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既是强身健体的形体艺术,又是修心养性的修炼术。有人说太极拳是练出来的,古人云:“拳打万遍,其理自见”,这是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太极拳是悟出来的,甚至还有人说“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悟也。笔者认为,太极拳只有经过长期的习练和体悟才能学好。  相似文献   

2.
亦凡 《中华武术》2005,(5):27-28
“虽然我离家多年,但我时常惦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写字的时候,一遍遍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这些年,走的国家越多,觉得身上担负的责任越重,我毕生能做的就是要将太极拳传播到世界。”“太极拳不仅是一个拳种,她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为知名的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近二十年来,陈小旺每年奔波于数十个国家传授太极功夫,授拳数万人次,赢得了各国拳友的赞誉。  相似文献   

3.
更正     
王纪民 《武当》2004,(5):27-27
我早年是单练杨式太极拳的,近七八年来又加练了六字诀。每日晨练,一般是先练一遍六字诀,有时还要再练几遍六字诀单字,然后稍息一会,再练一套八五杨式太极拳。最近二年多来,我发觉在练太极拳时把六字诀的发音融入进去,效果相当不错,可以省掉六字诀的单字练习,异曲同工,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4.
李品银 《精武》2009,(6):12-17
李先生大作给我的启发是,用心练太极拳,使自己融入太极拳。把太极拳作为修养人格、改善身心、服务人类的一种手段和事业。你的拳就是你。每练一遍太极拳,都要敞开你的心扉。太极拳沁进你的心灵,通过你内心进入所有人的内心,让大爱和梦想以及快乐在心中升起、流淌。这才是太极拳无边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王宗岳所著的《十三势行功歌》是练太极拳的人必读的基本歌诀。读一遍有一遍的理解,读上十遍、百遍,更会感到有无穷的学问。 近来我阅读了社会上新出版的许多太极著作,他们的论点和王宗岳的理论有很大的差别,现在从中举出几个不同说法的例子如下: 1.沈寿同志所著的《太极拳法研究》第  相似文献   

6.
刘伟 《武当》2011,(9):64
8月3日上午,在杨式太极拳第六代嫡传、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副主席傅清泉先生的率领下,西班牙武术联合会主席戛高一行二十多人,来到了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极拳祖庭武当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道习武活动。他们先后来到武当山大圣南岩宫、紫霄宫、金顶太和宫、太子坡等主体景观,在感受武当山旖旎自然风光的同时,深深地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和雄伟壮丽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所折服,口中直喊"摸一遍"。这是句西  相似文献   

7.
全面梳理太极拳发展脉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谈太极拳的发展,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谈论的主体——太极拳;二是这一主体存在的空间——从中国走向世界;三是这一主体存在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把太极拳在若干个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演进动态按时间顺序连缀起来,就能梳理出太极拳发展的脉络。或许可以从中找出太极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指导太极拳的持续发展。本文试以太极拳发展的无形时期、成形时期、成熟时期、繁衍时期、从规范化向多样化发展时期为序,看太极拳发展的概貌。  相似文献   

8.
叶守克  张磊 《精武》2004,(9):31-31
我从1987年开始学练太极拳,当时尚不满20岁,学的是四十八式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多年来,我并不是每天必练,而是断断续续地练,常常中断。有时甚至三四年都没练,快忘光了。后来,我考虑到太极拳是自己辛苦学来的,不忍心彻底放弃,不得不又重新学了一遍。幸好我有一本四十八式太极拳的教材,这样即使忘记部分招式,也能方便地重新学会。就这样,在17年中,我反复将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打太极拳已成为我每日“雷打不动”的锻炼。一遍下来,顿觉周身微热,气血通畅,四肢轻灵,精力倍增。 我刚过“而立”之年,当时,我已患风湿性关节症多年,不时发作,虽经多方求医问药,也不见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朋友学了一套杨式大架太极拳。自那时起,每天清晨至少要打一遍,无论天气变化和节假日,从不间断。几个月过后,只觉得手脚灵便多了,症状大有好转。后来,不仅沉疴痊愈,而且身体健壮,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1 重外形、轻内功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主要以姓氏命名的陈、杨、吴、孙四种风格的太极拳 ,有老架 ,有新架 ,竞赛套路等 ;近几年来武、李、张式太极拳也在社会上流传。一些太极拳爱好者象追星族、采购员一样 ,哪里有班那里去 ,学了一套又一套。为了不忘记套路 ,每天练太极拳象记流水账、放录像一样过一遍 ,孰不知太极拳是内家拳 ,没有内气的运行就不是内家工夫。太极拳从个人技术上可以分为搏击、养生两个部分。社会上大多数的练习者多以养生为主要目的。以养生为目的的太极拳锻炼也不需要陈、杨、吴、孙每天上百个动作的重复。繁复的动作不便…  相似文献   

