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情感、音准、节奏、寓意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其中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情感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一、通过师生交流让情感有效交融音乐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  相似文献   

2.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戏剧时的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悬念一般出乎人的意料.或使人困惑,只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尽快知道个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在语文和自然的教学中,有很多老师都非常注意悬念的巧妙运用.使学生能在兴趣盎然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下主动地学习.探索。  相似文献   

3.
总喜欢戴上耳塞,一个人端坐在桌前或躺在床上聆听音乐,从序曲到尾声,从低潮到高潮。 舒缓的音乐渐起,耳畔传来了弦子的《舍不得》。我从前不大喜欢听这首歌,但听久了.却听出了点味道:闲适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很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学生实质性参与到教育活动中,通过阅读实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通过通读、仿读、默读、精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消化、吸收其中精神营养,提高了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教师,除了应具有普通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要具有与音乐学科有密切关系的独特的“修养美”。  相似文献   

6.
32“老师,下堂课是音乐课,您给我们上音乐课吧!”每当听到学生那满含热切请求的话语时,我的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甜、辣、咸;每当看到面前站立的一百多名学生、一百多双渴盼求知的眼睛,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我不能误人子弟!可我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相似文献   

7.
杨英英 《广西教育》2014,(41):118-119
正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据《音乐周报》的一项调查显示:100%参与调查的中学生喜欢音乐,但80%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课堂情境无趣味,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品味不到音乐的美,学生自然不愿意上音乐课。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必须注重趣和情,才能吸引学生,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一、音乐教学中的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9.
音乐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它追求愉快、自由与和谐,旨在使学生从音乐审美中获得精神愉快和满足,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音乐美育的实施可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途径,而各种途径又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协调融合的完整体系:学生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家庭音乐美育对学生起到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我就家庭音乐美育的实施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教学中阅读质量较低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张扬个性、尝试评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音乐活动“非音乐化”,是指教师设计的音乐活动虽然是从音乐角度出发,但在目标的制定或实施的过程中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在“非音乐化”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涉及的其他层面,比如游戏的玩法、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相似文献   

12.
近代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理念传遍全世界,影响了几代人的音乐教育方式。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这个理念的精华,有人偏于机械理解,甚至还有可能误解,笔者基于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启示,结合他的元素性音乐,主动性音乐,浅谈音乐创作的原始情感和音乐“活”和“动”理念,一来以本人角度理解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本性音乐的理解度,二来企图阐述音乐的核心元素“活”与“动”在音乐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对幼儿进行音乐特长的培养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它以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理解音乐的意义为特征,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及兴趣为宗旨,以达到激发幼儿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情感,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让幼儿增加审美体验为目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象征派中,无论是作为其前驱的波德莱尔,还是其发展三阶段的代表人物---马拉美、魏尔伦、瓦莱里都不约而同地将“音乐”作为其诗歌创作及其诗学的重要范畴,乃至认同“音乐”是其创作的核心要素,主张诗歌创作应当向“音乐”靠拢归化。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音乐”是通向彼岸的超验世界的船只,是支撑其诗学核心范畴“感应论”的基石;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学以及瓦格纳整体艺术的影响;三、“音乐”是开启内心情感世界的钥匙,是烘托内心情感的悠远回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孤僻、自我、不易控制,学习状态更是焦虑而压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让音乐欣赏课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表明,专注力对于学习来说尤其关键和重要,只有关注和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才能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信息,增强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此,要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分析低年级小学生课堂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提升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由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音乐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情况出发来进行指导和论证,从而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在感情体验的要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美妙的歌声抒发个体内在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产生音乐与情感的共鸣,从而构建灵动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20.
余献红 《考试周刊》2011,(13):223-223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日益丰富和形成的阶段,面对新课程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这一课程目标和有效手段:身体力行,激发情感;抓住音乐形象,体验情感;引导学生审美创造,表现情感;用爱心,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