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其中 ,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就是一个争议颇多而又事关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对一些有传统工科背景的重点高校放弃“工程师的摇篮”这一美誉深表遗憾和忧虑 ,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将对我国工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进而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为此 ,本刊特辟专栏 ,邀请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科技界的部分知名专家 ,就此展开笔谈。从此次发表的几篇文章看 ,专家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工科专业应当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虽然意见大体一致 ,但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现代工程师是否应当成为主要的培养目标 ,乃至何谓现代工程师 ,专家们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 ,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也足以说明 ,就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展开讨论 ,也许并不是一个明知故问的多余之举。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就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其中 ,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就是一个争议颇多而又事关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对一些有传统工科背景的重点高校放弃“工程师的摇篮”这一美誉深表遗憾和忧虑 ,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将对我国工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进而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为此 ,本刊特辟专栏 ,邀请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科技界的部分知名专家 ,就此展开笔谈。从此次发表的几篇文章看 ,专家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工科专业应当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虽然意见大体一致 ,但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现代工程师是否应当成为主要的培养目标 ,乃至何谓现代工程师 ,专家们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 ,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也足以说明 ,就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展开讨论 ,也许并不是一个明知故问的多余之举。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就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3.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方面位列世界前茅,主要路径为设置跨学科学位、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及调整学科专业方向。其保障机制为实施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的战略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多种形式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专门的跨学科教育组织机构,搭建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这对我国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大学是自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主阵地,加强研究型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交汇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三角地区非部属研究型大学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科研初期稳定性支持难以保证、自由式探索很难形成持续突破“、挤出效应”与“虹吸效应”并存等困难和挑战。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团队支持、平台聚势、制度赋能、生态活化等,一定程度破解了难题,但形成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还需要在加强研究型大学体系建设、推进一体化科创体系建设以及建立健全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大学与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临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研究型大学担负着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在人才培养上所具有的优势,并提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在后工业化的当代社会中处于轴心的地位。它领导着社会潮流 ,指引着科学发展的方向。研究型大学处在一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结构的顶端 ,培养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和管理人才。超越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应当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其中 ,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就是一个争议颇多而又事关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对一些有传统工科背景的重点高校放弃“工程师的摇篮”这一美誉深表遗憾和忧虑 ,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将对我国工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进而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为此 ,本刊特辟专栏 ,邀请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科技界的部分知名专家 ,就此展开笔谈。从此次发表的几篇文章看 ,专家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工科专业应当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虽然意见大体一致 ,但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现代工程师是否应当成为主要的培养目标 ,乃至何谓现代工程师 ,专家们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 ,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也足以说明 ,就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展开讨论 ,也许并不是一个明知故问的多余之举。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就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程师:研究型大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其中 ,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就是一个争议颇多而又事关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对一些有传统工科背景的重点高校放弃“工程师的摇篮”这一美誉深表遗憾和忧虑 ,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将对我国工程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进而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为此 ,本刊特辟专栏 ,邀请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科技界的部分知名专家 ,就此展开笔谈。从此次发表的几篇文章看 ,专家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工科专业应当培养高级工程人才虽然意见大体一致 ,但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人才、现代工程师是否应当成为主要的培养目标 ,乃至何谓现代工程师 ,专家们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 ,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也足以说明 ,就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展开讨论 ,也许并不是一个明知故问的多余之举。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就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社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决定了我国的高校必然要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而要建立和发展研究型大学,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研究生管理体系,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此,本文重点探究了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探寻双方培养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几点的建议:(1)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凸显能力、方法的训练;(3)构筑"宽、深"复合的知识结构;(4)重视指导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人才是目前高校的根本任务,然而教育思想及观念的滞后,师资缺乏及结构的不合理,学校个性及学生个性发展的局限性,教育投资的缺乏及教学管理的不完善等等,都制约着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集合,是支撑高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技能、能力的组合。高校应从战略展望开始,围绕将来要实现的价值所在,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从战略规划、要素能力的获取与整合、资产建设等方面进行培育,定期进行评价并及时对培育措施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并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母语教学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思路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的改革,加强母语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识水平与运用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全面素质培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摭谈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一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从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调查情况出发,以省属本科高校福建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提出构建"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和"三层次四领域"知识体系。提倡将计算思维、信息素养等理念植入计算机教育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改进,以培养和提升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举措。文章分析了卓越工程师基本素质,对本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进行定位,提出本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应注意的几个环节,如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学生、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并给出本科院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例,以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文章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肯定了我国工程教育界已成功开展的大工程学科专业设置、本科生参加科研、本—硕连读以及远程工程教育的探索,指出,我国的各类工科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的工科院系都要致力于校企合作,在国际化背景下培养适合中国工业实际、满足21世纪需要的优秀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在长期探索和30余年来培养专业学位人才实践的基础上,以“开放式”办学理念、“分类培养”教育理念,以及“重实践 提素养”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学校通过“中心制”运行管理、“项目制”培养模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汇聚校内外资源,围绕培养目标和定位重塑课程体系、强化能力拓展、提升职业素养,促进研究生分类培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学校正在推进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形成具有“质量保障、科学评价、特色发展、卓越贡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校新媒体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校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包括基于"大工程"概念的课程体系建设,"课堂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的"四重螺旋上升"模式的实践实训体系构建,以及虚实结合的多层次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环境中,信息素养成为高校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信息素养的特点入手,得出了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参考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中层干部和谐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中层干部和谐意识培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层干部应从公仆、公正、大局、民主、宽容等意识入手,培育和谐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