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腾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相似文献   

2.
西湖漫笔     
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 《灯下漫笔(节选)》是一篇既有深刻思想又饱蘸激愤之情的奇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最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三个:①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写“钞票兑银”?②鲁迅为什么说“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我们”就真的那么自甘堕落吗?③怎么理解鲁迅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有鉴于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更好地体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尤其是作者独特的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4.
刘庆林 《学语文》2002,(1):12-12
文学鉴赏是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章思想的统一。内容的分析,主题的把握是体会感情的基础。离开思想内容,作品的感染力会变得虚幻,而纯粹的理性分析,不注意感情的把握,文章也会索然无味。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节选)》(以下简称《漫笔》),是一篇既有深刻思想又包含激情的奇文,教学中应首先理解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体会文中丰富的感情。 一、以小见大,由事入理。《漫笔》从换银元说起:“为了方便,把银元换成钞票。钞票贬值,心中惶恐,千方百计再打折换银元,被欺骗,被愚弄,却心安,喜欢。这就使作者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从旧营垒中杀出,痛恨封建制度,痛恨反动统治者,同情广  相似文献   

5.
钟敬文 《教学随笔》2013,(12):17-18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地着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地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地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幽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地跟着我.从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的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  相似文献   

6.
西湖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六月的西湖美不胜收,七月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怀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我们一家踏上了前往西湖的旅程。刚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美丽纯净的湖水。我兴奋地朝着爸妈  相似文献   

7.
读书(节选)     
老舍 《同学少年》2009,(11):39-39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相似文献   

8.
光(节选)     
杨必 《同学少年》2009,(10):41-41
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真面目,这是它的伟大,也是它的缺陷。它强烈深入,把所有的斑点疤痕都显了出来,往往很美丽的东西在日光下显得平淡无奇,因为日光本身太富有了,它包含一切的光彩颜色,生命热力,所以它只能独自存在,不能做人家的陪  相似文献   

9.
萧乾 《同学少年》2009,(10):40-41
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它有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这么完完整整,没有间隔。只有海才这么寂静,这么广漠得望不到边际,它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而只有在海上,人才会感到这么没有遮  相似文献   

10.
《少年月刊》2010,(4):19-21
我也曾到过许多地方,可是梦中的天地却往往是苏州的小巷。我在这些小巷中走过千百遍,度过了漫长的时光;青春似乎是从这些小巷中流走的,它在脑子里冲刷出一条深深的沟,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光(节选)     
杨必 《同学少年》2009,(5):41-41
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真面目,这是它的伟大,也是它自匀缺陷。它强烈深入,把所有的斑点疤痕都显了出来,往往很美丽的东西在日光下显得平淡无奇,因为日光本身太富有了,它包含一切的光彩颜色,生命热力,所以它只能独自存在,不能做人家的陪衬。这并不是说日光吝啬褊狭;它不停地把自己蕴藏着的美哪借给别的东西——它把颜色借给云雾,成了晚霞和虹彩,借给瀑布,  相似文献   

12.
朋友跟我抢付车票,在兰屿的公车上. "没关系啦,"车掌是江浙口音,一个大男人,"这老师有钱的啦,我知道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铸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相似文献   

14.
卜凡军 《成才之路》2009,(21):97-98
杭州西湖,是镶嵌在我们伟大祖国东南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绮丽的风采和灿烂的文物胜迹驰名中外。历代诗人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美不胜收。有的诗总写湖光山色之美,有的诗分赞湖上景物之秀,有的诗借景抒发爱国之情,有的诗借景歌颂劳动和指责不平之事等等。今采撷几首有代表性的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5.
杭州因西湖而闻名,景色秀美,人文荟粹的西湖吸引了历代诗人,并成为其吟咏对象。对西湖诗人及其诗词作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究杭州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独特内涵,并对当下发展杭州文化,开发人文资源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17.
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  相似文献   

19.
父亲是个知名的园艺大师,他精心设计的庭院和花园广为大众称道.几十年来,父亲因为工作出色,也因为他善良爽直的个性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相似文献   

20.
正幼小时在家乡读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学生文艺丛刊》,上面有一篇文章谈到用树叶和各色花瓣在白纸上作画,引起我很大兴趣。我尝试着用绿色的柳叶、红色的桃花、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野蓟、蓝色的桔梗花……铺在白纸上画山水画。后来,又从哥哥处拿到《芥子园画谱》,画竹叶成"个"字,成"飞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