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留学于此。回国后,就诗  相似文献   

2.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典雅哀愁的诗歌自发表以来就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讨论。该诗将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审美元素将《再别康桥》无以言明的意蕴之美推向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重点分析了诗歌作品中刻画的离别场景,从徐志摩对剑桥风景、剑桥故人及理想抱负三个维度的情感抒发着手,深刻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3.
赏析现代诗歌,不能不谈到《再别康桥》;评论徐志摩,也不能不说到他的《再别康桥》。可以说《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亦是中国现代诗作中的绝唱。  相似文献   

4.
5.
“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梁启超语).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而“康桥”则是他短短一生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1896——1931)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滤去此话中的那一点点朋友间的戏谑意味,细读徐志摩的诗与文,人们便会深以为这真是个至为恰切的评语。从192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以后,徐志摩的才与情便借助于诗和文的翅膀,恣意翱翔在人生理想的天宇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从徐志摩的心理性格方面认识《再别康桥》所表达的感情。希望能对更加准确地理解这首诗歌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第一次编入了普高、职高语文教材(见人教版普高第三册第一单元教读课文,人教版职高第一册第五单元课外自读课文)。职高新教材在《阅读提示》中说:“这是一首抒情意味极浓的诗。首节起笔三个‘轻轻的’写出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徐志摩其人其事其诗2、赏析《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特色3、阅读徐志摩的其他诗歌教学重点:赏析《再别康桥》的情感与艺术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史建筑  时寅敦 《山东教育》2003,(21):111-112
一、整体把握,二、品味览赏,三、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13.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再别康桥》诗的抒情客体不是剑桥大学及剑桥大学的师友,而是林徽音。依据是:其一,与林徽音的爱情是诗人康桥生活的主体情感;其二,诗歌中意象的个体化,女性化及抒情导向的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以一首《再别康桥》奏响了以“美、爱、自由”为主题的生命乐章,它犹如一曲脍炙人口的小夜曲博得了众人青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不朽之作。诗人为了营造轻柔、舒缓、优美、淡雅的意境,撷取自然界既柔美轻盈、精致淡雅又深富意韵的事物为意象,幻化了迷离闪烁、缥缈不定的梦般的境界,塑造了飘逸、潇洒、多情的诗人自我形象,加之独特和谐的韵律与结构,共同融铸了以“美、爱、自由”为灵魂的理想人生.演绎出了以“美、爱、自由”为原色的缤纷世界.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它为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一直以来它也被当作写景抒情诗来解读,说诗人如何对康桥母校难舍难分,说康桥风光如何旖旎可人,种种这些,在该诗之中也都可以找到几句明确的诗句以应证,但笔者以为,在诗句表象的深处,该诗另有一番风味。的确,《再别康桥》是以景物描写为中介,来驾驭诗人思想情感,但严格地说“景物描写”是散文术语,对诗而言,是不够恰当的,在诗里应以“意象”相称,会更到位。而“景物”一旦进入“意象”领域,它的内涵往往具有充沛的张力,在语意所指方面,多具有丰富的弹性,  相似文献   

17.
彭艳 《考试周刊》2014,(40):18-18
本文首先从诗歌艺术的角度,对《再别康桥》中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进行了介绍,其次从情感的角度指出了该诗实际上是一首"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诗人通过意境描述和意象的运用,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巧妙表达了初恋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8.
章桂周 《语文知识》2014,(11):79-80
戴望舒和徐志摩可以说是现代诗歌的双子星座,而《雨巷》和《再别康桥》又是其各自的代表作。人教版教材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整合为《诗二首》,我想也是大有深意的。这两首诗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将二者加以比较阅读,可以品读出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19.
1931年11月22日上午,一架飞机超越了泰山高岭,再过几分钟就要降落到济南,便降低机身在浓厚湿雾中寻觅机场,不想“訇”的碰了山崖,着火翻滚到山脚下,于是现代文学巨星徐志摩乘坐此机罹难。他死时门牙已撞尽;额角上一个大洞,这显然是他的致命伤;眼睛微张——他不愿意死。在他短暂的35岁年华中,给人们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诗集和几本厚厚的文选。这些遗著中,贯穿着徐志摩毕生的“单纯信仰”,那便是爱,自由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第二次造访英国,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