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忽视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差异,与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有效地支撑卓越教师培养,亟须重构。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在课程调研基础上,梳理分析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建设与实施现状,明确了课程重构的基本原则,并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维度阐述了课程重构的设想,旨在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有效地支撑卓越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类型、内容和实施方面,高师院校与普通中小学之间普遍存在四个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对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合理调整高师院校内部的部分系科、对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管理,开放课堂教学、以能力为本,改革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实施、中小学参与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面向基础教育的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西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使大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使师范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实习.同时,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瑞士中小学教师教育机制,课程设置特点,师范生培养标准、招生、职业定位、评价和实习制度以及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做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所有研究发现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中等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现阶段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要求,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和具体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通过改革师范生课程体系,实施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技能培养;抓好教学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来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旁观式与浸入式是师范生专业技能教学的两大经典范式,基于仿真课堂实践的教师技能教学范式介乎其间,兼容了二者的优点.仿真课堂实践是借助三大模拟,即情境模拟、角色模拟与教学模拟来复制中小学课堂全景、全程,以此培养师范生应变性教学技能的一种新思路.实践育师、全身卷入、情境体验、智慧催生是仿真课堂实践内蕴的科学理念.基于仿真课堂实践的教师专业技能教学在操作上应该采取“四环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新师范”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师范生课程建设不断革新,正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切实需求不断靠近。目前,绘本教学正被广泛引入中小学课堂,中小学一线教师使用绘本教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教学趋势,但由于绘本教学属于新生事物,大多数在校师范生没有接触过绘本教学,甚至没有接触过绘本,由此导致了师范生培养“供需不对称”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将绘本作为师范生培养的教学素材引入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可以使师范生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学奠定更全面的教学基本功,也使得师范生提前把握更真实、前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最新的教学动态和教学形式形成更全面、真实、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7,(5):83-86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以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为平台,建立"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指导与管理团队。从理论上,大学教师教育者、中小学指导教师、各级中小学教研员指导教师、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相关管理者,专业背景各异,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通过建设合理结构,建立聘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完善培训机制,成立教育见习与实习督导小组,探索考核激励机制等举措,协同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所需,未来教师-师范生的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加强师范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素质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模式。师范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师范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兴趣,锻炼创新能力,发展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师范教育一直受到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困扰.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新模式的出现,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中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师培养途径.文章提出要建立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在合作基础上使师范教育课程一体化,师范生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一体化等观点,从而探索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教学凸现出我国教学研究的时代追求,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促进了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返璞归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表现于预期、操作和反审三大系统的相互支持;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在于强调了教与学的匹配关系、已有经验的工具性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培育具有主体性教学的意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教师,是其有效运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头脑中的缄默教育知识支配和引导其教育行为。获得和拥有丰富的缄默知识有助于师范生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的职前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倡导合作、体验的学习方式,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是师范生形成和获得缄默知识,得以不断成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强化师范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师院校探索的课题。"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既是"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进一步创新,也是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探索。该模式实践了顶岗实习支教"二次置换"的设想,进一步密切高师院校与城区、农村中小学之间的关系,有效实现高师院校、城区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梁玉珍 《文教资料》2013,(30):94-95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解读、意义,以及对师范生的要求,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等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师范生的要求,并提出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反思性教学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本文结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以及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施的现状,主要阐述了反思性教学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着重分析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践模式及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成功地探索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s,以下简称“PDS”)实践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PDS的实践模式1.PDS实践模式简介PDS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一起从事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正学校。建设PDS的大学与中小学等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彼此的职责和义务。大学负责向共同合作的中小学派遣指导教师和师范生,开放必要的教育资源。中小学负责向大学的师范生提供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经历了由“旧三级”向“新三级”的大幅度转型,转型期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卓越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奠定了政策及实践基础.但是,面向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我国在师范生的招生与学制、优质中小学协同培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等方面仍存在政策瓶颈.突破这些政策瓶颈是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优先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本文结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以及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施的现状,主要阐述了反思性教学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着重分析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其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暴露出师范生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说课、多媒体运用等方面技能存在许多不足。从中得到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优化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提升师范生现代教育理论水平;重视教育实践课程,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有针对性训练;加强高师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与地方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广泛开展说课活动,加强说课的理论与实践;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的联系,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