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邶风·静女》,三章,49字,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粗粗读之,内容大体清楚:男女约定幽会城隅,男子抚弄赏玩女子赠送的信物——彤管和荑,表达对女子的思慕之情。  相似文献   

2.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相似文献   

3.
诗经·静女     
《学语文》2007,(2):1-1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静女~~  相似文献   

4.
说“彤管”     
《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的“彤管”,两千多年来一直不得确解。不久前,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版《辞海》“管”字,依两汉旧说,有“又特指笔管”一解,且引此句诗为证。余冠英先生《诗经选译》一九七九年十月版,则与一九五六年版相同,仍然注为:“‘彤管’是涂红的管子,未详何物,或许就是管笛的管。一说,彤管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郭璞《游仙诗》:‘陵冈掇丹荑’,丹荑就是彤管。依此说,此章的彤管和下章的荑同指一  相似文献   

5.
涂薇 《读写月报》2022,(22):18-20
<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爱情最真实的样子是什么?《静女》这首写于两三千年前的小诗给出了一种答案。遥远时代的一次约会诗歌的第一章,用简简单单的十七个字,记录了一次情侣的约会。虽没有工笔的刻画,但我们仍可清晰感受到古今一致的“爱情”最初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说“彤管”     
关于《诗经·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一句中“彤管”的理解,古之学者,各持其是,——说是“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后指女子义墨主事。《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一说“画笔”,明代唐寅《题牡丹画》诗:“毅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筲匣成图。”一说指乐器。  相似文献   

7.
《诗经》二题新解李子伟“彤管”究竟是什么《邶风·静女》是首非常动人的情诗。对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的解者看法是一致的。但对待中“贻我彤管”之“彤管”的解释,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毛、郑皆以为是赤笔管,即红色的缄笔之管。有人说是一种管乐器。有人说是红管草...  相似文献   

8.
三章是顺序关系所谓三章是顺序关系是指一、二、三章是按照故事发生的客观顺序发展的。第一章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躲起来不见“我”,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徊,这是开始。第二章写约“我”的姑娘终于出现了,还送给“我”美丽精致的彤管。第三章写到这个爱慕“我”的姑娘还送我另外一样礼物——“荑”。这二、三章可以看作是故事的结果。对于这种顺序关系,我们还可以分成两种理解:其一,把落脚点放在故事发生的地点“城隅”上,这样全诗就是说明这次约会姑娘送给“我”两件礼物,一件是彤管,另外一件是“荑”。其二,前两章发生在…  相似文献   

9.
<正>授课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授课地点:高一南山班授课时间:2015年9月16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诗经〉两首》中的《静女》,(打开幻灯片,灵机一动)大家看看我选的这张图片合适不?生:合适。师:为什么?生:那个女孩挺漂亮的。师:漂亮就合适?生:诗里讲啦,"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姝""娈"就是漂亮的意思。师:有道理,还有别的理由吗?生:她手里拿的红花,和课文"贻我彤管"中的"彤  相似文献   

10.
新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选录了《诗经·邶风·静女》,对“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解释为:“赠我牧场白茅草,美妙异常放光华。”并且注释“洵”字为“诚然,实在”之意。此注表面看来似乎没有疑义。关于“洵”字注释,最早当属东汉郑玄之笺:“洵,信也。”后人笃信郑玄这一说法。现今几乎所有《诗经》注本,像《辞海》、《辞源》等  相似文献   

11.
曾坤 《语文知识》2015,(4):21-22
《诗经·邶风·静女》这首诗清丽可人,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深受文学爱好者的喜欢,也曾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在还保留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但是关于诗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人们一直将其理解为女子第二次赠送礼物给男子,如朱熹在《诗集传》里就这样解说:"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刘毓庆、李蹊译注的《诗经全译》对这两句诗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毛笔的起源     
从前广泛流传着“蒙恬造笔”的说法,都认为笔是秦国大将蒙恬创造的。但据专家研究,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纹就是用毛笔描绘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也有用毛笔书写的痕迹。《诗经·静女》篇有“贻我彤管”的句子,有人认为彤管就是一种红管的毛笔。1954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战国墓穴中,出土一套写字工具,其中就有一支用上好的兔箭毛制成的毛笔。说明秦以前已开始使用毛笔。秦以后,随着毛笔使用的广泛,出现了许多制笔能手,如三国的魏诞,唐朝的铁头,北宋的诸葛高等。元代湖州笔工冯应科、陆文宝的制笔技术世代相传,不断发展,使“…  相似文献   

