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以“德”为性格核心的典型——薛宝钗。要完整、正确地理解、把握宝钗的性格及形象所蕴含的内在深意,就得牢牢地扣住这个“德”字。曹雪芹一开始就将这一点暗示于我们。他在宝钗的判词里写道:“可叹停机  相似文献   

2.
以花喻人是《红楼梦》塑造人物的一种艺术方法,清代《红楼梦》评点于此亦有关注,"牡丹"与"宝钗"就是其中之一。以"牡丹"喻指"宝钗",诸家评点一致认同,但于宝钗所掣牡丹签上的题字和诗句的阐释却持论不一。关于题字"艳冠群芳",或从才德,或从世人喜好,或从容貌、运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关于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或揭宝钗老练处无情,或责宝钗于宝玉无情,或评美刺宝钗,或示宝钗被弃,不一而足。无论是基于褒钗还是抑钗,这些观点丰富了《红楼梦》中"牡丹"喻指"宝钗"的内涵,且深刻地体现了同处封建时代的评者关于礼教道德、处事修养、生存策略等的传统儒家立场。  相似文献   

3.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伏脉千里的性格暗示,后四十回形象塑造的最终完成,以及宝玉宝钗唇枪舌剑的思想交锋三个方面论述了贾宝玉的最终归宿是“出家当了和尚”,而不是所谓的早期民主主义者的“出走”。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相似文献   

5.
人们读了《红楼梦》,有的喜欢黛玉的多愁善感,才华出众;有的喜欢袭人的温柔和顺,处事稳重;有的喜欢湘云的意气风发,争强好胜…… 我读《红楼梦》,则喜欢宝钗.我喜欢宝钗够聪明,懂得适者生存;我喜欢宝钗够成熟,懂得经世致用. 不喜欢宝钗的人,皆因她太聪明,一个人步步为营到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能恰如其分,这使旁人觉得恐惧.特别是在电视剧宝玉大婚一集中,黛玉命在旦夕,可宝钗却面带笑容,那笑容中还隐藏着几分得意,可想而知宝钗是何等自私.因此,宝钗城府深、心机重、冷血无情的形象深深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如影随形,黛玉在第三回中进了荣国府,宝钗后脚就跟来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偈语始终在矛盾与冲突中激荡着读者的心弦。宝钗深知对手的强大,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她使尽了手段。我们且看宝钗之三“借”。  相似文献   

7.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薛宝钗这个人物就争论不休。清代笔记里曾记载一个故事:有两个好朋友,在谈到薛宝钗时“一言不合,遂相龃龋,几挥老拳”,以至后来“两人誓不说‘红楼’”(邹弢《三借庐赘谭》卷十一),可见分歧之大。另外,姚燮在《红楼梦总评》中说:“宝钗奸险性兴,不让乃母”,而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却说:“或问:‘子之处宝钗也将如何?’曰‘妻之’。”时至今日,对宝钗的争论仍未罢休。但总的倾向是把宝钗骂得一无是处(尤其是五十年代的一些评论和文革中的评论)。我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作者原意、也不符合作品的客观情况的。  相似文献   

8.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落后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基本已定型。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探春的性格和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对比是《红楼梦》上下运用得较多的手法,或明或暗,或大或小。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的对比是历代红楼人关注的重点,研究也较为透彻。《红楼梦》的女性形象类型大致有二,一是恪守封建传统遵循礼教等级的女性,二是萌生反制思想追求个性自由的女性,黛玉与宝钗无疑是这"两种女性"对比的典型。因此,本文基于这"两种女性"的思维,力图对黛玉与宝钗的形象对比做出一些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清人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 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人所以写宝钗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这两段话揭示的是《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类型化问题。《红楼梦》善于刻划女性形象,而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等刻划得尤为生动。作者何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红楼梦》中“双真”形象的象征意蕴和膝胧美,阐明“双真”才是整个“《红楼梦》世界”的真正主宰者。  相似文献   

