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创     
《青年记者》2008,(10):2
中国抗震救灾网开通;全国45家媒体发起“怀抱”行动;全球100多家中文媒体发收养地震孤儿倡议书;国内首家版权领域综合交易和服务大厅投入运营;《奥运2008火炬接力特刊》将落户各接力城市;  相似文献   

2.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对任何媒体来说都是一个巨大考验。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发生后.解放军报社旗下的中国军网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从4月20日至30日.共发布抗震救灾稿件7861篇.其中自采文字稿1046篇、图片676组(幅)、视频63条,推出“芦山大救援”大型网络专题、“子弟兵驰援芦山”视频专题、“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图片专题和“地震灾后防病防疫工作”知识性专题.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彰显了军队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地震,很快央视就开始“史上最长时问”新闻直播节目。在这档“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电话连线是使用最频繁的报道方式之一,贯穿节目始终。通过快速、全面、即时的电话连线,观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此次地震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电话连线在这次抗震救灾直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报道的顺利进行抢得了时间,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中宣部、广电总局和中央电台关于“充分发挥广播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的指示精神,音乐之声迅速响应我台“启动紧急报道机制”的部署,调动频率优势资源,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系列宣传报道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报道中的突出特点。各级各类媒体都将报道的焦点对准了人,报道以人为核心的抗震救灾活动,聚焦于人的生命价值、人的精神情感、人的尊严与荣誉,尊重人们的知情权和生存权,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通过新闻报道来激发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会中报道圆满完成,回过头来看这些天的新华日报版面,尤其是八期“聚焦十七大特刊”,无论内容构成、标题制作,还是版面布局、图片整合都很有特色,精致、大气、美观,视觉冲击力强,凸显了十七大报道的宣传效果。本文结合新华日报“聚焦十七大特刊”,试从视觉呈现角度谈谈对重大主题报道特刊版面创新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全国手机报在第一时间向手机用户发布了这一重大灾难事件。多家手机媒体自12日开始24小时不间断的发布最新关于地震的新闻,同时 WAP 首页也都换成了黑白色,以此寄托对死难同胞的哀思。15日,新华社与中国移动共同免费推出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手机特刊。新  相似文献   

8.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2011年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华西都市报》精心组织、倾情创意,以三年立川为主题,大手笔推出了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珍藏特刊。通过32个图片版、8个主题、32个关键词,以史诗般的全景呈现,直观、形象、生动地重现了汶川特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抗震救灾场面,重现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成就,重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10.
温莉 《声屏世界》2010,(2):34-35
从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看,崛起之初,新媒体一度对传统媒体构成挑战。然而.在经营模式、传播形式、内容形态、细分受众等方面.新媒体都与传统媒体有着“天然互补性”。这在汶川抗震救灾报道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一、自觉配合,共同参与新闻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星期至少有150家境内外传统媒体的3000多名记者陆续赶赴灾区,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对于这次地震的客观、积极的报道,得到了包括以灾难报道见长的西方新闻界的赞誉。从媒体介入后,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推动作用来看,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模式得到了肯定,“总体上看,这场灾难依然是政府信息公开史、传媒灾难报道史、公民慈善凝聚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10,(5):I0001-I0002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不到1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新闻报道应急机制。成立了由台长王求任组长的“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应急领导小组”,全台各频率及宣传部门紧急行动。中国之声迅速启动特别报道《玉树紧急救援》,全天不间断滚动播出,对玉树灾情跟进报道。  相似文献   

13.
许鑫 《青年记者》2007,(2):50-51
围绕06世界杯的64场赛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展开了大容量、立体化的报道。报纸如何报道才能扬长避短?笔者选择《南方都市报》6月10日至7月11日的《世界杯特刊》作为分析对象,大体上可以反映纸媒在重大赛事报道中的一般做法和策略。《南方都市报》从6月10日起,每天均出版《世界杯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篇幅达8-16个版面,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成“立场”、“战报”、“专题”、“纵深”、“前线”、“预测”、“传媒”等专栏,充分发挥纸质媒体的特点,从多方面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报道的范围、领域从比赛本身向相关事件延伸,从…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档案局(馆)迅速作出了反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这次的“两会”是世纪之交的一次大会,是为“九五”规划画上句号的一次盛会,当然也是新闻频出、焦点聚集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会”遍地是新闻,抢眼的新闻俯拾即是。但是,作为一年一度的例会,它也是中外媒体云集、各路新闻高手大比武的“战场”,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而《中国青年报》的“两会特刊”(以下简称“特刊”)却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据该报报道,“特刊”在人大代表中是较受欢迎的,在委员驻地,“……两会特刊是最先被一抢而空的报纸”(3月5日《中国青年报》)。从“特刊”的成功,我们似乎可以讨…  相似文献   

17.
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抗震救灾报道成了媒体聚焦的重中之重。一个月来深圳特区报全力以赴,不惜版面.全面报道灾区一线抗震救灾详情,同时详细报道全国军民和深圳人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热情,在整个抗震救灾战役中,组织有序,层层深入,出现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报道和版面,表现出党报特有的干练和成熟。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从此,地震灾区的受灾情况和群众安危,紧紧地牵动着13亿同胞的心,打响了万众一心、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的硬仗。灾难发生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组织骨干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报道中去,先后派出特别采访组近30名记者,赶赴四川灾区一线。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等主要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作战,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大规模的报道,采写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新闻,成功地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新闻宣传的主动仗、总体战,为团结和激励全省人民支援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在四川特大地震后的近两个月里几乎每天四个版面的《抗震救灾特刊》精心凝炼"特色语言亮点",有效彰显"特质版面视点",其序号性、数量性、公文性、主谓性、动感性、引语性、比拟性、复沓性、七言性和细节性文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90年,足球牵动了地球。而我国传播媒介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体育活动该是1982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人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以后是洛杉矶奥运会、墨西哥世界杯、汉城奥运会、罗马世界杯……轰动世界的体育盛会,得到了改革中的报纸的特别关注,一些报纸纷纷推出特殊武器——“世界杯特刊”、“奥运特刊”、“亚运特刊”——特刊复苏了。 B 据零售报纸的人讲,登有世界杯足球赛特刊的这几期报纸,卖得特别快,也特别多。报纸特刊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近年来的重大国际体育盛会的报道上,尤其是1990年的罗马世界杯和北京亚运会。如今,轰轰烈烈的赛事结束了,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