13.
新编的第三册高中语文课本增选了《诗经》中《邶风·静女》一诗,根据教材的注疏。将该文直译如下: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上等候着我。(你)藏在那里不露面,急得(我)挠头直徘徊。娴静的姑娘多么漂亮,送给我一根红管,红管红润闪亮亮,我喜爱漂亮的它。从郊外的田野采一束茅草芽送给我,它实在美丽不同寻常。不是茅草芽本身美丽,是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赠给我的。(括号内的文字为笔者根据教材编者的理解补充的。)这一首诗写了三件事:约会,赠管,馈荑。那么,这三件事发生的先  相似文献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几句:“吾妻之美我,私我也;妾之美我,畏我也;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三个“美我”之中,教材只对第一个提供了解释:“认为我美。”即把“美”看作形容词意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相关的译是:“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把三个“美我”都解释为“认为我漂亮”。  相似文献   

15.
小小 《良师》2010,(7):63-63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QQ隐身的人是西周时的静女 有《静女》诗为证: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相似文献   

16.
《邶风·静女》中对"静""爱""彤管"的考辨说法众多,但仍可作新解,即"静"可同"婧",两者为异体字,一指纤弱苗条,二指有才能。"爱"可通"暧",指昏暗不明貌。"彤管"作妇女所用的针筒更为恰当。此外,诗歌中女主人公的身份亦可推断为王侯深门中的大家闺秀,主题思想也由此可判定为是一首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恋歌。  相似文献   

17.
童言童语     
《母婴世界》2013,(8):87-87
雨彤女宝一天晚上,我和雨彤玩过家家这游戏,她点菜,我负责做菜。做好后,我说:“这个可是要付费的哦。”雨彤一听。立刻拿出她的存钱罐,哗啦啦地把硬币全都倒出来。说道:“你知道吗?我可是有钱人呢,能买好多好多的东西。”看来,真正的白富美是我家的小雨彤呢!  相似文献   

18.
一个小学生在题为《中山陵》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昨天我到中山陵去玩,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是铜的;爬到上面,看到房子里有一个坐着的,是白色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所谓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我以为,看这样的“文章”,如闻天籁,可老师却打了不及格。  相似文献   

19.
问 look,watch,see三个词都有“看”的意思,请您讲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好吗?答:好的!look意为“看;瞧”,指“集中注意力看;有意识地看”,主要强调“看”的动作,常与at连用;watch意为“观看;注视”,常用来表示“看电视;看球赛”等;see意为“看见;看到”,强调“看”的结果。例如:  相似文献   

20.
贝蒂又一次将奶瓶用力扔在地上。陈小曼叹了口气:三个星期了,贝蒂一直很热衷于这个动作,从来不肯老老实实把奶瓶交到她递过去的手里。她能怎么办呢,面对7个月的婴儿? 她刚要弯下腰拣起奶瓶,听到钥匙在门锁里转动的声音:邓林回来了。 邓林看到陈小曼艰难的弯腰动作,赶紧抢上前扶住她的胳膊“我来,我来。”他拣起奶瓶,摸摸贝蒂的脸:“妈妈很累的呀,你怎么不肯做乖宝宝呢?” 第二天早上一睁眼,陈小曼叹了口气 你去给贝蒂喂奶吧;我真受不了她!她忍不住把贝蒂扔奶瓶的“恶习”告诉了邓林。 邓林喜欢“惟书本是从”,马上打开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