12.
清代“红楼戏”涉及晴雯形象塑造的共有7种,最重要的作者、作品有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万荣恩的《潇湘怨传奇》、朱凤森的《十二钗传奇》和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红楼戏”对晴雯形象的接受比较一致的是其情感基调,即“扬晴抑袭”,对晴雯抱有深深的同情。对晴雯形象的塑造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宝玉的深情、火暴的性格、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贾宝玉成了全书的最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浅析一下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形象中,女性无疑是最被看重的,故有“《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亦乃女性的赞歌”之说。《红楼梦》中女性是复杂的,既可爱、独立,又从众、自卑。在《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然而,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中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是,“把每一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林黛玉作为《红楼梦》这部“绝大悲剧”中的一名主要悲剧人物,寄寓着曹雪芹极为深沉博大的审美理想。为了把这一悲剧人物塑造得优美而动人,曹雪芹在众多人物形象中着意突出林黛玉形象,使得《红楼梦》这部奇书,既展示了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的“群芳斗妍”,又凸现林黛玉作为主人公的这朵奇葩冠绝群芳。可以说作者深得在人物关系中塑造人物的艺术真谛和使主要与次要人物相互映衬的艺术哲学。作者塑造林黛玉形象时构思之缜密,笔调之精美,连书中第一主角贾宝玉都因之逊色。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才有人得出这样一利虽不无偏颇,却也事出有因的论断:“此书专为灵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三大华诞分别指宝钗、凤姐、贾母之生辰.《红楼梦》在创作思路上呈现出“起用宝钗,盛用凤姐,终用贾母”的格局.文章分析了三大华诞格局的特点,指出三大华诞格局所呈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力的图式,乃是《红楼梦》所表现的“忆昔感今”审美情感模式本身特有的力的结构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所留下的三个不同足迹.  相似文献   

17.
侯少隽  周宁 《阅读与鉴赏》2007,(1):46-48,52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不仅充分描绘出了被毁灭女性惊艳四众的外形美,更展示了她们超乎常人的睿智、才气及神韵。她们是天地酝酿的精灵,但她们最终的毁灭无不让读者为她们流下“一把辛酸泪”,故而《红楼梦》所引起的悲剧效果亦是空前的。写出一批女儿的美好形象,唱一首女儿的颂歌,无疑是曹雪芹创作的一个重要愿望。于是,作者唱响了序曲。它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歌颂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尤其是歌颂湘云道:“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它在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许多典型形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反面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两面派的典型,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的典型。可是,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及其死党,在他们的反动笔记里,却把薛宝钗封为“正面人物”,欣  相似文献   

19.
古典小说、尤其是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是按照特定的构造模式进行的。陈维昭在《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模式》中指出,明清小说人物的塑造有三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作家感兴趣的是客体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着重描绘人生世相的种种情态,在人物塑造上追求“酷似”“毕肖”。《水浒传》里宋江等人的形象属于这一模式,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则使这种模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到了臻于完善的境地。另一种是,作家依据信仰、理想塑造人物,即所谓“传奇模式”,小说中的人物对外界的一  相似文献   

20.
【失误原文】我读《红楼梦》一考生从认识字起,我就抱着一本大字典啃《红楼梦》。爸爸深知,女孩儿家对《红楼梦》有种天生的迷恋,因而这本书成了惟一一本经爸爸许可,初中前就可看的“禁书”。小时候,还幻想着能有林妹妹那样的才情与灵秀,长大后,才知在爸爸疼妈妈爱、快乐单纯中生活的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林妹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美好的,遇到有人问我,金陵十二钗中最喜欢谁,我总是笑而不答,结果对方总会说“:你一定喜欢林黛玉。”是的,我一直喜欢林黛玉,甚至认为她是爱使小性子的美人。(黛玉之美,美在何处呢?也许是一种人性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