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史记》写人,不只重视事功,更关注"为人",《史记》"写人→写心→写魂"的指向,使其在开掘人性的进程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呈现一片"人的世界""性情世界",具有了"超史"性质,进入了人学领域。《史记》除了为中华述史,还为民族铸魂,读《史记》,如果只得到史的知识而没读到人物的魂,民族的魂,就是没读懂《史记》。  相似文献   

2.
元曲运用扩充内涵、移花接木、借题发挥、反褒为贬等方式"接受"并对《史记》人物作出了时代的"解释",创造了一批元代的《史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历代广为流传,最近亦收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其中,周亚夫治军之严明与为人之刚正更是为历代读者所称道。董份曰:"细柳营,亚夫为真将军。"(《史记评林》引)李白《司马将军歌》诗曰:"细柳营开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儿。"权德舆《细柳驿》诗曰:"细柳肃军令,条侯信殊伦。"而汉文帝因称赏周亚夫为"真将军",并拔擢其职亦是备受尊崇。  相似文献   

4.
"滥觞",读作"làn shāng"。查《古汉语大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2001年重印本)对"滥觞"作如下解释:本谓江河发源指出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江可以滥觞。"后以比喻事物的起源、开始。又,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对"滥觞"作如下解释:〈书)①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②动起源:词~于唐,兴盛于宋。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故乡的渭南师范学院,多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高度重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抓好"一栏"(《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一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一鉴"(编撰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一馆"(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展览馆)等"四个一工程",建设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重地,有力促进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并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界乃至社会科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7.
"馘",《汉语大字典》说:"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但作这一解释的,在《说文》是其《耳部》的"聝"字,其释如下:"军战断耳也。从耳或声",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人物具有强烈的价值诉求,因而《史记》的内容充满了追求永恒价值的渴求,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境界。关注人物的"价值生活",反映人物的"价值诉求",使《史记》具有了丰厚的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不是央视记者四处追着别人问"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根本就想不起来还有"家风"这档子事。后来又有一些专家学者写文章旁征博引地进行论证,谈"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等,一时间,"家风"变成了媒体宣传中的一个热词。媒体所言的"家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门风",字典上对"门风"的解释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看了这样的解释,相信很多人会泄气,因为实在想不起来自己家庭或家族的老祖宗留传下来的道德准则和为人处  相似文献   

10.
贞悔考释     
"贞"、"悔"与《周易》古筮法关系密切.古人"‘贞'者内卦,‘悔'者外卦"之说虽有理,但其确切意义及其中所隐含的上古筮法却未为人明确揭示.上古人以内卦(或外卦)为"用事",即表问者所问事的类型,再以外卦(或内卦)为"直事",即占断祸福吉凶;以内卦"用事"的称为"贞"占,以外卦"用事"的称为"悔"占.据此,《左传》、《国语》中筮例的变爻的统计结果就能得到解释,前人不能说通的"之八"就能得到说明,考古材料中同一器物上的几卦内、外卦相同的现象也被揭示并纳入了解释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上《史记选读·高祖本纪》一课时,有学生提问:"(高祖)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中"试为吏"是什么意思?是"试着做官",还是"通过考核后做官"?苏教教材中没做任何解释,这里的"试"是关键。笔者查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试"的含义有四个:1.用,任用。2.尝。3.试探,尝试。4.考试。四个含义中有三个是符合的:用第一个含义就可以解释为"出任官吏";用第三个含义可以解释为  相似文献   

12.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成语司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 《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个成吾电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14.
"凡读一部书,就像认识一个朋友一样,如果不晓得他的个性,则无论说短论长,全无是处。"(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关注人物,人成为历史的中心,从《史记》始。梁启超认为《史记》最显著的个性在于"以无数个人传记之集合体成一史,对于能发动社会事变之主要人物,各留一较详确之面影以传于后"(《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本课所属专题的研习目标为"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体现了编者对于《史记》独特魅力的准确理解。葛兆光认为"《史记》属于历史与文学尚未彻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年-前91年)撰成,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年-前91年)撰成,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史记正义》佚文在日本的突然出现,从时间上来看,是元代彭寅翁刊本流入日本的室町时代中期释灵元以后的事。由于当时中国正值将散失的典籍进行搜集整理再以刊本形式宣布传播的文艺复兴时期,因此必须考虑到《史记正义》单注本以某种形式舶来日本的可能性。其中的一种解释为:释灵元使用据认为属于其本人所有的《史记正义》单注本,在标有英房识语的元代彭寅翁刊本《史记》印纸上,用墨笔对与三家注合刻本所引用的《史记正义》内容互不重复的《史记正义》佚文部分进行了大量的添写批注,与此同时,还在与三家注合刻本引用的《史记正义》互相抵触的地方做了异同的注释。释灵元的个人藏书在成为释栴室(心华和尚)的收藏之后才得以宣布于世,因此被后世称为《栴室本》。然而,在该版《栴室本》中加入的"添写批注",之后又被其他的元代彭寅翁刊本及南宋黄善夫刊本加以转抄,于是就诞生了这里所说的《栴室本》系统本《史记》。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识经典《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我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记"二字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史记》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刊登的文章《<鸿门宴>中项羽反应为何如此反常》,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善长出奇计的范增,能力早已得到证明。"笔者觉得这个句子里的词语"善长"是用错了,这里应该使用"擅长",或者使用"善于",或者就使用一个"善"字。查《汉语大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不见收有"善长"这个词语。《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录了"擅长"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某些方面有特  相似文献   

20.
"恶来"是《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的秦族先祖之一。"恶来"实即"亚来",属于商代晚期习见的"官职+私名"称谓方式。"亚"作为官职名称属于商人系统,西周中期以后几乎不见,因此"恶(亚)来"这一称谓可以印证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中关于秦族起源于东方商人系统的记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