11.
李正 《武当》2000,(12):39-40
众所周知,杨露禅曾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拳。后进京城人王府教拳。父子两代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使杨家拳名扬天下。而后经过班侯、健侯、少侯、澄甫的宏扬传播,使杨家拳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奠定了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众名家、传人的发展创新下,又演变出吴、武、孙各式太极拳。目前流传较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6,(5):39-39
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加拿大联邦学院共同筹办的“2006年太极拳国际论坛”将于2006年7月16-21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桑得贝市举行。届时国际武术联合会、加拿大有关政府部门、加拿大武术总会、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太极拳组织等将出席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研究专家、学者、中国太极拳主要流派传人等也将齐聚加拿大,进行太极拳学术和技术讲学与交流。这是继2003年12月在中国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的“2003年太极拳国际学术论坛”后举行的第二届具有世界影响和规模的国际太极拳盛会,对于促进国际太极拳学术研究与交流,将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行洪 《武当》2023,(1):6-7
<正>笔者练习传授太极拳数十年,把多位大师的口传心授结合起来,并根据自身体会,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收功方法。按此法收功,事半功倍,好处良多,具体如下:众所周知,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最后,要行收功式。即双手从体侧自然上举,举过头顶后,双掌指尖相对,掌心向下,在体前缓缓自然下落至小腹前,全身放松,内气随之自然下落,入地三尺。此为通行做法。在此基础上,可进行系统收功训练。收功式可行一遍,也可行数遍,建议行九遍,具体以习练者感觉自然舒适为准,  相似文献   

14.
燕侠 《中华武术》2005,(4):16-17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太极拳健身功用的概括和总结。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太极拳已经成为一项老少咸宜的健身项目,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太极拳运动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灿烂风景,每当曙光染红了大地的时候,在公园里、街道上、校园中。  相似文献   

15.
尤勇 《中华武术》2002,(1):34-35
21世纪的第一年是个太极年,从3月份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到5月份的太极拳健康月,再到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宁夏太极拳大会、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香港太极拳演示大会等,太极拳交流活动频繁21世纪也是个保健的世纪,中国的太极拳必将越来越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21世纪第一年的岁末,记者采访了  相似文献   

16.
燕侠 《中华武术》2002,(9):34-35
7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汇集在汾河岸边的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切磋拳艺,传递友谊,共同庆祝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20周年。在与会的来宾中,最受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关注的是各个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们,他们在百忙之中应邀出席了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太极拳表演.让人们欣赏到了精湛的太极拳技艺。六大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会聚晋阳,体现了中国太极拳界的精诚团结,汾河湾上访太极名家,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余功保先生编著的《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亲》一书即将正式出版发行。读书以对话方式,与十几位太极拳流派的著名专家、高手全面细致地分析,阐释了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本期特选摘与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式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虹 《中华武术》2006,(6):26-28
经过45年的实践和钻研,我认识到太极拳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修炼不完的武术功夫,同时,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种种“时代病”,它又是一套优秀的独特的健身术。所以,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评价,都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国以前,太极拳以身体传播形态为主。近代报刊的发展以及出版业的繁荣,为太极拳的非身体传播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太极拳弱化技击性、强调健身功能和文化内涵。近代太极拳的报刊传播始见于1918年京师体育研究社《体育季刊》,先后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和成熟期。以《申报》为代表的报纸为太极拳扩展了民众基础,体育期刊和专业论著则将太极拳的科学性体系化,爬梳了太极拳的图文资料,研究了太极拳的内涵价值,探讨了太极拳传统性和现代性融合的可能。太极拳传播模式的发展可谓一种近代中国传统性遭遇现代性的典型隐喻。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3,(6):16-17
古典拳论是太极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习太极拳不能不涉及这方面。古典拳论中有许多光耀武坛的名篇,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佳作。古典太极拳论所阐述的是关于太极拳练习的综合性原则、方法,是指导太极拳练习的纲要,也是太极拳健身的实践性依据。本篇从养生角度解析古典拳论,只是立体化认识古典拳论的一个视角,不包括其他方面如技击等的分析范围,但古典拳论的涵义及实践指导意义不仅仅在于养生一个方面。这需要广大太极拳研习者加以深刻体会。本文只是提示一种理解的方式。文中解析综合了多位太极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