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之行>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的一部最成功的小说.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民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昭显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是造成种种悲剧的症结之所在.本文从"联谊会"的失败;马拉巴山洞游玩的悲剧性结局;穆尔夫人客死他乡;菲尔丁和阿齐兹友谊的破裂四个方面来论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和印度人民殖民统治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2.
《南方与北方》是盖斯凯尔夫人的另一部工业体裁小说。这部小说以19世纪英国社会的劳资矛盾为线索,反映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在当时英国社会的主导地位,以及在19世纪工人运动中所遭遇的抗衡,预示着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衰落。而小说里对工人运动的描写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运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见长的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个人传记小说,小说展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历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与黑暗。本文旨在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矛盾性格。一方面,大卫是坚强、善良、自立的。另一方面,他是懦弱、狡猾、有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并最终向两极格局整合的时期.东亚格局也发生变化,此时在中国角逐最为激烈的是英国和俄国,这段时期英俄在华矛盾实质上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开放的殖民主义政策与封闭的殖民主义政策之间的矛盾.以1898年的旅顺口危机为界,之前英基本上支持俄在华活动,之后采取种种措施予以限制,到满洲危机时双方矛盾达到高潮.英俄矛盾变化及英日同盟的建立对东亚国际格局最直接的影响是日本政治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拥有悠久历史的戏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中国元代的元杂剧和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体现了文化的共同性。本文试从历史背景、剧本来源、舞台格局、舞台道具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贡献这五个方面,对元杂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做一个对比研究以揭示人类文化共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哈姆雷特》则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以情节生动、气氛悲壮、含义深邃而著称。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其题材来自12世纪沙逊·格兰姆克的丹麦史。莎士比亚在表现这一题材时,借用古代的外国故事,描写当代的英国现实。哈姆雷特的复仇斗争,反映了16世纪英国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黑暗现实的巨大矛盾,并表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的萌芽。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生活在封建宫廷里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从中英两国的战争目标看二战期间的中英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矛盾 ,是由中国努力摆脱外来奴役实现真正独立 ,进而谋求应有的国际地位的目标 ,与英国顽固坚持殖民主义立场 ,力图恢复殖民统治的目标冲突引起的。滇缅公路危机上英国背信弃义的行为 ,正是战争期间英国与盟国利益发生冲突时 ,其一贯的利己主义立场的写照 ;缅甸战场上的矛盾更反映了英国极不愿看见中国强大起来 ,而有碍其战后恢复殖民统治目标的实现 ,在战时就尽其所能削弱中国 ,阻止中国谋求大国地位 ;蒋介石访印上的矛盾 ,说明了英国绝不允许别人介入其殖民地事务的决心和战后仍要维持大英殖民帝国的目标。由于中国毕竟是受列强百年欺凌的弱国 ,战时在谋求大国地位的同时 ,又不得不以弱国示人 ,中国只取得了大国之名而没有强国之实 ,结果是在中英间一系列矛盾中只能对英步步退让、连连受挫  相似文献   

8.
对比手法在杰克·伦敦短篇小说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法。它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深刻的社会内涵,这在他的短篇小说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通过对比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巴克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为世界文学留下了不朽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是英国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也是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据说在英国每十个识字的人 中就必有一个阅读过狄更斯的作品,而且这些读者往往将他的小说大声朗读给其他人听。狄更斯 的作品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风貌,也因此,他的笔触时时牵动着当时英国读者的心。当 以连载  相似文献   

10.
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中一直存在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两种倾向.联邦派主张的超国家原则始终受到政府间主义原则的抵制.欧洲共同体主要国家中,法国和英国是坚持政府间原则最坚决的国家.超国家主义原则与政府间原则的斗争,反映了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矛盾.在两种倾向的斗争中,欧洲共同体在坚持一体化的同时保持了主权国家的主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狄更斯生活写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和创始人.他的作品是英国19世纪的史诗,又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的三个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对英国社会的认识和深入.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反映历史还是在文学风格上都是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英语反义形容词的语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义词反映事物矛盾面出发,研究英语反义词形容词在使用时的规律,总结其语用特点,为丰富语言学理论,提高语言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家约翰·韦恩被认为是"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往往被标上"愤青"的标签。《救生员》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该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物化比喻、对比手法的使用以及未加明示的结尾,向读者展示了彷徨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青年一代,反映了青年一代彷徨无助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青年问题的关怀和忧虑,与"愤青"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的一部人间悲剧,是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反映的是莎士比亚时代英国社会生活万象和人性深处冲突的现实。剧中的主人翁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是人们常探讨和研究的对象,因为他对人类和生活都充满了信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文主义者,同时他博学、聪明、勇敢,但在面对多变的世事时又优柔寡断,是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本文分析探讨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优柔寡断、人文主义以及其矛盾的性格,并探究其性格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理智与情感》和《啼笑因缘》分别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和中国作家张恨水的现实主义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与《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是反映时代面貌的典型文学形象。两部小说分别以玛丽安和沈凤喜的爱情经历为主线反映社会现状,虽然她们的爱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玛丽安收获了美满的婚姻;沈凤喜却因折磨而疯,痛苦死去。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与所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革命导师恩格斯青年时代目睹家乡人民的苦难,写下了反映他们痛苦的通讯文学。他22岁时又旅居英国,以21个月的时间,深入伦敦工人贫民窟,亲眼观察,亲身感受,并收集官方和媒体的各种材料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调查式的报告文学。列宁称赞这部书"写得很动人,充满了关于英国无产阶级穷苦状况的最真实最惊人的情景","是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孙双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66-68,106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以奇思妙喻闻名于世,主题丰富,同时又交揉在一起。其中关于"死亡"的主题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认识并与宗教息息相关。邓恩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出一种既叛逆又乐观的矛盾心理,因此他的诗歌有时会比较怪异,而他自己也在寻找答案。文章主要探讨邓恩诗中死亡的意象,与其他诗人相比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反映了现有水平与客观需要的矛盾,在解决这个矛盾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得到不同的解法.本文以一道高考题为例,介绍最值问题的常见解法和解题思路,并且将最值问题的解法一般化,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入春以来,国际风云变幻最离奇、曲折的莫如英国"脱欧"。虽已进入攻坚阶段,但主要因为国内政府和议会间的种种矛盾和分歧迟迟未能解决,首相特蕾莎·梅的"脱欧"宏愿能否达成依然生死未卜。但它作为时政新闻,引入中学历史日常教学,引导学生近距离深入了解和学习教材内相关知识,却可称得上是绝佳范例。"脱欧"问题所反映出的政府即首相和内阁等,与议会(主要是下院)的关系也正是选考考试内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煤炭企业内部利益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就以“信访”这种最直接、最快捷的形式反映出来,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是煤炭企业信访部门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