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基于2010年以来最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网络社会舆情呈现出的五大特点,以利于管理部门积极应对网络舆论,构建主流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2.
张欢 《新闻传播》2023,(2):108-110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信息传播途径更多,传播效率更高,同时也使网络舆论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此期间,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引导和管控力度,及时应对新媒体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地制定舆论信息传播规则。本文主要结合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并提出新时期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方法,在有效控制网络信息基础上使网络传播模式朝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确保舆情变化可控,并有序、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在社会范围内传播和谐声音。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4.
丁新吾 《视听界》2011,(1):91-91
当网络信息升级为热点事件,事实和舆论出现偏离,强大的网络舆论会对事态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网民、传统媒体等多种力量的推波助澜下,舆情的发展极易出现失控局面。因此,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对新闻传播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消极影响,加以引导。近年来,泰州广电在应对网络热点事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多种网络应用方式尤其是微博得以充分运用,这大大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网民的群体意识也得以增强,网络舆情呈现出规模化、强有力的传播态势。同时,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特征,从而往往使网络群体传播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和"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6.
微博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社会媒体,在网络舆情领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为了弥补传统网络舆情分析的不足,本文将共词网络分析和复杂网络的思想与方法拓展到微博舆情分析中,并设计了基于网络可视化的微博舆情分析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发现共词网络可有效探测舆论热点,复杂网络在舆论领袖发现中也可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为基于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途径,探索和拓展了其研究方法,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伴随传媒业迅猛发展的浪潮,各种媒介形态迅速兴起,已然成为了一股新兴的力量。当前,人们通过各种网络媒介来获取和生产信息,这就使网络发展成为了社会舆情衍生的一个主要渠道,同时人们对舆论的表达与传播也因网络而变得更加自由化和多元化。本文以全媒体时代下网络舆论生态为背景,对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张姝  璩静 《中国出版》2012,(20):37-39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技术特征看,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态多样化、交互性和实时性三大特点。在此基础上,网络舆论也具有议题设置的平民化及舆论演化蝴蝶效应的特点。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应注意网络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提高各级政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交流感情、通过互联网办公、通过互联网购物等等,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互联网方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互联网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很多突发公共事件在短时间内被大面积传播开来,形成了舆论热点,社会的舆情压力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现状都给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课题借用传播学和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介绍相关的研究理论。结合国外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有效做法,并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努力探寻出适合我们国家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悄然兴起。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难控的原因,并从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多元性及分散性等方面说明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同时,提出通过引导舆论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应用现代技术、增强道德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以及培养舆论领袖等六个方面对策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1.
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在此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呈现出信息接收过载、受众情感分裂、大众文化失焦的特征。身处媒介社会,正确处理网络舆情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命题。笔者将基于异化理论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并提出媒体、政府及受众个人的相关治理措施,以期正确对待人媒关系,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演化过程。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从舆情主体、客体、本体、载体、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网络舆情演变的中介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网络舆论场生态格局和演变规律的探寻,以期能更好地把握舆论的风向标,有利于舆情的研判、引导和公共决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事件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但当前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预警、控制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事件往往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关键诱因,其传播和讨论对推动网络舆情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半自动方法自动采集大量网络事件案例相关信息,包括网络事件的发展、传播过程和相关网络文献,建立网络事件案例库,开发了对案例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聚类和信息计量等分析工具,并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可视化.以网路事件案例库为支撑,本文分析网络舆论的传播要素和传播规律,探讨了网络事件的监控预警和引导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郭超 《晋图学刊》2014,(2):11-13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得网络俨然成为了舆论重要的发源地。网络舆情的出现使其成为了网络社会的焦点,新形势下政府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事关党的执政善政之大事。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了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复杂的社会生态现象。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舆论引导的传统思维需要升级,在传播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中,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理念、特点也在进行变化和发展,网络舆情的不断涌现与后真相时代的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面对后时代网络舆情信息飞沫化、传播情绪化、舆情集束化、观点极端化等特点,探索通过多主体协作、精确化引导等手段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李勇 《新闻前哨》2012,(5):99-101
"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却又极易混淆的概念。实际上二者意义并非相同。二者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在很多研究中存在混用的情况。研究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转化及其作用,在当今网络传播日益兴盛的年代,不仅对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时下的网络政务管理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之下,新媒体的兴起使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多样化、开放式的特征,改变了人们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的渠道,对大众舆论尤其是高校网络舆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新媒体的发展也快速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传统媒体的发展也开始努力寻求新的出路,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已经快速波及到新媒体的发展当中,同时作用于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本文着重分析议程设置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并针对现阶段媒体议程设置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所体现的问题给予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中一项崭新、却又十分重要的业务。网络舆情研究是在网络舆论影响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以网络舆情、网络视听舆情为基础展开,结合现下的软件舆情监测系统,分析并对比与人工监测的差别,探索建立舆情分析系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是自媒体,面对疫情,各种声音层出不穷,这也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应对增加了难度。本文将疫情发生以来的舆情状况进行四个阶段性归纳分析认为,正向的舆情对疫情防控能起到凝聚民心、增强信心的作用,故本文提出,应将网络舆情引导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增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的能力,壮大正能量,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场。  相似文献   

20.
芮晗 《军事记者》2014,(8):15-17
尽管我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发展,一些国家对我主动发起舆论攻势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态势,我们必须时刻做好舆情应对的准备。本文以美起诉我军官“网络窃密”为例,考察了该事件的舆情走向、探析了我国的应对策略、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启示,为将来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舆论斗争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