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2-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公司控制权争夺、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倒U型关系;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管理者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均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掏空的视角对控制权与资金占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私人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显著高于国家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显著高于非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越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中资金占用规模越小.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伴  李延喜 《科研管理》2010,31(6):144-150
摘要:本文以2006-2008年59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董事会人数、未领薪酬董事比例、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董事持股比例、监事会特征、高管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恩众 《软科学》2007,21(4):66-69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实证分析,发现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用分段模型表示更接近实际;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需要"股东监督"这一公共品,大股东更有动力对公司实施监督,但大股东持股也会产生隧道效应。刺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效应,抑制其隧道效应是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8—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高管持股与研发投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研发投资战略,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具有利益趋同效应,随着持股比例增加,产生管理防御效应;股权性质微弱负向调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与高管持股之间的关系;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与高管持股之间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微弱正向调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与高管持股之间关系.因此,适度的高管持股比例及制约大股东控制的影响将有利于公司加大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6.
控制权的度量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度量方法或者以大股东为准,没有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影响;或者利用投票概率模型考察控制权数据,但模型在求解控制权时又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改进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年控制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说明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的控制权特征有显著差异:国有公司的控制度和所有权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公司;而两权分离度低于民营公司;国有公司大部分都是直接控制,民营公司多采用间接控制;民营公司中的相对控制比例比国有公司的要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权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在实际控制人不同的公司里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既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际工作中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以2002-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确定;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董事会会议频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2006年沪深股市被出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中,挑选出35家涉及盈余管理的公司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越集中,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并且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时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敏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息  杜玉鹏 《软科学》2009,23(11):92-95,113
以2004年为研究窗口,筛选出沪深两地100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04~2007年四年年度财务数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选取大股东持股比例、薪酬委员会、高管持股和独立董事制度四个特征,考察了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敏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年度效应之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持股与高管薪酬敏感度负相关,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可以减轻委托代理关系,降低薪酬激励的水平;薪酬委员会制度在薪酬方面相比于独立董事制度更相关,薪酬委员会设立可以提高薪酬敏感度,而独立董事与薪酬敏感度没有相关性,这似乎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尚待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0.
郝臣  宫永建  孙凌霞 《软科学》2009,23(10):123-127
以2000~2007年沪深两市626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度量指标,采用最小二乘和面板数据两种计量方法,对公司治理要素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9个公司治理要素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薪酬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持股董事比例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且持股董事比例可能存在区间效应;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持股比例和监事会规模与代理成本无显著相关性,不能有效影响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国外已有的董事会结构理论模型都是针对成熟资本市场,基于股权较为分散、董事会具有较大权力或较强独立性的假设而构建,然而这些假设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考虑我国普遍存在大股东集中持股的客观现实,基于大股东"掏空"动机,区分大股东间"监督"与"合谋"两种不同关系,构建多个大股东控制情况下的董事会结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依赖于大股东之间利益的较量.无论大股东间是监督还是合谋关系,董事会中第一大股东可控的成员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小;非第一大股东可控的董事成员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少,随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给定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对于监督关系,在合谋关系下,董事会中第一大股东可控的董事会成员会更多,而非第一大股东可控的董事会成员更少.  相似文献   

12.
王成方  叶若慧  鲍宗客 《科研管理》2020,41(10):185-192
本文研究了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合一、大股东控制及其交互作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职合一公司的投资效率显著低于两职分离公司;但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股权集中度较低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没有显著影响投资效率;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低公司来说,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的两职合一更能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的两职合一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公司中,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投资效率越高;相对于两职分离公司来说,两职合一公司的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更能造成非效率投资;两职合一公司的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本文既拓展了已有大股东控制与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深化了两职合一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09年R&D支出数据为基础,本文采用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司通过削减R&D支出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盈亏幅度较小的公司,削减R&D支出已经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机构投资者整体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负相关。另外验证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时对国有控股公司及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都能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持股比例较低时对国有控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小于非国有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4.
王成方  叶若慧  鲍宗客 《科研管理》2021,41(10):185-192
本文研究了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合一、大股东控制及其交互作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职合一公司的投资效率显著低于两职分离公司;但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股权集中度较低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没有显著影响投资效率;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低公司来说,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的两职合一更能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的两职合一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公司中,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投资效率越高;相对于两职分离公司来说,两职合一公司的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更能造成非效率投资;两职合一公司的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本文既拓展了已有大股东控制与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深化了两职合一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相关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具有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堑壕效应,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到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实施有力的制衡,股权制衡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理性投资,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深两市2004~2007年99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所有权结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激励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民营上市企业中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现金流权比例以及两者的分离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和持有公司股份董事人数、董事会执行强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现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高级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高级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非线性的三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莉 《科技与管理》2012,14(1):87-91
文章利用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改前后关联交易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股改后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因素对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影响变化不大。股改前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及第一大股东派出董事比例与关联交易发生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对关联交易可以起到监督作用;股改后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监督作用有所增强;其他大股东并未随着其力量的相对增强而对控股股东起到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沔  顾亮 《预测》2010,29(3)
在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中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国内外实证研究很多,但实证结果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201家上市公司2000~2007年的1608个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新近发展的Panel-Data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的激励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问题的实证研究,得出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规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风险控制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研发活动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话题。采用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结论表明:(1)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了下期的股价崩盘风险,且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仅存在于过度研发的上市公司。(2)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会显著抑制研发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并未影响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可见大股东监督机制有效,而管理层激励机制失效。(3)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通过现金持有和避税两种渠道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且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仅在聘请非四大、现金持有量较低以及非高新技术的上市公司中显著。结论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丰富了研发投入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和防范研发投入引起的相关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