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居民文化消费与安徽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安徽省居民文化消费的特点,认为影响安徽省居民文化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安徽省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有限;安徽文化产品生产相对不足;政府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和居民文化消费的意识不够强烈。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安徽省应当大力发展演出市场;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链;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挖掘文化产业的"亮点"来加快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我国自2000年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以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文化工业"的划分日益明晰,文化产业的特征得到确认,文化的产业化步伐加快。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密不可分,不仅是文化产业的目的所在,而且具有很强的转移、创新、产业链、投资和拉动内需等效应。深入研究文化消费的产业效应,对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消费状况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文化消费需求,并对抚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广多 《学周刊C版》2014,(2):232-232
文化消费状况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文化消费需求,并对抚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与现代性问题有直接关联。变动不居的现代性是由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导致的。在现代性语境下。生产内涵从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经济环节的中心也从生产转变为消费,是与经济格局从生产中心转移为消费中心相一致的。由现代性主宰的现代社会树立了文化消费的核心地位,文化消费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形态。文化消费的实质是符号消费。在现代性语境下,人们的生产逐渐由消费所引导,人们的消费也从物质商品的消费演变到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也从审美的消费转移到符号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文化的产业化以及消费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虽然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但总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是良好的。文化消费的这种发展现状就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本文从文化消费现状、特点和市场开发前最、存在问题进行理论探析,旨在为建立良性循环的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提供理论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居民的视角出发,对“广东城乡居民公共文化消费”的2289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居民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公共文化消费环境等方面不仅存在普遍消费特性,而且受制于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与完善程度以及政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这为扩大公共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乐活主义的研究,大都局限于物质消费领域,而对精神消费领域则探讨不多.因此,本文基于乐活理念,探析网络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以推动网络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藉以开拓乐活主义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大省,在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实现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实现文化立省需要解决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人才相对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偏低等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政治、心理和文化现象。由于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和族群的消费习惯和特点。客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其独特的语言、民情、风俗和文化等背景,孕育出其独特的消费行为和文化。利用丰富独特的客家传统消费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产业元素发展文化产业是客家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河南要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借鉴国内先进省份经验,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实现资本和项目的有效对接;扩大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实施文化消费补贴,拓展文化产业市场空间,完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文化发展正处于重要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众文化和消费心理等因素息息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角度有很深刻的联系。国内对于大众文化消费心理和艺术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还不具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文化经济类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多见。结合艺术产业分析和研究大众消费心理的理论和论文还太少,还需要专家和学者进一步补充和思考。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足,已经逐渐引起了学者的重视,笔者认为应该换一种一种角度思考艺术产业发展中的隐形或者潜在的因素,为艺术市场的市场营销提供新的艺术思路和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远未进入所谓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文化经济阶段.在当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文化",纯粹的"消费".经济、生产仍然是第一性的.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关键词"的"消费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消费形式.在全球化"消费文化"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殖民化陷阱,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4.
胡惠林 《上海教育》2011,(22):42-43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之快、全民参与度之高和政府重视程度之高,均为历史所罕见。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形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多样性的同时,积极助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正在成为当下中国文化政策的主要取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其所通过的《决定》,不仅把这一政策体系化、系统化和目标化,  相似文献   

15.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图象化和景观化是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按照当代审美活动的特点来正确对待公众文化消费的欲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文艺产业良性发展。文艺消费对文艺生产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文艺样式的层面。现代文艺消费模式所制约的不仅是文艺生产的内容,而且是文艺生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发展打破了媒体间的传播界限,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也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文化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明显滞后行业发展,存在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紧缺等问题。媒介融合环境下,“文化消费心理学”亟需从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在当今社会占有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文章通过美学的视野试图分析其现状:为了消费背景介绍和文化产品吸引力在何处,以及对现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众是都市中的平均存在或者说常人,其庞杂性和无个性的特征导致文化在现代大众那里退化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化的显著标志是技术对艺术的根本性置换。大众的文化消费使以机械复制为特征的非韵味艺术取代了以韵味为标志的传统艺术。当今的人文知识分子应在来势汹汹的大众文化消费中保持清醒。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和预判,以新的视域方向观察和研究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新领域。文化相关政策宏观定调并指引了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定位,协同新媒体时代发展,引领各行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以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为例,以“文化+”撬动文化经济新态势,带动文化产业综合转型。明晰新媒体时代对文化消费、文化品质的新需求,不断彰显特色,探索新媒体时代吉林省文化产业新路径,更好地实现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般认为,体现当代消费社会本质特征的消费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消费文化连同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一道揭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新本质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