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斌 《福建教育》2023,(34):18-19
目前,幼儿园课程评价存在着规划的系统性不足,评价价值取向将“过程”与“结果”对立,对“评价主体多元化”有误解等问题。幼儿园开展课程评价前有必要进行通盘规划,制订计划;理解“过程”与“结果”在教育中连续、统一的关系;以相对性、适配性的理念落实多元主体评价。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然而,与以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还属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评价模式价值取向的转换及借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泰勒为代表的“目标评价模式”以教育目标作为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要求;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CIPP模式”,其服务方向是以决策为中心。两者的价值取向都是为社会服务,以是否具有社会效用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目标游离模式”从反映管理者、决策者的意图转变为反映局外人的意愿,其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的需要。“应答模式”强调价值观念的发散性,重视所有参与评价的人的意图,反映了重视个体需要的多元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评价现阶段以社会需要为导向。随着社会与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评价也将日益重视个人需求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以“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导致课程评价侧重认知目标,忽视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强调以预设目标为尺度,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由专家、教师完全操纵,学生成为评价的旁观者。本研究以多元化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提倡一种动态的多元化课程评价观——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PISA阅读历程包括“获取与检索”“理解与解释”以及“反思与评价”,由此反映出PISA阅读素养的价值取向,即“接码能力”“解码能力”以及“语用能力”。PISA 阅读素养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策略的启示,转向阅读素养的教学目标、言语实践的教学内容、阅读历程的教学过程及标准体系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受三种基本理性的支配,形成三种取向,即基于"技术理性"的目标取向、基于"实践理性"的过程取向、基于"解放理性"的主体取向,三种取向表征评价者对评价本质的理解,决定着课程评价采用的具体操作模式。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基于"工作世界"的职业性、基于多元主体的开放性、基于技术发展的动态性。借鉴课程评价发展的三种取向,依据我国高职课程的主要特征,试拟定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教育美学取向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育美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感知、理解、鉴赏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感受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消解评价在教育活动中的功利价值,真正发挥评价对于课堂教学的发展功能。从理解的视角出发观照师生课堂体验,以鉴赏的态度对教学过程进行辩证性阐释,以发展为导向回应教育本体,是教育美学取向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立场。在实践中,要求评价者建立教育美学取向的评价观,在评价中弹性把握评价标准,促进教学与评价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一、现代教育评价新理念的提出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现代教育评价侧重于教育过程的变革,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即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却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重“评定”而轻“评价”,或者只有“评定”而无“评价”,实际上是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价值取向。它不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世纪之交,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教育评价新理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新大纲也指出“教学过程和…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出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来,文言文教学采用极端"人文性"教学的方式,放任学生自主理解,而高考文言文部分仍以"工具性"应用作为评价,造成教学与评价的脱节。一、课改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一是得过且过取向;二是改编或适应取向;三是忠实或精确取向。第一种取向是避开  相似文献   

10.
颜廷发 《教师》2010,(27):30-30
一、教师评价上,破除“唯学业成绩论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1.要力图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改变学校领导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强调教师自评与互评,实施“三维”或“多维”的评价模式。通过专家调研、家长座谈、学生信箱、民主测评等,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种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概念理解一方面在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意发展上有某种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是模糊、片面的,给课程改革实践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通过对评价概念的发展回顾和新课程评价理念的价值取向、实质、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分析,提出自己对过程性评价概念的理解,指出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以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过程性评价“是什么?评什么?如何评?”三个问题的探讨,明确了过程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方式、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三个方面;评价的实施过程包括明确评价的内涵和标准、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解释和利用反映学习质量的结果以及反思和改进评价方案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教育评价新理念的提出 教育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现代教育评价侧重于教育过程的变革,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即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却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重“评定”而轻“评价”,或者只有“评定”而无“评价”,实际上是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价值取向。它不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世纪之交,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教育评价新理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评价在它产生、发展、繁荣到专业化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同时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也在不断的变化。总的来说,对教育评价的认识和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1.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即目标取向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以学评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评价制度滞后之间的矛盾阻碍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解决这个矛盾已成为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环节。其中,用什么标准去评价新课程的教学,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是:评价价值取向由目标取向转向主体取向,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范式由侧重量化转向侧重质性。提出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以学评教,并给出贯彻“以学评教”理念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过程性学习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差异性,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价.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浅谈如何构建过程性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提倡过程性评价,是新课改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要全面地认识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要正确处理当前课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兵 《云南教育》2008,(24):42-42
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课程评价视为教育结果或课程计划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在教育评价科学化进程中,目标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它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也因为教育体制和升学压力的关系,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甚至家长、社会也将目标取向的评价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对课时评价目的的认识一节课之内 ,系统的、自觉的课时评价一般包括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而非系统的、不自觉的课时评价则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我们认为 ,这些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 ,也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时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提问、测试等方式 ,“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 ,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是评价者 ,学生是补充评价者。但实际上 ,学生的反馈信息间接地对教师的“教”作了评价 :教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杨瑛 《家长》2022,(34):13-14
<正>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似乎都有一个“讨厌”的老师。孩子讨厌老师的理由千奇百怪,有时是因为不喜欢一门学科而讨厌一个老师,有时是因为教师过于严厉、作业留得多而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这些想法都是孩子成长中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会随着家长的开导、学生思想的成熟自然化解。然而,一旦学生与老师产生矛盾,家长就不能坐视不管了,如果师生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孩子在学校很可能会觉得不快甚至非常痛苦,老师也有可能因为误解而对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