电影作为传播媒介的特性。因此,它和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一样,也具有社会公共领域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徐春玲 《新闻界》2012,(1):54-56
电影作为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是跨国传播潜力最丰富也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该立足本国文化基础,尊重电影传播规律,柔性塑造国家形象.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增强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责任感,找到中国电影准确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