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培良  陆华良 《武当》2006,(8):18-19
洪均生先生认为“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他精确概括地说明了太极拳及太极推手的特点。吾以为老前辈所说的这个特点,换言之就是“沾、连、粘、随”。纵观太极推手运动开展以来,它基本上都是在违背太极推手的原则下进行并得以发展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沾、连、粘、随而已。所以  相似文献   

2.
每天清晨,好多人赶到公园、小区,练习太极拳、剑、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的成为教练,有的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但一谈起太极推手,却只知道表演推手套路。真搭手才知道还是门外汉,没入太极之门,是心知而身不知。太极宗师杨澄甫留给后人的《论太极推手》中说:“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  相似文献   

3.
寨庵 《武当》2004,(6):21-21
古代称太极推手为“擖手”、“打手”、“揉手”等,是中国武术一种综合性的实战技击方法,是太极运动的对练和对抗形式,有很高的锻练价值。它蕴藏着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古老的东方哲理,是以上肢躯干为进攻部位,运用棚、捋、挤、按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劲,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传统性、健身性的体育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  相似文献   

4.
“太极者.无极而至,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这是古人对太投拳及太极理论的经典论述。  相似文献   

5.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3,(11):40-43
个只子目门水黔爆︸左布括幸妙酥i杯看率括幸都乙软臂于腼黝落空后侧身畔,并用手臂向上引化乙方劲力,相互看手看肘(图匀、,一、甲乙二人相对而立户相距图工)。浪似双方左手背相粘奋电方角着年匀势乙方右手后,用如封似闭式引化乙方劲力众图却盛戴哗乙方右补胯后憾用左图8手·向、右夕卜送卜接乙方翻屯嘛刚亨娜…畴御i粗够“叫甲;乙方左手接甲方左手,甲乙沛手背相贝占,听劲而动(医瞬户铸_、图9徜舒卜送出乙方着手丈图6下三藉黔……黔景令出用二方左手…后按其右肘;右手看甲方右手并‘挤按·退一图9一)普户-二一_甲{脚左争向泣三接乙_方彝立刀…  相似文献   

6.
竞技太极推手运动能量代谢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徐培良 《武当》2009,(3):18-19
太极推手怎么推?以笔者多年习拳之浅见,首要掌握“懂劲”与“听劲”,以沾连粘随为原则,从不丢不顶中找机巧,实现“四两拨千斤”之巧推.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9.
翟维传 《武当》2001,(2):15-16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对练的内容之一。是在熟练太极拳架,掌握了一定的太极拳理,具有一定的太极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二人技击性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学习听劲、摸劲到懂劲的一种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原年 《武当》2001,(1):16-18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对各派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其中有两句话,即“所向无敌”和“从心所欲”却被人忽略了。如何达到这两句话的境界,更少有人去研究。因此,我想就太极推手如何走向“所向无敌”之路,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傅志强 《精武》2008,(4):53-53
学习太极拳推手首先应当戒除求胜怕输的这一心理障碍,否则将是南辕北辙,枉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纯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后,在明师指点下,循序渐进,刻苦练功,虚心求教方能稳步取得可喜的进步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雷世泰 《武当》2009,(10):15-16
推手究竟是如何取胜的呢?前人已经说了不少,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有个精彩的说法,就是“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这是太极拳界相沿已久的传统说法。不错,但是不确切,不完整,容易引起误解,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14.
1.预备势:甲乙(白衣为甲,黑衣为乙。下同)相对站立,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两腿外侧,头颈正直,两眼平视对方。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微内收.舒胸展背,敛臀收腹,呼吸自然。接着甲乙两手握拳前平举,以拳面接触为准。(图1)  相似文献   

15.
一项运动从推广到走向竞技场是一段艰苦复杂的历程,然而太极推手在经过二十多年后竟然退出了竞技场,这其中肯定有一些主客观原因。本研究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录体外受精资料分析等基础上对竞技太极推手的竞赛规则、技术动作、训练保障等方面展开了分析与讨论,研究发现这些方面都有待于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山  赵顺同  洪丽 《武当》2001,(2):14-14
传统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练习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遵循沾粘连随的要求,互相缠绕,并运用“棚捋挤按探捌肘靠”八种方法,“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运转自如”,凭借自身皮肤神经末梢感知对方发劲大小、速度快慢与动作方向,选用合理的技击方法,使对方失去重心,被我扑出。  相似文献   

17.
克利 《武当》2004,(9):22-22
太极推手最能体现传统太极拳的阴阳变化,举动轻灵,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等诸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太极推手在发展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不力、竞赛制度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在未来发展中,应在传承技术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加强研究、不断创新;加大管理和宣传力度、坚持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之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竞赛办法;让太极推手走进体育课堂,加大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  相似文献   

19.
李亭全 《武当》2007,(3):13-16
太极推手是一项文明、高雅的传统武术技击形式,是衡量与检验太极拳习练者知劲、懂劲及技术运用的一种方法。自明代太极拳产生以来,经过王宗岳、陈长兴、杨禄禅、武禹襄、李亦畲等几代太极大家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包括各门派太极拳推手特点在内的,综合摔、打(发放)、拿、巧、变、化于一体的,且不同于散打、摔跤的运动。它是武中的文,它蕴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哲理,是习武者以武会友,交流、切磋、比赛的一种极好形式。它对提高人体的素质,以及防身、健身有着很高的价值,是我国武术瑰宝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相似文献   

20.
孙建国 《武当》2011,(3):15-16
一、棚劲图解当乙方向甲方用按劲进攻时,甲方顺势调整身法,右腰胯后坐蓄劲避开来劲之锋芒。我顺人背处于得力之处,甲方由被动变成主动。甲方向下沉劲后向上拔劲,并向对方中心点发力,用周身拥劲贯穿两手臂将对方弹出。正如前辈所云"出手含掤似围墙"之说(图1)。要求:上身正直,虚灵顶劲,手臂的拥劲、腰的撑劲及腿的蹬劲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