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诗歌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无与伦比的.孔子对诗歌的作用有精确的论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说明诗歌是诗人对生活观察的高度凝聚,是几千年社会精神文化的精髓.它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诗歌是我们文化的精品,曾让多少人为之沉迷,喟叹不已.今人古人,浅唱低吟,走过了一辈又一辈,诗歌曾是这样的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刘春芳 《成才之路》2009,(29):35-35
诗歌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无与伦比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对诗的作用就有精确的论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说明诗歌是诗人对生活观察的高度凝聚。是几千年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精髓。它唤醒人对生活本身的思考,恢复曰益粗糙和冷漠的心灵对生活的感知。于是,诗歌教学便有了它特殊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许多教师课堂上忙于简单地解释字义、词义、句义。甚至翻译,生硬地点明修辞、挖掘典故,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本身又蕴涵着深厚的科学精神。诗歌的求善求美求真与科学的精神价值对人的塑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研究诗歌的题材、内容,分析作者创作态度和诗歌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理性的怀疑和宽容的激励精神,感悟诗人求真创新的科学品格,对培养和建构学生为真理献身的科学品质,不容或缺。  相似文献   

4.
杨海岭 《学语文》2012,(1):45-46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鉴赏古诗词。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很多学生对古诗歌却敬而畏之,鉴赏起来往往无从下手,思绪混乱,赏析的语言不伦不类。在感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方法:中考是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诗歌赏析?我们究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5.
蒲风的诗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不但内容上如实反映了客家农人的血泪心酸,语言、结构上也借鉴于客家山歌;同时,客家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其诗歌中也有突出表现。蒲风诗歌可以说是生动的客家文化民俗风情史,是世人认识、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的珍贵文本。  相似文献   

6.
走向消费时代的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心灵的消费品。走向消费时代的诗歌从轰动效应淡出,是由物品消耗的人走向商品消费的人的精神历程的诗化响应,也是诗歌自身的文本自觉,因而其前景是乐观的。诗歌走出时下“危机”的出路在于:整合80年代与90年代诗歌中关于“人”的话语资源,从精神索要和物质利益两方面整体把握社会转型期人的心灵律动,从而生成以诗歌精神为主的消费精神,引荐我们抵达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诗歌边缘化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消极而长期的影响。当代诗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重新定位,诗人们要从生命的本真出发,对诗歌进行认真的探索,以发挥诗歌在提升和坚守民族精神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段落是诗文的筋骨和脊梁。我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段落在诗歌中有着不同的称谓。我们应该认真地把握和理解,品味诗歌中段落文化的美。  相似文献   

9.
巾同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读诗赏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精神素养,而更直接的是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技巧。在此我谈谈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文小兵  阳慧 《阅读与鉴赏》2008,(1):22-22,2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的精神历程中始终流淌着一条诗歌的河,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乃至现代新诗。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熠熠生辉。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民族文化。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离不开对诗歌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诗书教化,自古而然。撑一支诗的长篙,向中国语文教育的青草更青处漫溯,由诗歌与语文的血缘,我们看到了诗歌与文化、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民族精神的血缘。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新古典主义诗歌,是对先锋探索诗歌,包括“前、后崛起诗派”的一个反驳。但它既不同于乡土诗,也不同于欧洲的新古典主义,是植根于中国本土上的,对古代文化精神的回响。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其始终未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一、丰富的中国诗歌文化 诗歌是运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被视为文学中最高最美的艺术,犹如音乐中的钢琴、舞蹈中的芭蕾、体育中的足球,是一种极为精致的艺术。我国是诗的国度,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诗歌这个艺术宝库一直散发着熠熠的光芒。《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思想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寄兴遥深、含蓄蕴藉的风貌起了重大作用。诗歌发展到了汉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这些乐府诗,风格各不相同。建安诗风慷慨悲壮,太康诗风缛丽繁富,南朝诗歌文词清丽、情致宛转,北朝诗歌则多豪放之声。到了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是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古代诗歌的教育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以现代美学体验的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学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营造出追求"真"、"善"、"美"的校园文化精神,传承古典诗歌美学的"人本"、"自然"和"和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精神是多方面的,大体分有两个方面,即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艺术精神,以艺术的无穷妙趣、玄妙之意为精神内涵,崇尚含蓄雅趣、古朴自然,追求飘逸神韵、飞动流畅的自然意趣之美。文化精神,以儒学的礼义节操、伦理道德为精神内涵,崇尚忠君爱国、忠义节烈,追求浩然正气、凛然气节的人格气节之美。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瀚墨精神。这里我们侧重要探讨的是书法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诗歌边缘化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消极而长期的影响;当代诗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如何重新定位以及诗歌在优化和坚守民族精神方面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一提到诗歌自然离不开乡愁,这类试题的出现,充分表明了命题者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珍视。本文以2005年各省市中考试题为例分类述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以加强诗歌教学对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美的教育,培养审美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诗歌抒发真性情,歌颂真善美,它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精神盛宴,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诗歌语言抽象,内容复杂,他们暂不具备这方面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伊斯兰教灵知(Irfan)中,人被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这种作用无疑在于他的精神,而非身体。精神的这一方面在东方诸文化(包括波斯文化)的核心与本质中是非常明显的。对一个传统的伊朗人来说,精神首先与神圣生命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他来说,文化是在宇宙和人那里表现神圣生命的一个显白的饲子,明确表现在他的文化中的所有方面,包括艺术、音乐、诗歌、散文、建筑、信仰。此外,按照伊朗圣贤的说法,精神与意义和富有意义之世界联系在一起。只有我们身上的精神才能理解事物的意义。神圣精神将意义赋予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