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新闻.是编者设置特定话题.广泛吸引读者各抒己见的新型新闻形式。它改编者的“一言堂”为编读之间和读者之间平等对话的“群言堂”,适用现代读者既看新闻又评新闻的心理需求,在增强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工作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下半年起,全国不少党报均实施了较大动作改版,其核心之一都是强化新闻特性。在此,我们想就如何凸现党报的新闻“亮点”、如何增强党报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作一浅陋的分析。 时下,不少读者的印象中,党报新闻真新闻少,信息量少,版面充斥了“千人同面,万人同腔”的内容,这就常常使得报纸与读者失之交臂。 据我们调查,现在读者不满意的并不是党报突出的喉舌功能、宣传功能,而是大量的刻板表述、以新闻面孔出现在报纸上干巴巴的经验总结、乏味的会议消息、连篇累牍的空话套话,以及“报纸杂志化”倾向。久而久之,我们的党报就缺…  相似文献   

3.
“让订党报的人看党报.让没订党报的人买党报”“办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党报”.这是孙刚的追求。2009年以来,《辽宁日报》挺进了零售市场,内容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改革、党报、长江韬奋奖。这些关键词检索着孙刚这位“老新闻”多年的付出与求索。  相似文献   

4.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社会新闻成了都市类报纸“以弱战强、以小搏大”占领市场的杀手锏。细数那些有影响的都市报,无一不是在社会新闻上做足了文章,从而赢得了读者,占领了市场。对于新时期的党报来讲,社会新闻的巨大价值同样不容低估,它既是党报占领和开拓读者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更是党报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要闻版是党报的脸面,在吸引读者眼球时具有先发优势。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应该是当日众多新闻版面、众多新闻中的要闻版上的新闻。因此各级党报面对竞争都在拼全力经营要闻版,力求先声夺人、先发制人。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则是,党报要闻版由于会议、领导活动过多,可读性强、贴近读者的新闻过少,导致要闻版在广大读者中的阅读率下降,精兵强将精心编采的稿件成为“匆匆过客”,读者没能向其投入更多的“注目礼”。这向党报同仁提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办好要闻版,使其成为更读者光顾驻足、流连忘返的新闻殿堂,以充分发挥党报…  相似文献   

7.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社会新闻成了都市类报纸,“以弱战强、以小搏大”占领市场的杀手锏。细数那些有影响的都市报,无一不是在社会新闻上做足了文章,从而赢得了读者,占领了市场。对于新时期的党报来讲,社会新闻的巨大价值同样不容低估,它既是党报占领和开拓读者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更是党报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形式。因此,党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强做大社会新闻,不仅是读者的阅读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我们各级党报在增强可读性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质的突破。综观被读者普遍看好的党报,其中有个重要特点是副刊真正“富”了起来。党报副刊要“富”,是党报求得发展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报纸认可的需要。 第一,从非党报性质报纸的繁荣,看读者的阅读取向,证明副刊越“富”越好。  相似文献   

10.
孙鹏 《新闻实践》2005,(8):45-46
在我国传媒市场,党报所具有的影响力毋庸赘言。怎样让党报更好地贴近群众、增强市场影响力,已成为传媒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多,党务政务信息、政策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新闻,而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到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实属不易。因此,党报必须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以丰富翔实权威的内容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1.
对于党报来说,头版是报纸的“旗舰”。面对报业竞争和新闻“三贴近”的要求,如何让党报头版新闻更加“出彩”,吸引读者的目光,更好地发挥党报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作用,是当前党报头版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许多党报工作者传统地认为,党报发挥好喉舌功能,主要就是“你说什么我报什么,发生什么我写什么”,习惯于当“传声筒”、“加油站”,对于读者的需求研究甚少,新闻策划普遍成为“弱项”。任其趋势发展,党报的影响力只会渐行渐弱,退出主流话语空间、失去读者市场绝非危言耸听。放眼当今,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新闻竞争最有效、最有力的一个手段,党报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党报来说,头版是报纸的“旗舰”。面对报业竞争和新闻“三贴近”的要求,如何让党报头版新闻更加“出彩”,吸引读者的目光,更好地发挥党报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作用,是当前党报头版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当下,随着报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民生新闻在党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生新闻成了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民生新闻也成了报纸占领市场,争取读者,提升报纸竞争力的最重砝码,党报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这就要求我们须把握好民生新闻的“大”与“小”。  相似文献   

16.
党报新闻与读者胃口 可以这么说,处在报道组这个位置,所写的新闻大多是投向机关党报的。在这些新闻中,一般来说,工作报道比较多。 那么,怎样处理好党报新闻与读者胃口的关系,使我们所写的工作报道既能被报纸采用,又能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呢?笔者认为,要在增强工作报道的新闻性上下功夫,亦即努力反映读者关心的“亮点”,将干巴巴的工作报道写“活”。例如今年3月,与往年一样,普陀区推出了几个实事项目。我粗略了解后,觉得事情倒  相似文献   

17.
这已成为党报的共识:面对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和读者需求变化,党报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在报道内容上不断突出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见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活跃版面,丰富内容,吸引读者之目的。 这也已成为党报不争的事实:有的党报美其名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服务读者,刻意追求所谓软新闻,结果只迎合了少数品位不高的读者需要,降低了党报的格调,既影响了党报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名家赵金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过:“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有这么一句话,叫‘主流新闻看党报,突发事件看党报,关键时刻看党报”~。这说明党报在非常时期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在读者心目中存在不可动摇的突出地位。作为党报的《柳州日报》在镉污染环境突发事件的“柳江保卫战”中,讲究宣传报道的策略,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凸显党报新闻权威,充分印证了老百姓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昌日报》围绕实现“全力打造宣传影响力,努力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这一目标,在努力发挥地方党报权威性的同时,充分挖掘民生新闻的价值,坚持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丰富了党报的民生厚度,弥补了党报在服务读者上的不足。可以说,《许昌日报》能够连续三届获得河南省“十佳”报纸荣誉称号,民生新闻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党报很少或者根本不关注社会新闻。在目前,党报报道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闻,而把社会新闻“送”给了晚报、都市报、生活报等,这种情况要有所改变。从两个角度看,无论是从读者的关注度,还是从党报自身的发展,社会新闻都应该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走回党报的版面上。社会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