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其内含价值判断的因子已为绝大多数学者一致认可。这种价值判断,在司法领域中,不仅表现在法律规范的选择上,而且还体现在案件事实确定的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将目光不断的流转往返于事实和规范之间,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主体价值判断的任意性对于"同样情形同样处理"的形式正义的破坏,我们需要为每一个结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提供论证,从而限制了价值判断的影响。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以普遍实践规则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的程序性法律论证理论,从而将法官的主观价值压制到了最低,最大化实现了价值判断的客观化。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对主观权利理论进行了民法学说和理性法理论的分析,揭示了主观权利理论与客观法之间的矛盾。他对现代自由主义法律范式和福利国家法律范式进行了权利理论反思,指出两者在权利实现问题上的分歧。哈贝马斯采用商谈理论对权利、法律及其关系进行了理性重构,提出用一种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化解权利与法律之间的矛盾。哈贝马斯建构了权利与法律关系理论的商谈范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为法律事实的正当化提供新的视角,指出客观性概念无法成为法律事实正当化的理论基础。认为在法律事实形成过程中存在法律论证理论适用的条件,主张通过逻辑、修辞、对话三种论证进路的综合运用,为法律事实形成的正当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法律论证的充分性问题时下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人们对法律论证是否存在充分性,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法律论证是充分的还存在较大争议。研究表明,法律论证的充分性是存在的,并且是可判定的。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关注了复杂社会中的法律合法性问题,形成了商谈论的现代性法律话语。他认为随着传统社会向后传统社会的不断演化,欧洲社会不断法律化以适应复杂社会的功能需要。法律作为制度之法又作为媒介之法,在现代社会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的有效性由此表现为合法性与合法律性两个方面。自由主义法律范式和共和主义法律范式为代表的法律范式无法有效解决法律合法性问题。哈贝马斯基于复杂性社会中人们对法律规范性期待和法律范式在解释法律合法性问题上存在的理论不足,提出了一种程序主义商谈法律范式。哈贝马斯的法律话语可以视为商谈理论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从这个意义上看,他的法律话语可视为其现代性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法律论证问题已经受到广泛的理论关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几乎所有界定都有将法律论证与作为一个系统的法律方法等同之倾向。这种界定倾向当然不合理,因为法律论证仅仅是诸多法律方法之一种。以系统论视角来对法律论证进行界定也许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倾向。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欲恰切地界定系统中的某种成分,就必须将它还原到系统中,从它与作为整体的系统本身以及系统的其他成分之互动关系的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公平和正义是法治的生命。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为了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人们要求法官对其判决必须给予充分的论证。因此,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的修辞论证直到今天的法律论证也由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今,法律论证已在法庭审判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法律论证始祖的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今天研究法律论证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交往的基本内涵: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交往发展的结果必定是世界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将其交往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阐释了交往对于发展和保存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民族发展和融合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哈贝马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可以丰富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法律论证:概念架构与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论证是法律交涉活动的主体在法律交互活动中运用法律理由并通过一定的证明方式对论证客体的合法性、合理性证明。法律解释为法律论证提供前提性条件,法律推理则与法律论证构成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法律论证作为一种实践理性活动,具有目的性、合理性、实践性、形式化和限制性等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该理论因其创造性和系统性,在哲学界和社会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贝马斯的晚期资表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本质以及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认为科技的意识形态性表现在它对否定性的消除,对肯定性的确立。科技提供了新的控制形式,使得政治领域没有反对派,文化中的超越性因素化解,话语领域封闭,从而作为新的意识形态维护着发达工业社会的统治。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传统意识形态的解体呼唤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科技作为意识形态应运而生。技术统治的意识比以前的传统意识形态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无法抗拒。  相似文献   

12.
主述位理论一直以来是许多语言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探讨了议论性语篇中主述位结构的功能特点,也展示了主述位理论对这类语篇的解释力。在文章中同时运用了语料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议论性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法律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能彰显其应用性品格。反思自身的研究创作历程,认识到具有问题意识,在此指引下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获取经验材料,并发挥实践理性能力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归纳出理论,然后尝试运用此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写出真文章。问题意识确立后,进而采用一定的路径方法实现问题目标的解答。通过对法律论证理论的考察,能在某种程度上印证实际问题意识对法学研究的建构性意义,而且可审视达致当事人接受裁决结论的法律方法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4.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病症。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二是承认和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三是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哈贝马斯的理论对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15.
类=规律。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结合群有两种类型:独立结合型,演绎论证强度决定了结合群的论证强度,其论证强度为演绎;连锁结合型,归纳论证强度决定了结合群的论证强度,其论证强度为归纳。简单枚举归纳反驳,从推理形式上看,它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结合,但因其是连锁结合型,从论证强度看仍是归纳,故称它为归纳反驳,仍是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其重要原因:一是主体性哲学自身存在问题,二是主体间性哲学有可能为主体性哲学无法解决的现代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主体间性哲学经由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布伯的阐发,已经取得了较为深入的发展。如今,主体间性哲学已经成为了理解和解决当今时代问题的重要哲学基础,因而对于主体间性哲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将主体间性作为他交往理性和商谈理论的前提,形成了他的主体间性思想。齐泽克则认为主体在象征性认同之前必然要借助于主体间性,否则主体的象征性认同就是不可能的。同时,齐泽克通过论证自我意识具有双重化特征,而将自我意识的双重化视为主体间性的基础。因而,齐泽克的主体性是建立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之上。综合来看,由于融入了精神分析的内容,在对主体间性的基础研究方面,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齐泽克比哈贝马斯走得更远,也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通过对生活世界理性化过程的讨论指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危机。传统社会生活世界所具有的知识和信念在现代社会失去了作用,这导致人们进行沟通行动时,在有效性和事实性之间产生了张力。哈氏通过分析法律的有效性和事实性,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理性沟通找到一条解释之策略,以法律作为沟通的媒介重新融合了规范秩序的有效性和事实性。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观进行了阐述.马克思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哈贝马斯的"交往"观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观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还能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社会实践赋予交往行为特性,物质交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