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电视大学在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专业建设。把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加强学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专业和师资水平;寻找、积累远程开放教育专业特色;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教学指导;根据社会需求,深化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专业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单元、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平台,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引领专业建设的专业带头人,在高职教育提高质量中的作用更为关键。作者从高职院校专业分析着手,对专业带头入的目标定位、发展要求及保障条件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以专业带头人推动专业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结合我国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提出应按五个方向进行革新:①针对信息社会大学生知识结构,加强综合工程学基础的课程建设;②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促使科学教育与人教育整合;③革新实验课内容,夯实创造性能力培养基础;④专业课程模块化;⑤构建课程国际合作体系,实现课程内容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环境教育使命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环境教育经历了从单纯的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渗透式课程到独立式课程、从绿色课程到绿色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肩负环境教育使命的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着以下新的目标:一是满足为中学独立式环境教育培养专门师资的需要;二是为满足大学环境素质教育和中学渗透式环境教育需要积极建构绿色校选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加强围绕绿色课程改革和绿色科研厦其实践的地理科学重点专业建设,推动绿色大学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的实践,讨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明确目标定位,立足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方向;搞好双专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整合优化,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高职教材的编写;从学历层次、“双师型”、兼职教师三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突出高职特色,加大实践环节建设力度,注重产学合作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放在了战略性重要位置。重点大学办高职要紧跟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艺术教育专业是根据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职业岗位的结构调整设置的.应当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普及大众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论述了高校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化素质教育,首先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专业教育与化素质教育的关系;思想道德教育与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化素质教育与科专业建设的关系。其次要做好三个转变。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体制的转变;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与管理上既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区别于高专教育,要依据国家社会职业分类与行业标准、区域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区域教育程度与教育资源以及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等因素设置、调整、改造与建设专业,并体现专业柔性、灵活性、规范性、相互衔接性等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该首先根据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五点希望概括了大学生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之后,着重论述了大学生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实施“通才”与“专才”整合的教育模式,强调加强通识教育,增强人格陶冶;二是人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要求在人与科学的相互协调和互补中促进人与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不断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与创新学习的结合,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实现自主独立的的探究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见识的增长;认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课外阅读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并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育的高品位;坚持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坚持教师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实施背景下,作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要依托的研习类课程建设成为考察的重点。教育研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研习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桥梁,提高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素养生成,助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对标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提升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研习类课程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更新研习类课程建设理念;以课程产出为导向,科学研制研习类课程方案;以评价改革为动力,持续提升研习类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应该用高等教育的视野进行研究;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目标的新专业,其专业特征-是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二是具有很大的学科综合性;相比较而言,使用“初等教育”代替“小学教育”作为其专业名称,更加科学规范,也有利于与国际教育接轨;这一专业的培养模式可设计为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和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具有四个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辉 《教育与职业》2005,(18):18-20
数学教师要适应数学教育的改革,在工作中首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对教学方法实行创新,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使自己不断成长,真正走出一条专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业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各项改革的核心,是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应主动、灵活地适应产业、行业建设、科技进步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普通高等学校的优化,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实行弹性学制和多证书教育;构建高职教育的立交桥,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周丹 《教学与管理》2005,(12):17-18
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认识与理念,即承认班主任是教育内部特殊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专门的素养,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养;班主任专业化也是一种过程,在群体层面上,指班主任工作获得一定的专业地位、专业权利、专业资格体制与学术地位的过程;在个体层面上,指个人逐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要求,不断走向专业成熟的持续过程。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首先要厘清班主任专业化的特性,惟有如此,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才能有明确的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关注小学生认知上的具体性、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小学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小学教学实践的技能性。但现实中存在教育实践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高校与小学合作不紧密、对教育实践课程指导不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师技能训练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构建科学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双赢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念、加强管理环节、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就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搞好新专业的设置、重点专业的建设,规范专业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介绍了有关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类型、多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将长期存在。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确定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提高办学效率;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方向,是我国近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面向新世纪对高职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急需科学、合理、配套的政策支持,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坚定服务方向,专业设置要突出职业对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生存教育;培育模式上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尽快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投入、实回报;在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确立高等职业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规格、要求、培养模式,在外部支持,内部理顺的基础上,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兴的富有特定价值定位的专业,凝练并打造专业特色是小学教育专业取得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阐述对专业特色的理解,在专业建设的理念、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等方面深入科学的分析和凝练了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并理性地提出通过关注其生源质量、重视专业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