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是近年来由著名学者、文学史专家杨义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的反思和探索,也是中国文学研究界对“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的重新梳理和认知,以及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文学研究者面对世纪之初“全球化”潮流的沉着、睿  相似文献   

2.
孙强 《兰台世界》2012,(1):32-33
中国的民间商会兴起于20世纪初,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动的产物,而且在很大意义上也映射着近代中国变动的历史足迹。自20世纪80年代始,近代商会研究——尤其是近代地域性商会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截至目前,这一研究主要以苏州、上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翻译文学的衍生,较之自然科学翻译和社会科学翻译,可谓是姗姗来迟。尽管这是一束“迟开的玫瑰”,但其来势之迅猛,数量之空前,局面之繁荣,影响之深远,不能不叫人刮目相看。遗憾的是,曾给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功不可没的近代翻译文学,多年来却乏人对其进行系统和专门的研究,此类的专著也非常少,使这门与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比较文学史及中国翻译史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可以想见,当我们读到郭延礼先生的专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时…  相似文献   

4.
吴奔星先生(1913~2004)是我国现代诗人、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茅盾小说讲话》,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茅盾研究著作,这部研究著作出版后,使茅盾研究在高等学校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因为出书的关系,从50年代末开始,我就同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有过交往,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新时期以来,我们又同上海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图书馆诞生期间的第一次“西学潮”及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期间的第二次“西学潮”,并对这两次“西学潮”进行反思,提出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在学习西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洋 《兰台世界》2014,(6):125-126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和进步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近代进步的文学家和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和进步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近代进步的文学家和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初,罗素来华讲演9个月,这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罗素的思想与方法对中国图书馆的影响还是一个空白。中国图书馆界以刘国钧为代表,在罗素来华之前就已开始介绍和研究罗素的学术思想,他翻译罗素的专著,译介罗素思想,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说罗素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体系的形成亦产生了较大影响。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初和四十年代,日本人编纂了两套中国的地方志书,名之为<支那省别全志>和<新修支那省别全志>,为绝无仅有的由外国人修撰的中国志书.由于运用近代科学调查方法所得,其体例、方法令人耳目一新,材料真实可靠,开中国方志先例,可谓第-部中国新式方志,是近代中国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其中的甘肃卷对研究近代中国西部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中国报纸上广泛报道过一个热门事件,人称“中国茶花女服毒案”。事件的主人公黄白英曾经与现代剧作家田汉相识,田汉给她写过一封题为《给一个“茶花女”的信》的信件,劝她不要仅仅学茶花女表面上的放浪形骸,而没能理解茶花女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田汉的这封信在现代文学史上时常被视为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在近代中国产生影响的例证。然而黄白英实际上并未读过《茶花女》,她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茶花女”,大抵是南国社成员万籁天给她取的名号。虽然如此,这一民国初年的社会热点折射出《茶花女》在近代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常人说“十年磨一剑”,我这个笨人的这把“剑” (《中国美学之旅》)可整整磨了二十年。 写这本书,缘起于最初自己想读这类书。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出版,别人不知怎样,对于我这个毕业不久的大学文科生,却不啻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来,兴冲冲地当然也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紧接着,就是想找一本 《中国美学史》读读。寻来找去,我才知道,当时只有《中国文学史》,根本就没有中国美学史之类的书籍。“文革”期间,我又偷偷读了一遍《西方美学史》,仍然是似懂非懂的,但阅读《中国美学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起自中国近代20世纪20年代的"要素说",在50年代由刘国钧先生进一步总结概括出了"五要素"说,在随后的20世纪后期,要素说在中国图书馆学界受到冷落,但是却在国外和中国其他领域得到发展。在90年代末由徐引篪、霍国庆对其创新而成为中国图书馆学领域中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21世纪初,"要素"的研究方法已被用来对图书馆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学史的编撰 ,兴起于 2 0世纪中叶。其主要特点有二 :一是在空间上 ,选择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学史作为研究对象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二是在时间上 ,涵纳该地区自古迄今的文学家与文学作品 ,全面、系统地描述地方文学发展演化的复杂历程 ,探讨其内在规律 ,对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用作出恰当的价值评判。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先后有多个地区的文学史专著出版 ,如 :《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江苏新文学史》、《江西文学史》、《河南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福建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史》等…  相似文献   

15.
关威 《历史档案》2002,(3):90-96
在中国近代史中 ,为了反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 ,同时也进行了谋求社会近代化的努力。本文对教育救国思潮与近代社会变迁问题谈些看法 ,以求指正。一184 0年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进入剧烈变革的时期。当时 ,极少数人士头脑比较清醒 ,思想比较敏锐 ,察觉到封建制度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提出了“经世致用”、“睁眼看世界”的主张 ,成为近代最早的启蒙者。林则徐、魏源、徐继是杰出的代表。19世纪 6 0年代初 ,经历了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强…  相似文献   

16.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西方人文运动怀腹中诞生的神话学,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即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中外文明大交汇)中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人类学、神话学的激活与启示下,中国的神话意识开始苏醒,先驱们在本土进行了神话初探并建立了中国神话学。中国神话学的诞生历程,是近代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曲折走向新生的一个缩影。一个多世纪以来,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二十世纪20年代初,茅盾为该主题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新变,"中西"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文明关系。随着这一世界文化格局的新变,"中希神话比较研究"随之成为中国神话学的"显学",从而使该主题的研究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19.
韩国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韩国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很大影响,韩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观念轻视戏曲小说,因而戏曲在过去的韩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更谈不上对戏曲的研究。对戏曲小说的重视是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更是迟至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60年代初,金学生先生着手从事中国戏曲的研究,揭开了序幕,当时从事这一工作的只有寥寥数人。70年代末,随着韩国各大学校增设中文专业,中国文学的研究事业开始振兴,从事戏曲研究的人也不断增加,到了80年代,一批研究成果相继…  相似文献   

20.
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谁来装备中国》序艾丰程远是经济日报的著名记者之一,也是我国新闻界80年代后崛起的一位有影响的记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念研究生的时候,他是我低两班的同学──当然年纪比我轻得多。现在我们又都在经济日报工作,除了原有的同学关系,又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