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学中有一疑问,今提出请赐教。六年制小语第十二册《古诗三首》的《塞下曲》中,有“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的诗句。句中“侵陵”一词,《教学参考书》中的解释是“侵扰、欺  相似文献   

2.
经常阅读语文教学杂志是我多年的习惯,重点读那些耐读的栏目,也是我多年的习惯。如《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学习》的“争鸣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语文教育研究”,《中学语文》的“阅读广场”等,都是我每期必读的栏目。而《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的“名家论坛”和“文化博览”更是令我情有独钟。 这两个栏目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重头戏。自1995年第1期至1996年第12期,计发表大块文章48篇(1995年的“理论广场”栏与1996年的“文化博览”相类),作者都是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在各个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人。他们中,有著名作家曾卓、茹志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概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4.
汉语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作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慨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组织者”、“引导者”是《标准》为教师确定的角色地位;“平等对话”是《标准》确定的新型教学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师职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笔者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关于《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的性质和定位,以往的教学法著作中有大致相同的解释。“教学大纲包括了学科的基本问题和要点,是纲要性的指导文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所谓“纲领性文件”,就是国家对历史教学有统一的规范。从性质上讲,这个文件是“刚性”的,必须贯彻执行。但在教学中,无论你多么强调它的“指导性”,《大纲》的“指令性”特征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社会发展简史》(现改为《思想政治课》),新旧教材均列举了“司母戊”或“司母辛”大方鼎的史实,在教学参考书中大都把其中的“司”解释为“祭祀”。《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试用课本》教学参考书中说:“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因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就是‘祀’,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之于祖庚为祭祀母亲(名戊)而铸造的”。《中学政治课教材词语解释》、《初级中学社会发展简史(上册)教学参考书》的历次版本,对“司”均持“祭祀”之说。但笔者却有一些疑问,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8.
“教学模式”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两位美国人提出来的:乔以斯和威尔在1980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说教学模式是“一种可用于形成课程、设计教学和在课堂及其它场合指导教学的计划或范型”。把教学模式说成是“教学计划”,这在科学意义上是并不确切的。但“范型”一说却值得注意,这同《现代汉语词典》第791页上说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有相通之处。所谓“范型”就是“标准样式”,我理解。国内有同志把教学模式看成是一种“简约化了的理论”,如张武升同志在《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研究》1988年第7期)一文中说:“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单元目标教学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实行有目标控制、以一个单元教材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整体教学。本文专门说说初中语文单元目标教学如何备课的问题。 (一)备课的基本要求 1.把握三点:(1)领会《大纲》精神,“纲”是教学的根本大法,是语文学科教、学、考、评的法规文件。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目张。《大纲》的要求就是定  相似文献   

10.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提出对此诗应作重点讲授的教学建议,并作了细致的分析。我认为教材对“鬑鬑颇有须”一句的解释是不妥当的。教材中的解释是:“有一些胡子”。鬑鬑:须发疏薄的样子。”我的看法不敢与其苟同。 “鬑”,《说文解字》中释为“鬋也,一曰长儿。”①:“鬋”,《说文解字》释为“女鬓垂儿”。②“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分解释为“鬚发长的样子。”③《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鬑”的释义其实都是“鬓发长的样子”之意。 教材对“鬑鬑”一词的解释中还补充道:“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从我国古代的审美观的角度来考证,我国古代的男子是特别讲究须眉之气的,男子要有长胡子,并以长胡子为美。历史上就有过“美髯公”的说法。例如,唐王李世民十八岁的时候,就留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颁布施行以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倡导“大单元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涉及“大单元教学理念”,只要是公开性教学展示都会戴上“大单元教学”的帽子;评价一节课的好坏首先看是否有“大单元教学理念”或在教学设计的“教材分析”中有没有“大单元教学”要求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次课程改革将《自然》改为《科学》。过去我们把教学看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就把教学定位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以教为中心。而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如何在现行的《自然》课程教学中融入课改理念,在《自然》课程中融入《科学课程标准》中贯穿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思想”,这是自然课教师应该自觉思考并亲自实践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研究是诸学科中相对活跃的一部分,表现之一便是旗帜多,创意多。近期看到一些文章,都在批评语文教学的“有效”“高效”追求,甚至对语文教学的效率观提出疑义。在这些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如黄厚江老师的《“有效”还是“品质”:语文教学的追求选择》(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年3月上旬刊)(下称《“有”》文)。笔者担心,一些名师的去效率言论,会动摇几代语文人苦心积累起来的效率意识,使认识不坚定的教师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4.
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燕 《学语文》2008,(3):42-4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不能分开的,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目前,学界对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有四种观点,即“文化导入说”、“文化揭示说”、“文化融合说”、“文化语言有机化合说”(卢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1996,(2))等。我们拟在此基础上提出“渗透式文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有目的、有层次、有系统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传授与汉语学习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尝试一种无预先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也逐步得到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教学目标(即《标准》所说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含义要弄清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创造”“创造力”“创新”“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学问题。根据《辞海》解释 ,创造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如《国语·周语》中有 :“以创制天下。”《韦昭》注曰 :“创 ,造也。为天子造创制度。”《韦氏大词典》的解释是 :有“赋予存在”(tobringintoexistence)之意 ,具有“无中生有”(makeoutofnothing)或“首创”(forthefirst)的性质。创造力(creatirity)则是一种创造的能…  相似文献   

17.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应结合作岛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作为任务群,需要承担文学知识结构化的任务,作为单篇课文的教学“镜头”,需要关注文学知识的学习。《在“浅底”中翔徉》《传神秋韵尽在“竞”》《抒尽豪情,“独”得风流》《末句最当留意》在文学知识的教学上各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陈涉起义》中有一句“苟富贵,无相忘”。苏教版《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注释的:“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注释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我认为这两种注释均不妥。原文语境是:“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苟”,倘若;“无”,通毋,不;“相”在这里不能解释为互相,“相”有指代人称的作用,相当于“之”,可译为“你们”,“相忘”即“忘相”;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用法,指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译为“七嘴…  相似文献   

19.
教学原则是一个老概念,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系统地论述教学原则算起,距今也已366年。具体的教学原则可以追溯得更远。《二程遗书·卷十九》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可见“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2千多年以前就已践行了。教学原则也是一个熟识的概念。可以说,没有一本教育学论著不谈教学原则的。但是,教学原则到底有多少条?学者似乎各有所好,莫衷一是。《大教学论》提出了4条教学原则;凯洛夫在他主编的《教育学》中提出了6条教学原则〔1〕;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5条教学原则〔2〕;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王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西山分校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教改新星,多所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首创“青春之语文”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文摘周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等报刊的“头版人物”“封面人物”“专栏人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