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晚清国学导读目录产生的原因及其编纂特点,总结了其在晚清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功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为加强舆论控制稳固统治而出台了系列有关新闻出版的法律。按这些律条的制定可将晚清的新闻出版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晚清政府企图通过立法的手段来行专制的目的,其对新闻出版的监控反呈现出某种更为严密强化的趋势,但在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冲击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斗争的影响下,清朝的新闻出版立法又表现出某些貌似开明的法制近代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着重对1851~1911年间晚清赋税结构演变的规律、特点及原因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并力求解决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课题中尚未具体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析晚清主流外交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国内、国际两种因素的制约,晚清主流外交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被动的演变过程,它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客观上也反映了近代中国险恶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保刚 《历史教学》2003,79(11):15-21
在近代中国,法治作为一种观念、制度被比较普遍地理解和接受,是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世纪70年代、从19世纪80年代至清末新政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清末建立法制社会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其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7.
正晚清和民国时期历史形势多变,事件、人物众多,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有相当影响,是现行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同时,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曲折多难,让人无奈,却也振奋人心,应该说不管是史实,还是情感价值教育,都是有相当撼动力的。遗憾的是教材虽多处涉及这一时期,但始终没有宏观的系统梳理,以至于具体到教学细节,教师蜻蜓点水,学生浅尝辄止,似乎都有点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鄂北的秘密社会也经历了由兴盛到分化、衰落、最终走向覆灭的过程。在各个阶段,中国社会的社会矛盾和主要任务不同,而秘密社会“反社会”的破坏性始终没变,使得他们的活动由具有一定积极、进步意义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转而走向反国家、反人民。可以说,正是秘密社会自身“反社会”的实质,决定了其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大多数以守巡道兼任海关监督,称关道。关道的职能主要是海关税收与办理通商口岸交涉事宜,但由于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发展,关道对海关的征税职能旁落,只拥有税收保管权和对常关的征税权。但另一方面,关道的通商交涉职能则得到强化。由于关道职能的发挥是在不平等条约的框架里进行的,又不能不受原有体制的限制和督抚的制约,因此,关道交涉职能运行中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对它的改革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就地筹款”是晚清重要的财政政策,它是在晚清财政困窘,中央集权衰弱,地方督抚权力扩大的局面下出现的.它的出现,虽然在一段时期内缓解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它是清朝中央集权进一步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各国开始了货币近代化的历程。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朝野人士就货币改革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近代化货币理论的认识从肤浅到渐趋完善,给后来中国政府的币制改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周谷平 《教育研究》2004,25(12):70-73
走向世界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晚清时期初出国门的知识人,以切身感受,记录了对西方教育的观察和考量。这些见闻尽管不免肤浅,甚或谬误,但为后人留下了认识异域教育的最初文本,在中西教育交流史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亦为中国教育尽快融入世界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实践范本。  相似文献   

13.
晚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随着国门洞开,大批外国人来华,他们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到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记叙和评析,从另一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我的异域形象。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上海女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流入上海的花鼓戏中的女性演员为近代上海最早的女伶。髦儿戏的出现促进了上海戏园发展,又出现了专门的女班戏园,女伶开始登上城市戏园舞台,并在不久实现男女同台合演。女伶在上海舞台的出现历经艰难,但由于适应了近代上海娱乐商业化趋势、满足了舞台对女性艺人的需求、顺应了妇女解放的潮流,因而女伶队伍日益扩大,社会影响逐步增强,并折射了近代上海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治小说作家多分布于社会经济文化发达且率先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闽粤、江浙和湖广三地。一方面,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又接受了西方进步思想文化的影响,自觉地肩负起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使命。从事政治活动是晚清政治小说家主要的社会存在方式,小说创作不过是他们从事政治活动的一种手段.但却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并对后世文学创作政治化倾向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清预备立宪期间,立宪派以变革政体为核心进行全面社会改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上鼓吹立宪政治,发起请愿活动.以促进早日召开国会;经济上积极提倡兴办实、世;文化上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促进地方自治,提倡文明风尚。立宪派的政治目标虽没有实现,但促进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新近出版的《晚清史研究》是郑剑顺先生奉献给史学界的一部力作。该著在理论胆识、学术创新、史料整合方面有独到见解。由于所引史料翔实,且在研究范式方面大胆创新,提出不少重要的学术观点,使该著显现出众多"学术火花"和"思想亮点"。  相似文献   

18.
典当业作为古老的金融行业,在清代中期发展至顶峰。然而到了晚清时期,典当业因战乱、税负增加和资金来源减少等原因而逐渐衰落。通过研究发现,晚清时期典当业由于深受社会依赖,在政府、官绅、百姓的强烈需求下逐渐复苏。这种复苏体现了典当业在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测候丛谈》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气象学的译著。通过分析译书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版本,梳理《测候丛谈》的内容和结构,详述了书中有关气象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其特色,指出《测候丛谈》在我国气象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晚清的科学小说创作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科学小说创作的起点。这一时期的科学小说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的特点,一方面在叙述层面上体现着现代性,譬如体现在短篇小说文体的兴盛、叙事视角的转变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审美体验上的现代性,它包括对科学态度上、还有对审美空间的超越。除此之外,小说在文本中热衷于新名词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