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我们已经在生物课堂教学评价这座大山里迷失得太久太深了:从走上讲坛的那天起,我们就辛辛苦苦地备、教、改、辅、考;在各种测验、考试、评价面前,我们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但就总体而言,仍然有那么多的学生不喜欢我们,仍然有那么多的家长指责我们,社会对学校教学的批评仍然有增无减。我们困惑、尴尬,甚至感叹: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怎么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客观事物的维度不应只有一个,改革现状的途径也不止一条。改进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也许需要一种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一个千古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德育目标受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阶段对德育目标的要求不同。有时德育还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品德行为的养成又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长期复杂的过程,且需要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协调一致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这一切都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中国当代的德育问题是一个无法逃避、困难重重、令我们寝食难安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安娜 《中国德育》2005,(1):63-64,79
“德育课程”是“课程”的属概念,是整个课程结构中与影响学生品德发展有关、执行育德职能的课程部分。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知识、智力方面,也表现在理想、道德方面。重视道德教育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读罢文卫星老师的课例“在双基模块的基础上构建双基平台”,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和思考.笔者的第一感觉是:这为我们提供了一节现实的高三数学教学的理想范例,它必然会成为高三复习教学的一个“经典”素材.逐渐被更多的同行所参照和记忆.毋庸置疑,在大力推行数学(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数学同仁们对数学和数学教学已有了更深人的认识,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策略电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这样的现实,当前的高三数学复习课,能像文老师这样立足双基模块,构建学生发展平台,站在这个教学思想观念的高度来进行复习教学的课例实在太少.也因此,笔者才敢坦言,教学的这一思想观念,才是一节课特别是高三数学复习课成败的关键所在.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就这节课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至少我们从文老师的课例中.看到了在教学现实和理想之间探寻的思路及方法.所以,每一次拜读,似乎都能从中发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给人许多启迪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德育课程呼唤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课程从功能上来说,应该为学生将 来的生活、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应该 成为隔离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屏障,所以新 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是生活化的。作为引 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他们今后人 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小学德育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是应该在学生 的生活基础上建构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 习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 许能从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感受生活的快 乐。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以下 要素。  相似文献   

7.
新德育课程从以社会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政治为梭心到以学牛的道德生活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课程决策是课程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决定课程的各级目标;决策课程内容;确定教材和资源;确定学习活动和教学策略;确定评价方案;确定组织形式、时间和空间。总的来说,课程决策是在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和课堂层次等水平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品德发展既需要外在的价值引导,也需要内在的自主建构。对现实学校德育工作而言,德育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定与其实施过程的人文关怀同样重要。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应由制度和生活入手,做到制度和生活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受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委托,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下面简称静教院附校)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学校至今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静教院附校紧紧把握课程改革与学校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学生道德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潜心探索德育课程的“双主体”实施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德育常以品德课程中的知识传授为主要渠道,辅以纪律约束、行为训练和奖惩等手段,忽视了儿童道德认知的情境性和特殊性,不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造成了品德教育实效偏低的现状。而故事能集中、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以鲜活的形象表现感情,是非鲜明,感染力强。借助故事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足以撑起德育活动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12.
著名导演陈凯歌曾经执导过一部题为《橘子》的公益广告片,这部片子提示的是—个发人深省的主题:"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是的,爱才是果实!如果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便不难从我们身边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大、中、小学生的犯罪故事里得到警示和启迪;如果我们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我们更会从我们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窥见教育曾经的曲折与无奈。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德育内容的过于空泛以及远离生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一些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塑造过  相似文献   

13.
写这组稿件的时候,距离2013年高考还有一个月。在中国,很多高三的学生正怀着对大学的畅想坚持最后一个阶段的努力。我的孩子身在其中,闹钟成了她最重要的生活道具,每天做题到凌晨,午休只能限定半小时,即使是清晨,出门的步子依然疲惫。  相似文献   

14.
一、课程不应是同一化的模具20世纪下半叶以来我国学生考试上的高分和创新人才及创新成果的匮乏,形成鲜明的对照。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我国的学校教育陷入了平均主义的课程模式的困局。这种课程模式的最大弊端在:所有的学生不分资质、潜能、禀赋,都得学习所有的课程,而且按同样的要求来学习。通俗地说:甲学生数学成绩优异,具有数学才华,他按部就班地学规定的统一的数学课程,也只能学这种数学;而乙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不喜欢数学,但他语文特棒,具有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15.
谈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根本.传统课程观把课程看作是静态的,具有预设性,把教学活动视为受教育者之外的东西,为教育者所控制,道德价值及规范体系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品德.现代课程观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课程的本质不应该由教育者控制,而应该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发展方面出发,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曾学元 《教师》2011,(22):15-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大纲(课标)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本文就将以1978年来国家发布的小学德育政策、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文本,试图梳理小学德育教学大纲(课标)演变历程及各阶段发展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校本课程的兴起与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对学生而言,课程是学生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以校为本的课程,其价值是统整国家和地方的共性课程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后许多农村中学结合当地实际和新课改的需要,进行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为使其实施与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方面: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学校德育处的职能和作用;结合农村德育环境的创生性取向,富有创造性地实施农村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德育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原则、趣味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自主性原则等.在评价方面: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主体性评价的取向;对德育活动的组织工作评价应以学校管理者、教师为主要对象,对学生的品德结构完整性的促进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评价应坚持个体内差异评价和非数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活动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学校层面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主要的德育课程。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思想政治课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讲大道理比较多,教抽象的知识比较多,而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比较少。其实,近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状况,从教学过程到学习训练、学习评价等,已经发生了许多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在上海市二期课改推出的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之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