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是要求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促使人们不断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失去了自尊心,人就好像是树苗失去树叶一样,得不到营养,会逐渐地枯萎及至死去。因此,自尊心的培养对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自尊心一旦形成,无论是强还是弱,往往难以轻易改变。自尊心太弱的人,容易否定自己、轻视自己、不尊重自己。因此,自尊心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呢?  相似文献   

3.
佚名 《教师博览》2009,(12):54-55
一、理性分析教师的压力源,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对化 教师的职业使命固然神圣,但是教师是人不是神,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教师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失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会发生的。不能绝对化地认为,教师有心理困惑就是不正常。  相似文献   

4.
每个正常人都有自尊心,然而在人生发展的历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影响它会显现出不同的特征:或健隶,或畸形。 健康的自尊心是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尊重的情感。畸形的自尊心有两种:极左和极右的自尊心。前者是一种抛开群体,对自我名声、荣誉、地位过份追求的心理。后者是一种勿视社会责任感,轻视自我评价的自卑自贱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嫉妒,是指因他人优于自己或可能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憎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具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时时处处寻找机会,不择手段地去给别人的成功制造各种麻烦和障碍,或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伎俩诋毁他人的成就,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及性心理发展正趋激烈的时期,由于性知识的匮乏、性观念的混乱以及性教育的滞后等因素,会导致一系列性心理困扰和性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目前的性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高校还必须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开展对大学生的性心理辅导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与成才,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陛心理辅导的特征,并就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性心理辅导工作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徐静 《考试周刊》2014,(92):170-170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一个健康成长、身心健康的人必须有自尊心,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尊心只有成年人才有,小学儿童不具备自尊心或自尊心不强等,因此在小学儿童心理教育工作当中,一直存在工作开展不到位或工作开展不深入的问题,对于小学儿童自尊维护工作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导致小学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实践工作一直难有较大进展,而小学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9.
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民办高等学校的482名新生进行测量,探讨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弹性总表及个人能力与资源、与抚养者关系和对人文环境的认同与归属三个维度均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弹性能较好地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邓娟红 《山东教育》2008,(11):19-22
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实际的或知觉到的压力或突然遭遇危险情景时所做出的心理反应,它能使机体处于激活和唤起状态,以至使应变的整体反应能力提高。但是这些反应如果持续、高强度地发生,则会危及个人的身心健康、安全感、自尊心以及心情的安宁程度等。  相似文献   

11.
杜少军 《教书育人》2000,(17):38-38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迅速生长和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嫉妒心理。下面就什么是嫉妒心理?它在青少年中有哪些表现?如何消除嫉妒心理?这几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何谓嫉妒心理? 所谓嫉妒心理是指对他人优于自己,或是可能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担心、害怕或愤怒、憎恨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是一种十分有害的不良心理,既害人又害己。它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使人产生偏见,破坏人际关…  相似文献   

12.
心理社会适应性,又称心理适应能力或社会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心理社会适应性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一个人的成熟度。它与人的智力有关,但更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它反映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社会适应性强的人,在遇到各种复杂、困难、紧急、令人害怕或危险的情况时,仍能泰然处之,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原有能力,甚至超常发挥。而那些适应性差的人,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如考试、比赛、上台发言、重要活动等,就容易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表现失常。了解自己的心理社会适应性,有助于更好地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心理—道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形态,兼有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共同属性,其特质集中体现为融合性。在心理—道德教育大课程体系中,学科性心理—道德教育、活动性心理—道德教育、矫正性心理—道德教育、隐性心理—道德教育是基本的课程类型。心理—道德教育课程的建构需要从创生理论、探索模式和引领操作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需要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长期处于心理困惑、内心冲突的人是咨询首选对象;面对心理困难时,大学生倾向选择好友、父母进行求助,部分自己承受;对心理咨询师的首要要求是思想品德好,希望咨询室放松、安静、舒适、温馨;大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咨询内容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咨询师,且面谈咨询成为首选咨询方式;大部分人希望高校心理咨询免费,但认为测量和治疗可适当收费。研究初步结论认为,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与要求将为西北地区高校更优质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完善、形成的关键时期,自尊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和高级心理需要。因此,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自尊心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学生自尊心理发展现状的调查 所谓自尊心,是自我尊重并要求别人承认、保持自己人格和尊严的一种道德情感,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心理表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幼稚渐趋成熟的时  相似文献   

16.
心理弹性是与个体经历重大应激事件后复原相关的心理健康素质。通过对贵州省一乡村区域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心理弹性在性别、单亲与否等方面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男女性心理弹性在总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情绪控制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家庭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非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总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单亲家庭学生,且单亲家庭青少年的情绪控制和家庭支持平均值会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青少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逆境与顺境,心理状态的培养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弹性一词源于物理知识,在心理教育上,合理的运用弹性能够让人在逆境中积极面对,保持良好心态。本文基于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启示,旨在帮助心理弹性理论能够合理应用于现代化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康乐 《文教资料》2009,(25):152-153
面子是一个人上进的潜在动力,实质上是人们自尊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有着极为强烈的面子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充分认识和利用学生的面子心理,更好地发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给学生面子,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制力,完善人格,也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对,而不会被击跨.心理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所以,弹性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戏曲的文本传播与场上传播所派生的命题是案头之作与舞台之作。它们在差异和联系中互动,其联结点是观众心理学。观众心理是左右戏曲审美建构无形而巨大的抓手。研究戏曲美学必须加入观众心理这一维。中国观众的命运关怀心理、趣味性心理、观赏性心理、满足性心理等,规范和导引着戏曲的审美对象、方向、方式和形态。观众心理具有组合性、流变性、调控性等特征,它是一柄双刃剑,具有正负面价值;其反馈和制约、调节功能成为戏曲综合性审美机制及其诸种审美特征的重要基础,也形成了中国戏曲活力和情力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