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才能通过正确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政治和经济,寻访我国海关产生和发展的轨迹。认为古代海关远在封建社会初期就已经形成,或认为中国海关是19世纪的“舶来品”的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探寻我国海关萌芽,成形和发展的历史,不仅对深化古代经济史和海关史的研究,而且对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关制度,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戏剧的起源、戏剧本质的界定以及内涵外延,戏剧发展的流变等基本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详细考察了原始戏剧的各种类型。在提出广义戏剧和狭义戏剧这两个基本命题的基础上,揭示出蕴藏在戏剧背后的生命意识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其流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一十二生肖是记人的生年属相的,亦称十二属相,用以纪年、纪月、纪日或纪时辰时,则称十二兽历。十二生肖(兽历)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几乎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民俗事象。十二生肖(兽历)的构成及顺序,各个民族或国家不尽相同。现今汉、回...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文学表现形式。向以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情节感人,表现手法自然,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等特点著称。报告文学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人为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是报纸,也就是说,在诞生报纸的同时,就产生了报告文学。有人人为报告文学并非产生现代,虽然它在现代表现的非常活泼,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代记传体散文,有此说,历史巨著《史记》  相似文献   

5.
史传论赞的文体类型与出现位置等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偶尔为之到不规则使用、再到形成定式是其大致方向。通过梳理史传论赞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弊端的流变过程,并将通俗小说篇尾诗的性质特征与之比较,发现通俗小说篇尾诗在其形态特征、功能作用,甚至弊端上都与之极为相似。这些共同的文学功能特征、相似的书法、共同的撰述方法使二者有相当程度的融合点。正因为如此,史传论赞在功能上对通俗小说篇尾诗的形成有启示作用:总结、评议与指示道德价值;在形式上有示范作用:"前导语+韵文"。这正是通俗小说"有诗为证"传统生成的史学背景之一。  相似文献   

6.
十四行诗是一种形式优美、韵律严谨、吟唱爱情的抒情诗,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罗旺斯抒情诗是十四行诗最早的源头,经过西西里诗派、托斯坎纳诗派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的改造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风靡欧洲的诗歌体裁,同时形成了彼特拉克体、莎士比亚体、斯宾塞体、弥尔顿体等多种变体。17世纪之后,十四行诗逐渐式微,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才重新获得诗人们的青睐。本文将就十四行诗的起源、兴盛、流变做历史的梳理,把握其在形式及主题演变上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却远远低于欧美等国的20%,平均值仅为2%。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创业,往往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透过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名人讲座等火热的场景,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心态复杂中几经流变,大学生在创业路上既上下求索,又满心忧虑、彷徨。  相似文献   

8.
国统区的通俗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陪都”重庆为核心的国统区的通俗小说,抗战以后获得了独具特色的长足进步。其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以张恨水为代表的传统通俗小说,突破固有模式,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向新学靠拢,自觉突出时代性和政治性。以徐Yi和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开拓出一种与世界通俗小说接轨的现代化的通俗小说,把中国都市通俗小说提高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它们共同为国统区的普通市民读创造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为国统区的都市学增添  相似文献   

9.
《诗经》里诗篇的创作时代大体可以确定。虽然有些史学家对《诗经》的使用持审慎态度,但没有人认为它是伪作。所以,《诗经》应是研究周史最可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之一。两千年来,学者研究《诗经》的著作,可谓多矣。但建国以来,史学家对它作史料学的科学新探讨的还很少见到。我们的《诗经》专家主要在文学史领域;从文学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年间的建阳书坊主余象斗出于商业目的,出版、编撰和评点了许多通俗小说,在客观上促进和推动了通俗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对小说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拟从出版、编撰和评点三个方面对余象斗和通俗小说的关系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以“陪都”重庆为核心的国统区的通俗小说,抗战以后获得了独 具特色的长足进步。其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以张恨水为代表的传统通俗小 说,突破固有模式,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向新文学靠拢,自觉突出时代性和政治 性。以徐 和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开拓出一种与世界通俗小说接轨的 现代化的通俗小说,把中国都市通俗小说提高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它们共 同为国统区的普通市民读者创造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为国统区的都市文学 增添了奇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青壮年时科场失意、仕途多艰,寄情青楼歌场,涉足茶肆酒楼,得以接触社会下层;晚年在寿宁县任内“百端苦心,政平讼理”;明亡前后参加抗清之举,又刻意总结明皇朝覆亡的教训,在晚明这—特定的历史时期,冯氏无疑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负、深入社会底里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3.
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由否定性的排除,可以走出“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通俗小说”不是“不严肃小说”,不是“不高雅小说”,不是“不纯的小说”,不是“缺乏艺术性的小说”。“通俗小说”与“非通俗小说”的区别,在类的不同,而没有美学价值上的高下与尊卑。  相似文献   

14.
通俗小说的发展显现出大众文化的典型属性.通俗小说的市场化运作、情节内容贴近世俗和传播的广泛自然地和大众文化的商品性、通俗性及流行娱乐性相稳合,体现出二者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尚存的元代通俗小说刊行本有“虞氏全相平话五种”、确定已佚的两种、《五代史平话》一种、“红白蜘蛛小说”一篇、“大宋宣和遗事”的部分段落。这些平话都是巾箱本形式。明代早期刊行的《永乐大典》曾收集过26卷平话,可见元代实际刊行的平话数量十分惊人。因此,元代平话和小说显然标志着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对于这个高峰期的研究十分缺乏,而文献的收集和认定是本阶段小说研究的重要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6.
在看待通俗小说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把通俗小说当作严肃小说的附庸,也不再像现代主义那样压抑通俗小说,逼迫其作为“地下经典”在读者中间广为流行,而是开始正视通俗小说的存在,试图消除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之间的对立,把通俗小说看作是一种以人为创作主体的以“大众”为阅读客体的“类型”小说。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我国通俗小说有了长足发展,却也遭受了四次大规模禁毁。这些被禁毁的通俗小说主要分为三类:明清统治者认为动摇其统治的;认为有伤风化的;认为触犯了他们的种族尊严的。对此事件,应做具体分析,并汲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8.
在看待通俗小说问题上,后现代主义不再像古典主义那样把通俗小说当作严肃小说的附庸,也不再像现代主义那样压抑通俗小说,逼迫其作为"地下经典"在读者中间广为流行,而是开始正视通俗小说的存在,试图消除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之间的对立,把通俗小说看作是一种以人为创作主体的以"大众"为阅读客体的"类型"小说。  相似文献   

19.
经由否定性的排除,可以走出“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通俗小说”不是“不严肃小说”,不是“不高雅小说”,不是“不纯的小说”,不是“缺乏艺术性的小说”。“通俗小说”与“非通俗小说”的区别在类别的不同,而没有美学价值上的高下与尊卑。  相似文献   

20.
“文明”这一词汇,最初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于1982年首次被写入我国宪法,并在此后数次宪法修订中得到多次使用。2018年,“生态文明”概念出现在宪法文本中。我国现行宪法中使用“文明”这一语词多达8次。但是由于“文明”一词本身的多义性及语词含义在我国数度变迁,现行宪法中“文明”一词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对我国宪法文本中“文明”一词概念的流变进行探索,辨析其体现出的时代环境,能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