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教育部批准,我省65名优秀高中生10月20日晚上启程前往北京,在京接受两天培训后,将和全国选拔出来的优秀高中生一道访问日本。本次访问是中日政府高中生交流项目“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的内容。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了解,中日两国政府分别设立青少年交流基金,邀请对方高中生到本国访问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世界教育信息》2007,(7):91-92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6月6日在日本外务省与中国高中生代表团交流时说,加深日中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将成为推动日中关系发展的原动力,希望这些高中生今后能成为推动日中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08,(2):82-82
2007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在北京大学作了演讲,其中特别提到了中日两国关于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本刊节选福田演讲的部分相关内容,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和作者对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4.
张毅龙 《湖南教育》2007,(11):43-44
7月11日至19日,我作为中日2007年第二批青少年短期访日代表团湖南分团团长率44名高中师生参观访问了东京、神奈川、福井、大阪等地,与日本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而坦诚的交流.在参观访问的过程中,我尤为关注的是中日两国之间教育方面的不同,特别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概括起来说,日本教育的特色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和文化意识不同,表现在广告领域的状况也不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广告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已步入世界广告先进国家的行列。日本是世界广告大国.广告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探讨和研究中日两国广告发展的状况及其各自的特点,必将会使中日两国的广告事业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地方政府的双边关系,经历了由热到冷、由冷转稳的曲折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地方政府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双方的交往形式和交往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和调整。通过对中日地方政府交往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指出目前双方交往中存在着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交流方式趋向格式化、大众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因此中日地方政府应以战略大局出发,从利益共同点入手,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换位思考,提高交往质量,谋求互利共赢。并预示今后双方的交往将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文化交流将日益提升,非友城交往日益扩大,青少年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与日本的交往也将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
汉诗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日本汉诗吟咏发展史,可以印证汉诗吟咏在日本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交流媒介对中日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近代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10周年。在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发展中日留学生交流工作、推动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健康发展,现就中日两国留学生交流,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留学生交流情况稍做回顾和展望。中日留学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中日间的留学生交流开始于距今约1300多年以前,也就是中国的隋唐时代、日本的天平年间。那时主要是日本人到中国留学。阿倍仲麻吕、弘法大师空海和尚、吉备真备、井真成等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们,通过在唐朝学习经文、建筑技术、绘画、书法、雕…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法律文化交流史上,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可谓是经典案例,唐代中国的法律文化传播到日本,晚清时期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又"逆输入"到中国。正是这种交流的双向性和典型性,为我们今天开展中日两国法律词汇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极佳的素材。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的法律词汇有着极大的历史渊源,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特别是日本近现代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法律词汇对我国现代法律词汇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大唐文化、律令、典章制度,以及佛教典籍,使得日本文明化的历史进程缩短了千年.中日两国的民间吉神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古代日本大量地从中国吸收了民俗文化,并结合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形成的.中日双方交流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造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根据“中日21世纪交流事业”计划,来自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浙江和江苏的共200名中国高中生应日本邀请,赴日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访问。这是日本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加深中日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而实施的项目。除本次代表团外,到明年10月,还有五个中国高中生访日团将相继赴日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2.
行走在日本     
2006年5月,根据“中日21世纪交流事业”计划,来自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浙江和江苏的共200名中国高中生应日本邀请,赴日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访问。这是日本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加深中日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而实施的项目。除本次代表团外,到明年10月,还有五个中国高中生访日团将相继赴日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根据“中日21世纪交流事业”计划,来自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浙江和江苏的共200名中国高中生应日本邀请,赴日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访问。这是日本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加深中日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而实施的项目。除本次代表团外,到明年10月,还有五个中国高中生访日团将相继赴日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根据“中日21世纪交流事业”计划,来自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浙江和江苏的共200名中国高中生应日本邀请,赴日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访问。这是日本为了改善中日关系,加深中日两国青年的相互了解而实施的项目。除本次代表团外,到明年10月,还有五个中国高中生访日团将相继赴日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日本胜利,中国失败,但中日两国并没有马上进入到仇恨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在日本的主动引导下,中日甚至开始进入了长迭10年的“蜜月期”。开端是1897年11月,日本参谋次长邀请中国政府派遣军事代表团去观摩日军的演习。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58):18-19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而谚语作为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被认为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因此,通过对中日两国谚语的对比研究,可以剖析中日两国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两国间交流。  相似文献   

17.
《安徽教育》2012,(12):20-21
<正>本刊讯11月9日至13日,由国家汉办和美国大学理事会共同组织的2012"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代表团来安徽访问交流。11日上午,由国家汉办、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合肥市教育局承办的"中美教育论坛"在合  相似文献   

18.
应日本日中友好会馆的邀请,4月8日至15日,以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刘川生为团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一行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两国交流活动频繁。此次日中友好会馆邀请中国教育代表团访日,旨在推动两国在教育尤其是留学生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访日期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国际统括官白川哲久,日中友好会馆会长、日本前副首相后藤田正晴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就进一步发展日中友好交流,尤其是教育交流工作与代表团交换了看法。后藤田说,教育是日中友好会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会馆下设的后…  相似文献   

19.
中日文化体系的特征、伦理价值的取向和自然观念的认知等方面各有特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封闭性与日本文化的流动性、实用性;中国“孝道至上”与日本“忠德优先”;中国的“天人合一”与日本的人、神、自然一体化。中日两国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只有理解异文化中的“异”,己文化中的“已”,才有利于我们对日本语的学习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中日文化既存在文化融合又有本质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就体现在中日汉字的差异上。本文从中日词语"次第"的词义演变进行比较阐述,中国"次第"以"等第,顺序;依次"为基本义,演变出了"情形;不久;急速;规模;气派"等义项。而日本在"移植"和发展中国"次第"的基本义之后,最突出的是融入了歌舞伎文化。尽管"次第"一词在日本语言文化中的发展演变并不如在中国的复杂多样,但在两国的文化传承中却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语用体系中,"次第"演绎成了文言词和难词;而在日本,则变成了常用语。这主要归结与两国不同的具体历史语境和语言文化的传承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