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一、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和谐狭义地讲,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因此,…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说少先队和校本课程的关系,那么我想说:它们是一对亲兄弟,或者说亲姐妹,因为它们是如此密切。从教育理念看,新课程提倡的教育理念也正是少先队的教育理念。从“雏鹰行动”到体验教育,少先队教育始终非常关注少年儿童健康和谐的发展,强调教育的主体性,并努力实现少先队教育的生活化、社会化。这与新课程提倡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让儿童回归生活、自然,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完全一致的。笔者认为,让少先队组织有效地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把新课程的一些新思考、新…  相似文献   

4.
“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它要求教育以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归依。现行的教育从理念到内容、从过程到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离人的和谐发展轨道的情况,亟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过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新课程观来认识课程实施,我们就会发现,它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强调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转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目标的多维整合,综合性学习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国外的一些学者从人的和谐发展观出发,强调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回归人的本性的一种教育,他们认为人类个体能力本身是和谐统一发展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进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历史就是其追求和实现自身本质,展示其主体性的过程.教育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一定社会阶段的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是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而个体自主与整体和谐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这在教育目的层面上看,要求的是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和谐统一.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始终存在并亟待解决的矛盾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要求与社会对人的功利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要尊重人性,回归童真世界;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教育评价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同时也面临被智能技术同质化的潜在风险。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评价规避同质化风险需要回归原点,回归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师教育评价对象个体独特性方面。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评价要回归教师教育评价对象个体独特性原点,就应采取回归情感、道德、哲学与审美、批判性与创造性、直观判断与创造性等教师教育评价对象独特性培养上,拉大教师教育评价与智能技术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规避被智能技术同质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课程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观表现为课程教育客体属性与学生或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教育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育必须消除心、用割裂,书、人对立,个体与社会偏执一端的错误观念。坚持心用一体,坚持读书与做人的统一,坚持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惟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其育人、树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课程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观表现为课程教育客体属性与学生或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教育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育必须消除心、用割裂,书、人对立,个体与社会偏执一端的错误观念。坚持心用一体,坚持读书与做人的统一,坚持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惟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其育人、树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从确立职业价值观的目标出发,立足职业道德,回答“做怎样的人”:强化职业认知,成为“合格职业人”;探求职业发展,培养“和谐职业人”。分析职业院校学生智能、思维结构类型,厘清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的特质,强调其对主体的重视,对个体职业生活体验的重视.对作为一种“内心”评判的重视,作为一种对“职业生活”理解的重视,从而创设可以激活学生体验的情境和活动。探讨在回归职业生活、回归内心体验情镜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坐标轴”的原点,生命是教育的起始。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就是让教育回归到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构建人的精神家园、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真正使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对象、教育基础都着眼于人的生命的发展和完善,让被传统教育弊端遮蔽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渝中区的区位优势和未来发展规划,给予渝中教育一个期望:提升教育品质、建设品位渝中。现在看来,大格局办大教育,渝中教育人提交的答卷令人满意。渝中区整体推进课程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三:一是课程建设需要科学的价值引领。课程价值观是课程建设从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的指南。渝中区课程建设,定位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这样  相似文献   

13.
高职医学教育必须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可持续性、完满性的发展,使他成为一个具备“完善能力”的人,也就是“医学技能人文生”。这需要开放性的语文课程来实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效用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这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更是医学生个体可持续和谐发展能力得到具备的必然,并在从个体的自然存在向社会存在的转化过程中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这正是我们教育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方向,据此,济宁市霍家街小学进行了“实施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  相似文献   

15.
全面育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坚持全面育人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无论是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还是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无论是从顺应教育发展规律,还是从坚守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良知出发,实施素质教育都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抉择。因此,我们的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局限于升学考试成绩、升学率或就业率上,而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很可能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很可能把正当合理的教育价值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潜在价值必将上升为教育的主导价值,而推动这一上升的使命历史性地降临到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身上。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和谐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本文以时间为序,系统论述了西方和谐教育思想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无疑是对历史上“和谐教育”思想的科学总结,他站在个体应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上阐述和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回应于知识繁荣的现代教育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旨归,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理想,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通过开展通识教育,可以培育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教学目标。不管是立德树人,还是核心素养,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对人的培养,都是从人的成长角度出发,对教育原点的回归,对教育本质的尊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核心地位,人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让他们成为具备独立人格、具有数学思维、懂得数学文化的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向幸福出发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追求幸福的本质,因此是回归人性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幸福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来关注个体的自然生命、通过创设创新性的教育环境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命、通过营造对话的课堂来增强个体的幸福体验和能力。这些着力点使教育回归人性,实现教育向幸福出发并使学生幸福与学校幸福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的道德认知从他律教育,培养、发展、完善为个体自律,是班级道德教育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学校德育现状出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并如何渗透行为自律教育展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