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时间 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的课堂?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我认为,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我们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没有思考的课堂怎么可能有创新思维,怎么可能谈创新精神?无论是德育还是情感教育,最终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思维包括求实思维、求异思维、定势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等。在物理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如在教学“重力”时,我让学生逆向思考:假若没有重力,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等基本要素,因此,我把创新思维的训练作为一项教学内容,经常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演示实验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观察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3.
曾周煊 《江西教育》2003,(22):25-2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创学法的益处与乐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创新的兴趣也就更浓。一、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思,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思维品质。1.独立思考,培养求异性思维。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超…  相似文献   

4.
对于研究性这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作为哪种角色出现?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解放自己的思维?如何来适应研究性学习?这些都是值得施教者需要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是作者在本校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及实施进行探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江主席在一次全国科技大学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第一,首先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和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自学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经常探讨的课题之一,而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需要一个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多年以来传统教育一直禁锢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常能见到的一种课堂现象是:教师板着面孔,搞“一言堂”、“封闭式”.总习惯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定的轨道.如此保姆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可贵的创新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逐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是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未来需要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而具有饱满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人才的本质特征.那么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着手开展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7.
沈冬妹 《课外阅读》2010,(11):105-105
温家宝总理说“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专家认为“独立思考”就是意味着自主学习。怎么学,是学的方法;“创新思维”就是意味着学什么,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相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思考本节课让学生学什么,要形成什么样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如何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去指导。基于以上思考,以“变压器”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课堂评价中曾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要经得起课堂的沉默。”他把只有气氛活跃而没有凝神思考和思维交锋的课堂称之为不健康的课堂。在现实中,没有沉默的课堂随时可见。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追求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提的问题似乎都在这种气氛中被学生迎刃而解,一切似乎无可争议。其实,这种掩饰了真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课堂值得警惕。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核心培养目标。无论是德育还是情感教育,最终都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这种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新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捕捉传授知识与培养创造精神的契合点,在课堂上有意激发学生的动机,支持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用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人的素质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一个人思维素质的高低。英语课有助于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正在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向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出了挑战。“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把课堂还权于学生主体,让学生亲身体会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到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给出一个三角形图形请学生量一量它的面积大小,学生可能会用边长1厘米的方…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立足实际,培养创新意识1.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渠道。课堂上怎么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以为教师要学会“开窗”。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其实,思维也是地球上最普通的花朵。教师要善于洞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部也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显而易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成为当今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成为当代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那么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突破“填鸭式”教学 ,改变聋哑英语模式 ,挖掘教材中创新思维的因素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 ,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核心 ,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成为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教与学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要落实“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标 ,就需要“学”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参与。教师只有转变观念 ,主动放下权威的架子 ,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6.
达世兰 《农村教育》2000,(12):54-54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应当把改进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专家认为,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贯彻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真正互动的课堂上,一定会出现许许多多教师备课时不曾预料的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我的观点是不回避,直接面对学生的各种“发问”,因为妥善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考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求异的创新思维。不回避课堂上的学生“发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的个性。问题意识应该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小孩刚学会说话时,问得最  相似文献   

18.
潘品华 《考试周刊》2011,(60):227-227
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教师精心地设计整个课堂教学,却往往出现“费时多而收获少”的情况。因此教师解放自己,进行角色转换,既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会学”,成为一个个会思考、会分析、能创造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逐步培养才能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像、质疑、释疑来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们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